通过体育教学改革提高高职生体能探析

时间:2022-10-04 04:40:56

通过体育教学改革提高高职生体能探析

[摘要]高职生的体能状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最近几年来,学生的体质明显下降,体能健康指标呈明显下滑的趋势。高职阶段是德、智、体发展最为重要的阶段,是学生增强体质、培养现代化思想、养成顽强意志的黄金时期。高职生的体育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标就是通过体育教学来充分培养高职学生强健的体质和顽强的意志力,使高职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全面科学的发展。本文通过对高职生体能现状的分析和当前社会对高职生体能的各项要求做出分析,针对如何改革高职生的体能教学提供一些有效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高职生体育教学体能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08-0123-02

体能素质是指人们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实践去改变先天的某些生理不足的一种综合能力。但是高职生的体能状况明显下降,体能健康指标呈明显下滑的趋势。高职生是人在整个年龄段德、智、体发展最为重要的阶段,是学生增强体质、培养现代化思想、养成顽强意志的黄金时期。高职生的体育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标就是通过体育教学来充分培养高职学生强健的体质和顽强的意志力,使高职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全面科学的发展。高职生体能状况的严重性,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身体健康,还直接影响未来的就业能力。当前社会对学生的体能越来越重视,一个健康的体魄可能成为能否成功就业的关键,高职生体能状况关系到国家的繁荣昌盛,因为他们肩负着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重要使命。

一、高职生现在的体能状况

(一)教学轻视,忽略学生体能教学

学校对体育教学工作和学生体能教学的轻视,再加上很多学校相关的规章制度不够健全,尤其是高职阶段,单纯追求学生的学业成绩,学校主要精力都集中在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上,放松了对学生体育教学方面的重视,专业课大量抢占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这就直接导致学生的体能素质越来越低。再加上相关规章制度不健全,导致部分体育教师不能顺利开展体育教学工作。

(二)体能教学模式单一,学生体育运动意识淡薄

当前高职学校的教学模式单一,主要集中体现在,很多高职学校还是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关注单一项目技能的学习,结果就是导致学生通过各种办法和手段逃避学习。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模式基本还是沿袭以运动项目的技术教学为主,在这过程中只要选定了项目,就不再去考虑这个课程对学生的体能素质的提高是否起到作用,在接下来的一个学期或学年里学生都必须完成这一体育项目的学习。因此学生们在选课的时候,总是以项目轻松、考试容易通过作为选课标准,对是否对自身的体能素质有帮助往往忽略不管,很多学生还经常逃避体能学习课程。这样一来,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意识越来越淡薄,体育运动也越来越少,当然就很难提高体能素质。

(三)忽视课外体育锻炼,缺乏自主锻炼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逐步提高、社会重视智力的发展而忽视体力劳动的发展,现在的高职生生活都比较安逸,导致高职生根本就不重视课外体育锻炼,以至于学生严重缺乏体育运动,因此学生体能普遍下降。相比而言,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形式上,课外体育锻炼都比学校具备更强的灵活性和针对性,更能满足学生的自身身体需要。

(四)教学资源不足,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

随着全国各大高校进一步扩招,高职院校也进一步在扩大招生规模,因此高职学校的学生数量大量增加。但是高职院校对体育设施的投入相对滞后,硬件设施跟不上学生的需求,体育相关配套设施不能满足高职学生身体锻炼的需要。学生在课外基本无法开展自主锻炼,所以学生体能素质偏低。

二、未来就业岗位对他们体能的要求

(一)良好的职业体能才能更好地完成劳动任务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为国家、企业提供所需的新型实用性的专业人才。学生工作后,他们的专业所对应的岗位对学生们的体能要求相对较高,因为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大多数将工作在技术线上,要适应紧张而单调的流水作业,不仅需要我们的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技术能力,更要有一个能适应这种高强度工作的体魄。在良好的身体素质下,才能更好地将技术操作发挥得淋漓尽致。只有建立在专业技术能力与体能素质相适应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技术本领,如果学生的体能训练不足,学生的体能素质跟不上,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劳动能力和职业技术能力,更有甚者,无法按时完成劳动任务。

(二)体育运动元素和职业体能元素之间灵活转化

众所周知,培养阶段与职业所需的职业体能的最佳时期就是高职学习。因此学生在学习时期如果能有目的地去进行与以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体能锻炼,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增强学生的职业体能有很好的效果。并且职业体能的运动元素和体育锻炼中的许多运动元素可以相互转化,比如操作工对应体育运动中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驾驶员则要求具备良好的快速反应能力、观察视野能力和坚持耐久能力等。

三、如何进行体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体能素质

(一)改革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

要想更好地提高高职学生的体能素质,改革当前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改变当下仅仅关注单一项目技能的学习的单一教学模式。目前由于高职学生体能素质普遍降低的影响,许多高职院校做出改革,出现多种教学模式,为我们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很多有用的经验和参考。并且教学模式的改革给学生更多的选择面,他们不再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被动地进行体育锻炼。

比如在教学模式改革中,我们可以采用“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这是一种将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这种模式下,既重视课内的体育教学,也把课外的自主体育锻炼纳入体育教学的范围内,学生不仅在课内进行与职业相关的体育运动,在课外也可以得到充分锻炼,这样能迅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职业体能。

(二)加大对高职院校的体育经费的投入,完善相关配套设施

随着全国各大高校进一步扩招,高职院校也进一步在扩大招生规模,因此高职学校的学生数量大量增加,但是高职院校对体育设施的投入相对滞后,硬件设施跟不上学生的需求,体育相关配套设施不能满足高职学生身体锻炼的需要。因此国家和各个高职院校应该加大对体育项目的经费投入,完善学校体育教学的硬件设施,为学生体育锻炼提供一个良好的训练环境,同时学校尽可能向学生免费开放体育设施,强化体育教师对学生课后体育锻炼的监督指导。

(三)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给现在的高职高专体育课程教学带来很多困惑,我们应该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手段与方法。让体育教学不再僵硬,力求给学生带来快乐,让学生个性在体育课上得到充分发挥,调动起他们对体育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体育学习主动性。

例如在足球课教学时,我们的体育教师就要善于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采取新的模式进行教学指导。基本动作训练阶段,可以以传统的讲授和演示教学法进行指导。在比赛中练习传球、运球、带球、进攻、防守等足球综合技术,练习学生的协调能力、配合能力及团队意识。这样可以训练学生多种运动技能,为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更好地将这种体育运动元素转化成劳动技能打下基础。

总之,培养高职学生体能素质就是为了适应以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做准备,为更好地适应社会工作的需要打下基础。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培养良好体能素质的最佳方式,所以高职院校应该认真贯彻落实体育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有关方针政策,认真做好体育教学的改革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增强体育教学的整体效率,从而保证体育教学沿着高效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强.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体能[J].中国校外教育,2011,(Z1).

[2]李宗亮.体育教学与学生体能素质的培养[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 201,(8).

上一篇:探析学术自由在大学教学管理下的生存环境 下一篇:高校改革背景下辅导员心理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