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依然在变

时间:2022-10-04 04:37:24

智能家居依然在变

C=CBNweekly O=Paul Orzeske

C: 在智能建筑关联的绿色建筑方面,全球有哪些发展趋势?

O: 为了达到绿色和节能,国际上一种趋势是改造旧的建筑和楼宇,在能耗处于峰值或者低值时,以便实现对建筑能耗的动态调整。事实上,在很多国家,比如中国这样快速发展的地方,电力供应远跟不上需求增长。部分老建筑只能通过手动调节降低能耗,比如手动关灯、空调,但速度太慢了。为减少能耗,政府能做的就是拉闸限电。当智能建筑中的中控系统与电网系统相连,这样能耗处于峰值时电网将信号传给楼宇中控系统告诉楼宇降低能耗,就不再需要关闭一座或者是几座楼,而这样一座建筑的能耗可以平均减少10%至15%。

C: 这样的趋势主要发生在智能建筑传统的商用业务领域还是民用业务领域?

O: 十年前,这种方案一开始是从家庭开始使用的,近几年开始应用于商用领域。在商用建筑领域和民用建筑领域的区别在于每个建筑的能耗都是不同的,是个性化的,宜家卖场、办公室、酒店,这些建筑能源消耗模式均不同。重要的是能满足商用楼它自己的模式。节能并不难,但真正节能的艺术在于,既能节能,又能不影响使用者的舒适度。

C: 发展中国家能耗需求增长很快,这些市场中智能建筑和绿色建筑企业又面临哪些挑战?

O: 进入发展中国家市场,比如中国,更大的挑战源于如何能够跟上过快的城市化速度。我们看到在过去十多年规划中,中国建筑的设计、规划、建设周期之短速度之快,以至于没有人考虑建筑能源效用问题。事实上,如果从旧的楼宇数量来讲,更大的挑战在于,世界上还从未有如此多数量的旧楼宇出现在同一市场中。同时,让我惊讶的是,这里面另一部分旧的楼宇在保温和能效方面做得比今天的建筑还要出色。

C: 对于智能建筑业,云这样的共享信息的平台带给了你们什么样的变化?

O: 有了云这样的信息平台,它带给我们不同的商业模式、不同的组织架构。现在模式变了,专家更专注于某一领域,由于信息平台的存在,一线的工作人员有问题可以与某领域的专家连线。更重要的,这些一线接触客户的人员,他们的角色从技术人员开始向咨询师的角色改变,这意味着他们会花更多精力在客户上,会了解客户有什么问题,而技术问题留给后台的专家来解决。云对我们影响是巨大的。

C: 还有哪些科技对你们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O: 在美国,目前在智能家庭系统试点中,智能家居系统的应用与移动终端相连,在这片小区里面,当一个人可能发现80%邻居家里的电都消耗得少,这能够很好地向个人用户来展示你以什么样的方式能够节能。我们发现年轻一代的业主非常喜欢这样的应用,这样的设备方案。我们觉得在美国这个会普及起来,而且我觉得它们应该能够进入到中国,有很好的应用。

上一篇:更个性的酒店服务 下一篇:打印纸的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