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古传技击入手法

时间:2022-10-04 04:24:23

柔术一端,学之不难,求精为难。吾自初涉藩篱,至于今兹,垂二十有九年,走遍南北,所遇名人巨手,以数十计。凡秦、晋、燕、赵、齐、魏、楚、蜀之地,其中名手极多,而以山左、山右及秦、鲁为盛。考其宗派,虽有传授之不同,要之不出南北两宗之衣钵。

穷其平日得力之地,与其深造精专之术,各有其长,不可以一端尽。有练一指者,有习一腿者,有专用力于呼吸者,有从事于跳跃以为能者。争奇斗异,如当春之花,纷华绚烂,不可思议。倘不得高明以指示择别,则如披沙拣金,终无自得之妙。故每与名手遇,则缓其特长,急其寻常致力,与其初时入手之方。藉以观察各人派别,以为汇归变化之基。

以此数十年来,求友不可谓不勤,询访不可谓不多。合而观之,始知师法虽有异同,而入门之矩获,则相差实无甚悬远。兹将次第列记于下方,不仅留当年鸿爪,亦以使后人按迹而求,不至漫无津涯也。

一、地盆

南派曰“地盆”,又曰“地盘”;北派曰“马步”;河南派及蜀、黔、楚等处,又曰“站桩”,名异而实同也。

地盆之法,为初入门时所必要,藉此练气下行,不独增长足力,且可免血气上浮,致身于上重下轻,稍一动作,即觉喘呼足颤,有不打自跌之患。故地盆宜于初时痛下站立之功。

地盆有三,随学者取便习之。

(一)八字地盆

足如八字形,两腿蹲下,与骑乘无异。

(二)一字地盆

此势如一字形,只须照八字势,将脚跟向前稍移,使两足平排如一字可也。

但此较八字势稍难,学者须将八字势练过旬日,再进此也。

(三)II字地盆

又名“川字地盆”。其法不过较八字势,将两足尖朝内收进,即成此势。

但此势须将膝向前作跪势,令后脚跟起,而足尖落地,此练习足尖之意也。

地盆有四忌:

1.忌两腿蹬下,不能平正。不平则不能得力。

2.忌站立时腰背弯曲。腰曲则气不能下。

3.忌一站即起。使两腿全不受痛楚,则进功必缓而无成。

4.忌肩耸头斜及眼光乱视。凡练习时,肩窝欲平,头颈欲正直,眼光欲平正。

练习时,两手高插肋间,听气下行,迨至腿力实到酸痛难忍,无妨略事休息,总以站立时刻,逐渐加增,以至两腿无痛苦而有力为功效也。

二、手法

手法虽有各家之别,其渊源要不出岳氏之双推(武穆少年时,喜技击,倡双推手法,后世多宗之),就吾所见而论之,北派尚长手,南派尚短手。长手贵力足,短手能自顾。平时练习,非长手不能达气;对搏时,非短手不足以自保。故长短互用、刚柔相济,为此道之正宗。

兹将南北派之各家通行手法讲之如下。

(一)牵缘手

此即双推手之变化。法用左右手作回环护拦之势。其两手指端至练熟时,必作连环势。

此手能练圆时,则指臂灵活,一切手法,皆不难迎刃而解。此为初学步时所当经心练习者也。

此手之用法:如敌人以手或木棍击来,则以左右S势缘格,敌手与物遂落空不能中。于是再进逼一步,随机以取敌之要害。

此手又名“猿手”,盖猿每遇,必用此种手势,灵捷异常,故即以之为名云。

(二)缠手

此手又名“阴牵缘手”。与前手稍不同者,前手阴阳互用,此手纯用阴(即掌下覆之势);前手作正面势,此作侧势(或左侧,或右侧)。譬如手朝前缠,右手则从腋下(乃左手腋下),尽力格出,如是循环,或左右练习,自能有功也。

此手又名“蛇缠手”,盖取与蛇之缠绕树枝相同,以故纯用覆掌阴手出之。

此手用法,与牵缘相异者,牵缘取正面之格拦势,此则取其侧面,乘势以挥击敌人之腋窝,且并作回护勾格下部遇敌之用。

能熟练之,自有妙境。演练时,手向内缠,非向外缠,观勾格二字自明。若向外缠,则与之相去已甚,学者谨记之。

(三)长短分龙手

北派最喜练此手,吾所见名师巨子,其演练手法,即开始出此。盖方家技士,以此为演习最冠冕。

其法:用手左右分排,如左长则右短,右长则左短,故又名“排闼手”,江湖卖艺者则名此为“开门手”。

此手之用力,以前肘及掌缘向外翻滚,而两掌心必须相应,且练时足作子午桩,下半马(即身稍蹬下之意),力自肩窝腋里运出。

此手用法亦为分格之用。到熟练时,即格即打,即打即格,无须重行换手,换手即迟慢也。

(四)剪手

此手阴辟阳阖,相叉如剪,故名为剪手。

此手之用力,亦以掌缘及两肘为要。但有一最宜注意者,两手叉剪时,身宜稍侧,而胸向内吞,如是,与敌遇,方不至被紧逼,且不失其宽绰进退之势。

此手法之用:可以格压敌人之手,而取推排敌人之势,在善于妙用耳。昔在川、黔时,遇一人,以剪手名家,因其练习勤苦,两臂如铁,如人与搏,经其两手叉剪,则手骨必折断。亦江湖中之绝技也。

又,剪手之取势,身宜稍侧,左剪则左手在前,用右手尽力斫入,以右手叉压至左手肘弯为止。唯叉合时,右手之指端,只可叉过左手弯外一寸余,否则,恐被敌人封逼,致不能变化,此最忌也(右剪时同)。又,剪叉时,无论左右侧,前后手俱宜稍平,倘前手失于弯曲高起,其弊害亦可虑也。

剪手颇具变化,叉合时,两掌向上,名为阳手;一分开则变为阴手,其势如骨牌中之长三形,可以乘势而点击敌人之咽喉及目部要害处。

先师高泺园先生教吾曰:“剪手最灵快,取敌亦甚得力,能精练则受用无穷。”唯有一事,须谨记者,凡无论何手,如系使用掌时,其拇指须紧贴掌缘,微带曲势,切不可放开。此在平常练习时,经心记之,久则习惯自然,自无拇指分开之弊;前四指亦须紧排平直。此通行法耳。

(五)斫挑手

上一篇:浅析吴忠市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及防治对策 下一篇:北方国槐有害生物的发生与防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