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城市劳动力供求趋势分析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10-04 04:00:27

工业城市劳动力供求趋势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工业城市广西柳州市的劳动力供求现状、矛盾及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研究,提出解决工业城市劳动力供求对策建议。

关键词:工业城市 劳动力供求 对策研究

“十一五”时期以来,是中国工业经济迅速增长和工业化快速推进的重要时期。中国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呈高速增长态势,地区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对地区就业增长的拉动作用日趋明显。中型工业城市作为城市系统的重要构成,对上可接应大城市的产业转移,对下可辐射乡镇的经济建设,因此,中型工业城市的就业状况对整个就业促进的意义重大。

柳州作为广西工业重镇,长期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政府促进就业的目标责任体系,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全市就业总量稳步增长,就业结构得到有效优化,就业形势保持基本稳定,为人民群众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和再就业机会,各项就业和再就业指标位列广西前列,稳定的就业局面为柳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本保障和和谐稳定的社会管理基础。稳定和谐的劳动力供求关系是经济社会良性发展的必备条件,同时也是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从工业城市——柳州劳动力供求趋势进行分析探讨。

1、劳动力供求现状

(1)就业工作成绩显著。“十一五“期间,柳州市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就业优先原则,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将就业优先目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最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导向、财政扶持、产业结构调整和人力资源开发等促进就业创业的积极作用。全市新增就业人数25.12万人,比“十五”期增长121.18%,困难对象再就业人数2.88万人,比“十五”期增长115.77%,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27.07万人,比“十五”期增长87.0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2)就业人口增长迅速。经济增长的过程就是创造就业的过程,与柳州市就业总规模的增长相对应,柳州市就业总量基本上与GDP变化趋势相同(除2007年外,该年度经济增长没有带来就业总量的增长),“十一五”期间,就业人数年平均增长2.24%,截止2010年,全市总就业人口217.94万人。

图为2001年以来柳州市的就业总量与GDP 变化趋势

(3)就业结构良性发展。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一致,2001年全市第一、二、三产业就业比重为55.74:16.55:27.71,2010年全市第一、二、三产业就业比重为46.54:21.08:32.38。这是柳州市产业的产值比重变化决定的,长期以来,柳州市第二产业一直是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占据绝对比重,特别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工业立柳”理念的指导下,全市工业得到进一步快速发展,工业产值增速迅猛,全市第二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随之增加,全市第二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由2001年的43.92%上升到2010年的63.86%。

(4)就业压力长存。柳州市劳动力市场仍然供大于求、压力长存,2010年全市新增劳动力人数8.7万,全年能安置就业5万人,供求缺口达3.7万人。

2、劳动力供给的变动

劳动力供给是指劳动市场可供企业录用的人力资源。劳动力供给主要包括:应届毕业生、复员转业军人、待业人员、在职同行人员等。其本意是指在既定的人口规模中,人们在某一特定时期、某一特定劳动力市场、某一价格(工资)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数量。但在实际中,劳动力供给量也可以用一定时间和区域范围内,具有一定劳动能力、愿意进入劳动力市场并能够提供劳动能力的劳动人口总数。根据统计数据、普查资料和相关调查数据,2001年来全市的劳动力供给数量见下图:

全市的劳动力供给总趋势呈增长趋势,2001年为188.06万人,到2010年增长到226.59万人,参与经济活动的人口迅速增加,但受不稳定因素影响,2007年度劳动力供给呈下降趋势。劳动力短缺主要是结构性短缺,劳动力供求结构短缺是目前柳州市乃至全国劳动力市场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

3、劳动力供求趋势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1)供大于求的总量性矛盾依然存在。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还没有散去,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就业困难群体还面临就业难。“十一五”期间,柳州市人力资源市场劳动力供求总量的求人倍率徘徊在0.7至0.85之间,劳动力供大求求。未来五年甚至更长一个时期,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将依然长期并存,在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城镇青年新增劳动力和农村转移就业压力将更加突出。

(2)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柳州市作为工业城市,在产业聚集调整、资源优化配置和劳动者技能更新过程中,必然会产生新的结构性失业,今后一个阶段,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将更加突出,一是劳动者素质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低端劳动力过剩。二是传统行业将会出现新的下岗失业人员,新兴的产业和行业及技术性职业所需的技术技能人员又明显地供不应求,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整体技能偏低,二、三产业技术工作短缺,高技能人才严重缺乏。三是城乡统一的就业服务体系还需下大力进一步完善健全,劳动力供求信息、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接续社会保险、劳务管理服务及维权等方面服务水平还有待加强。

(3)招工难、就业难同时并存。用人单位找不到合适的劳动者,劳动者又难以找到工作,这两种尴尬现象表现比较突出。上半年,柳州市需求大于求职的前三位职位是:推销展销人员、力工、机械冷加工工,岗位缺口分别是:4726、3442、1818,求人倍率分别为:2.06、1.94、3.80。目前市场上需求量较大的普通技能岗位还普遍面临缺乏求职者应聘的尴尬,如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服装行为的缝纫工、餐饮宾馆行业的服务员、机械冷加工工;在需求小于求职前三位的职业分别为财会人员、秘书或打字员、电工,岗位缺口分别为:4019、3235、2349,求人倍率分别为:0.15、0.21、0.13,对技术等级有要求的职业求人倍率均大于1,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

上一篇:论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对现代企业的意义 下一篇:浅谈电气主接线设计的原则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