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肴创新之路(二)

时间:2022-10-04 03:55:50

菜肴创新之路(二)

趋利避害

创新有主动和被动之别,而趋利避害就属于被动创新。主要是合理地利用菜肴发展中出现的不利因素、负面效果,用新的技法、新的科学知识和经营理念去对其进行转化,达到变被动为主动、化腐朽为神奇的目的。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饮食观念的变革。在日益文明和科学的今天,一些落后陈腐的饮食习惯,给社会和人体健康带来了危害。我们应从社会的整体发展角度和我们的具体国情出发,建立新的饮食观。坚决废除那些华而不实、大吃大喝的错误做法。二是菜肴制作中的扬弃。随着菜肴制作科技水平的增高,一些落后的东西,如用茶、木屑、香枝、木炭等进行熏烤、高温油炸、盐腌之类的做法,已被证明危害人体健康,应寻找新的替代方法。三是明确菜肴经营理念。我们需用理智的态度,认真分析市场需求的变化,作到菜肴制作有的放矢。可口可乐和麦当劳在这方面作的很出色。可乐里面加入中餐常用的姜丝,然后一煮,就这么一结合,使可口可乐站稳了冬季的饮料市场。“榨菜肉丝汤”是中餐传统的汤肴,而麦当劳对之改造后作为自己的产品推出,很受大家欢迎。因此,在全球化的竞争中,要充分利用和转化各种有利和不利因素,确立自己的优势。四是食物安全的原则。食物长期和短期的安全是菜肴制作中的大事。面对各种原料中含农药超标、添加剂滥用的危机,中国烹协适时地提出了“绿色烹饪”的新主题,为菜肴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利害总是同时存在的,天下没有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我们能做的只是“两害相权取其轻”,而取其轻就是趋利避害的最高原则。

删繁就简

面对人口众多、各种资源相对紧张的国情,我们在烹饪界必须普及“简单是高贵的,小是美好的”这一理念。菜肴首先是一种食品,然后才是艺术品,这一主次关系不能混淆。我们应增加的是菜肴在可食性方面的科技含量,删繁的是不必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只有这一思路清晰了,我们才有可能用科学为第一标准的方法来创新菜肴,而非让艺术的思维占据主导地位。

以下几方面可作为突破口:一是合理简化宴席中的菜肴规模。宴席在中国的食文化中承担着太多的人际关系沟通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交往观念已发生了变化,向着文明的方向前进。鉴于此,我们应大胆去掉宴席中具有虚拟作用的菜肴,废除“大就是美,规模就是力量”的落后观念,探索宴席菜肴设计的新道路。二是正确掌握菜肴制作中科学与艺术之间的比例关系。菜肴艺术应该具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作用,不仅要愉悦人的心灵,也要促进人的体质发展。总之,菜肴艺术必须以菜肴科学为依托,不能喧宾夺主,过分膨胀艺术的功能。同时,科学也应借助艺术这一形式更好的表现出来,让消费者更愿意接受。特别是对食品雕刻、围边装饰、工艺造型这类艺术表现形式,要节制使用。三要适宜地引进工业化、专业标准化的生产方式,以缩小手工劳动和菜肴制作中的不确定因素。中式菜肴以手工劳动为主,重经验积累,在机械化和生产标准化、专业化方面有较大欠缺。我们应弥补这些不足,提高其生产效率和竞争能力,为中式菜肴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删繁就简的原则体现了辩证的发展观:一边纳新,一边吐故,最终达成一种和谐的发展状态。

天马行空

“天马行空、特立独行”是创新思维的一种重要品质。它要求创新者敢于冲破现有的条条框框,以自由奔放、不拘一格的方式去表现自己的思路。应用到菜肴制作中,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打破对各种权威和传统理念的迷信。俗语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菜肴创新首先要解放厨师,给其思想松绑,让每个厨师在菜肴制作中大胆地展示和发扬自己的个性与智慧,使各种个性化的菜肴,成为新烹饪的一个组成部分。二是敢于同主流断轨,坚持走自己的路。现在正宗已不是什么王牌和至尊,中国烹饪的发展需要多种声音和多个方向。如发源杭州、进而风靡全国的迷宗菜,其核心就是贯通各大菜系,取其之长,敢于变化,大胆创新。其代表菜之一“青梅玉虾仁”,调料中的醋不用,取而代之的青梅,青梅在口味上有酸味,但比醋柔和,同时,青梅在菜肴中又增添了新的色彩。三是要有甘于寂寞、甘于边缘的信心和耐心。综观中国菜肴的发展历程,其核心思想:调味――营养――绿色环保都有一个从边缘到主流的过程。所以,菜肴离不开边缘的思想和声音。

返璞归真

天下大道,殊途同归。中国菜肴发展到最高境界,都要回归一个“真”字:凡是符合人类自然天性且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都要通过不同的方式在具体的菜肴中得到体现。当然,返璞归真并不是简单的回归传统,而是一种“吹尽狂沙始见金”的不断追求过程。通过这种追求,可使菜肴更加贴近人类的生活,更能满足人类的精神需要。具体有以下几方面:一是优秀经典的传统菜成为怀旧新时尚。迷恋已逝去的传统是人类的天性。在日新月异的大变局中,怀念传统将成为一种长期的饮食潮流。当然,回归传统并不等于迷信崇古和托古改制,也不等于一窝蜂的开发仿古菜,而是要重新认识我们的历史,走出崇古迷古之宫,去发现和继承优秀的文化成分。总之,在以后长时期以内,革新和怀旧仍将是中国菜肴发展的两股重要力量。二是绿色环保的生态主义理念,将贯穿菜肴生产的全过程。随着顾客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对菜肴的安全性和口味调配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种具有原始农业文明气息的绿色菜肴成为一种新的饮食时尚。从以“巴国布衣”为代表的各类具有田园风格的农家菜肴的流行,到各大酒店纷纷建立自己的绿色生态园,以确保原料的供应,并尝试“从土地到餐桌,以生态环保效益型经济模式开发蔬菜”。同时,一些传统的烹饪技法也在菜肴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如新近崛起的中原蒸菜系列,它的原料大多取自大自然:柳絮、槐花、各种野菜和能入菜的鲜花等,通过蒸法的烹制,成了口味好且具医疗作用的环保菜肴。三是师法真实的自然。人类是自然进化的的产物,必然要与自然共进共生。深邃浩渺的大自然,为我们的菜肴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应以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为对象之源,直接从客观世界中汲取营养,获取创作灵感。首先是描摹自然,这主要是对各种造型的冷热菜而言。其次是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主要是指菜肴的发展方向和理念要符合自然进化的规律。

(完)

上一篇:内蒙古创新菜“羊洋扬” 下一篇:白族羊肴巧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