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时间:2022-10-04 03:17:01

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摘 要: 教师应该重视小学科学课程的开设,让每个学生都从小学科学课程中认识、了解、探究和获取初步的物理知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初中物理学科的学习,从而构建一个科学、完整的教学体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初中物理 小学科学 教学衔接

对于物理这门学科来说,小学科学是启蒙课程,初中物理是入门课程,两者存在相互依靠、前后延续的关系。小学科学课应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浓厚兴趣,为学生顺利进入初中物理学习在心理上和知识储备上打下坚实的基础。初中物理教学应借助小学生已经具有的物理常识和基础进行。因此,初中物理与小学科学的衔接很重要。如何把小学时期所学的科学知识转化为学习初中物理知识的基础,把它们有机衔接起来,对初中物理教学极重要。把初中物理教学与小学科学教学有机地衔接起来,构建一个科学、完整的教育系统,就可以提高教与学的效率,避免学生进入中学后的物理学习的不适应,使学生在小学形成的科学素养、探究兴趣顺利地转化为初中物理学习中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从顺畅的过渡中更轻松地学到物理知识,并学以致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初中物理与小学科学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的衔接

小学科学学习主要以探究为核心,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让他们像科学家那样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增强科学探究能力。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强调:“在小学阶段,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不能过高,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或许是小学教师在探究教学时过于包办探究思路,只“扶”不“放”,导致学生缺乏独立探究简单问题的能力。多数学生还不具备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面对一般探究性问题时不知所措,思维受阻。初中物理教学则力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如果把小学科学中培养的观察能力、描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顺利过渡到初中阶段要求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及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初中物理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衔接

初中物理课程和小学科学课程在基本理念上明显地表现出一致性,其核心理念包括: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倡导探究性学习,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小学科学课程侧重于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进步的关系;初中物理课程侧重于对科学的本质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的理解,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倡导探究性学习。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近年来,随着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探究式学习的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两门学科的课程标准都把它作为课程内容之一,并把它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明确提出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在活动中以自己的亲身体验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精神,突破以往以系统地传授知识为中心的观念,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放在突出位置。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已经成为小学科学和中学物理课程的重要目标。研究科学课与物理课课程标准,明确小学三年级学生经过四年的科学学习之后,应该或可能达到的程度,对指导初二年级物理教学有重要意义。

三、初中物理与小学科学课本知识的衔接

科学课的科学知识分为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个方面,其中物质世界与初中物理联系紧密。小学科学课的物质世界部分从内容上来说是初中物理的基础,学生升入初中后对物理学科的兴趣与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密切相关。但由于多数情况下初中和小学是分开办学,教师缺乏沟通的平台,导致物理课的教学与科学课的教学相互脱节。中学物理教学和小学科学教学应该是一个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的工作,我们应研究初中物理与小学科学在内容和科学思想上有哪些衔接点,思考如何利用学生在科学课中已形成的初步概念,通过同化与顺应,建立科学的物理知识体系。

四、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衔接

课堂教学鲜活多样,丰富多彩,哪种课堂教学最适合学生发展?这就需要研究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区别,通过对物理课和科学课的师资情况(包括师资水平、教学观念、衔接意识)和3―6年级和初二年级的学生情况(包括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已具备的科学知识等)的调查表明:经过小学科学(自然)课的学习,多数学生已知晓基本的物理常识,并开始主动观察、思考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但是他们对物理知识的了解还不够全面、深入,易受物理假象的干扰,另有许多认识与科学概念相悖,缺乏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因此,初二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应留意并收集学生已有的知识,在讲授新课时注意详略得当,抓住重点;在学生不熟悉的知识点上多花时间,在学生已经知道的知识点上进行拓展深化;关注学生存在哪些相异观念,在教学中重点突破,把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作为我们的追求目标之一,这是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无论在课内还是在课外,我们都要积极创造实验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不断内化科学探究思想,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让学生清楚、顺畅地表达探究过程和结果。

总之,从学生角度分析,小学生更注重形象化、直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而初中学生更倾向于探究问题的解释和规律,因此,对于小学科学课中出现的物理知识应严格按照小学科学课标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呵护小学生的科学观察、发现能力和简单的探究体验精神。而对于初中学生,同样在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展开教学,引导和培养他们发现问题,思考设计方案,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形成总结一般规律的能力和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

上一篇:提高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路径 下一篇:消除职高生写作的畏惧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