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职教育与行业企业融合的推进机制

时间:2022-10-04 03:07:46

试论高职教育与行业企业融合的推进机制

摘要:行业企业融合机制已成为高职院校的主要办学模式,使学生有统整的教育学习知识的理念,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加了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本文通过高职教育与行业企业融合的推进机制进行研究,对教育文化理念的思索,对高职院校的引进和融合企业的过程和做法,培养高质量、有特色、社会适应能力强、发展前途广阔的专业高素质人才,同时提高教育的可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行业企业融合;适应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0-01

随着高职教育的改革,很多高职院校校开始重视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在高校教学中教师主要就是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高职教育正在开展企业合作教学改革的实践,有意识的把握企业文化的引进高职教育,对高职教育起到积极的影响,为高职院校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客观建议。更好地适应社会,更好地生存、更好地发展,是每一个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更加注重的问题。

一、行业企业融合的概念及作用

行业企业融合就是指在企业和校园中的文化的融合,逐渐形成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校企特色的价值观,对企业的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和发展目标的整体理念。企业文化也就是个体在特定的区域环境中的行为方式,主要就是为企业发展和生存提供服务,对企业起到促进作用。因此行业企业融合也就决定了市场的动态,决定了整体市场的发展方向,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也表现为企业软实力。在高职教学中,老师不但是校园文化的传播者,而且老师本身就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师自身的人格修养和专业技能对学生体育知识和自身修养起到重要作用,老师也就是学校教学的主体,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体,学校应该重视老师对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一旦形成,就会对校园经营管理、团队凝聚力、员工行为等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如何提高高职教育与行业企业融合

1.企业和高职教育相融合的内容

(1)体现高职特色的物质文化层面的融合

对于高职特色的物质文化是一种显性文化,可以分为基础设施文化和环境布局文化,在对这些文化的宣传和引进的时候,对文化的展示就要做到实际可行,避免对文化知识形式的展示,基础设施文化元素的融合主要体现在我院新校区建设的“工业中心”。环境布局文化主要体现在利用空间,如教室、走廊、黑板等,将某个企业文化作为专题展示,或将几个企业的企业文化成果进行综合展示。“走进的是教室,看到是车间”,通过环境营造与企业文化接轨的教育文化氛围,对学生的企业文化意识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对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2)体现高职特色的制度文化层面的融合

制度是学院精神与办学理念的外在表现,制度文化在思想和行为中具有重要功能。借鉴企业管理中的规章制度,结合我院特点和实际,建章立制。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很多的学生都很难认识到学校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很多学生在谈到校园文化的时候也就缺少了主动,没有正确有效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的教育,所以我们在对校园文化教学中,应该从学生的观念和学生认识做起,提高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识。要求学生无论在实验、实习、实训中都要严格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进行操作与生产,在工作中形成认真、严谨、负责的态度,对学生进行职业化教育与管理。

(3)体现高职特色的精神文化层面的融合

精神文化是一种隐性文化,是高职教育文化的深层结构,是企业文化与高职教育相融合的最高境界。高校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在教学活动中也就是一个微型的社会,在这里面既有竞争,同时又充满了挑战和机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历着各种的成功和失败,同时在学校群体生活中也会面临各种不同的社会问题。对学生精神文化的理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在研究工作中,将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和文化内容,引入到学院的教育教学中,使全院师生理解、内化企业文化精神的内涵、实质,实现企业文化与高职教育在精神层面的融合。

2.高职院校引入融合企业文化的具体做法

综合能力的培养就是人才综合素质的组成部分,当今素质教育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提倡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在这些教育模式下,分层次的教学要求有利于贯穿教学的每个环节,对学生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培养学生个性化的教学。“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我国高职教育办学方针与基本政策,为适应企业对各类高技能专门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教改等诸方面进行了大胆改革与创新,基本上完成了在知识和技能上与企业“零距离”对接。在校企合作中就是要充分的利用企业的教育资源来发挥高职教育,让学生理解企业的发展,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更好的提高了学生对企业的理解。

3.营造校内实训基地的企业文化氛围

校园实训的建筑和布局应该运用现代的先进技术和深厚的文化相结合,跟上时代的进步,增加企业元素与色彩呈现明显的企业文化色彩,通过环境的感染与熏陶,让学生了解企业的文化,自觉将企业要求内化为自身的素质。我们可以通过对电子商务实训室为例,实训中学生模拟企业工作岗位进行业务操作,在这种环境中可以很好的增加学生的企业理念,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在校内开展技能竞赛,同时积极参加国家、省市技能竞赛,我们要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改变传统体育教学的观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实训活动,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三、结束语

在对人才的培养的时候是全面的发展,这也就是高职教育的要求更加高,行业企业融合机制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也是高职教育的改革之路,我们只有积极地改革教育模式,以校企合作为主的观念,才能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迎接新时期的挑战。

参考文献:

[1]余兴国.企业文化与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的探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07).

[2]朱丽佳.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立体融合[J].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2009(1).

[3]吴高岭.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多元融合的意义及途径[J].咸宁职业技术学院,2013(05).

作者简介:陈 菊,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学。

上一篇:浅谈会计实践类课程的课程体系改革 下一篇:发展哈尔滨文化产品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