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资料管理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10-04 12:51:41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问题与对策

摘要:通过参与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资源库建设,对建设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指出模拟现实互动教学、多地市多专业学校联合建设、多部门多企业合作共建对资源库进一步完善的重要性。

关键词:课程资源库;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工程资料

完备的工程资料是工程能够顺利竣工验收的前提条件,同时做好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工作也有助于企业经验的积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并对后期建筑物使用过程中的维修、改造有重要参考价值。与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密切相关的岗位是资料员,也是当前建筑行业需求量较大的岗位之一,是高职高专工程管理类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方向之一。因此开设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并结合实际工程与丰富的教学素材,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建设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资源库,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提升教学水平十分必要。文章结合全国工程造价专业资源库建设与实际教学情况,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进行分析。

1问题

1.1学生对课程重视程度不足

(1)高职高专类学生由于近年来大学扩招,生源差异性大,对各种岗位知识的理解和与实际工作的结合存在差异性。部分学生不重视资料员等基础施工岗位,好高骛远,对施工工序、施工质量等基本要求都不清楚,从事资料员岗位工作无从下手。特别是当没人指导自己独立填写资料及遇到一些与工程测量、工程材料相关的专业技术资料时较困难。(2)由于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的专业性和极强的实践性,对于部分内容,比如检验批质量验收、各类工程试验表格的填写等,仅通过案例和图片,难以使学生有深入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普遍反映过于抽象,资源库教学教学内容以文字讲解为主,学生练习为辅,缺少趣味性,导致学生对资料管理感性认识不足,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不佳。

1.2前导课程的知识支撑不足

前导课程即填写建筑工程资料需要具备的基础知识课程,比如《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材料学》、《工程CAD》、《工程测量学》等。这些前导课程在施工阶段的建筑工程技术资料中运用较多,而有些学生在利用资源库学习相关知识时,前导课程知识储备不足。甚至一部分学校在课程培养体系中并没有开设相关课程,导致在进行施工质量验收、工程定位测量、施工测量原始数据填写绘制以及工程图纸导入等无法顺利完成。而仅通过课程本身视频等资源,对这些基础前导知识的讲解导入仍不够深入。

1.3建筑规范深入解读有待加强

资源库建设过程中非常显著的特点是所有工程资料从前期的收集、分类、编制、到后期的整理、组卷、归档都需要和现行相关建筑规范密切联系。这些规范涉及的建筑专业领域非常全面,涵盖材料、施工技术、工程管理管理、测量、质量验收等几乎所有的建筑工程内容。这些规范处于不断更新过程中,课程资源库建设在相关建筑规范解读方面仍存在参与资源库建设教师知识更新速度不及时,对部分专业建筑规范与资料,尤其是与填表的紧密结合度讲解不深入的问题,学生在实际从事资料员工作时对建筑规范的解读能力较差。

1.4相关工程资料拓展不足

现有课程资源偏重于房屋建筑方面资料管理,对市政、路桥、水利等工程资料拓展不足。从现有市面上的教材及相关资源来看,大多数资料编制、表格及相关内容讲解仍以房屋建筑为主。虽然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在不同的工程领域上有一定共性,要遵循一些国家统一的规范。但不同的专业领域在表格形式、具体内容填写及需要遵循的专业验收规范等方面都是不同的,现有资源库建设明显对市政、路桥、水利工程等领域拓展不足。

1.5就业渠道拓展不足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在实际工作中的就业渠道拓展不足,影响资源库的使用和推广。根据学生从事建筑工程资料管理相关工作的实际就业情况来看,并不是只有施工企业需要资料员,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建设单位以及质量监督部门、城建档案馆等机构均需要具备建筑工程资料管理专业知识的人才。而资源库建设过程中以资料员工作为主,对其他行业中工程资料管理的拓展运用不足,使资源库受众较为局限,影响资源库的使用和推广。

1.6资源库的适用宽度有待提高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地域特色浓厚,资料形式呈现多样化特点,资源库的适用宽度有待提高。在我国,尽管有全国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但在资料的表格名称、格式、甚至内容上各省市都无法实现统一,各省市使用的资料管理软件也是五花八门。有的地区在档案移交及备案环节甚至连同省内的不同地市间都不统一。比如要求资料员在施工阶段收集现场签证资料,有的地区对于这张表叫《现场签证单》,而在四川,这张单名字就改为了《技术经济签证核定单》,表格内容和形式上也不同省市有不同规定。资源库建设过程中这类问题比较突出,而资源库受众面相全国,对于不同省市,资源库讲解内容及提供的各种形式的资源的适用性仍存在实际困难,资源库的适用宽度有待提高。

1.7资料管理软件在平台中的运用难

全国各省市规定使用的资料管理软件是多种多样的,目前全国没有统一的资料管理软件。而学生将来从事相关岗位,又必须学会运用相关软件进行资料的日常管理。资源库建设过程中,建设小组对资料管理软件如何在平台中运用进行了探讨。但目前因为版权及适用性等问题,暂时无法实现资源库用户在线进行软件实际操作练习,学生拿到资料或者开始使用软件时仍然摸不着头绪。

1.8实际工程资料、工程案例储备不足

在建设资源库过程中,建设小组收集了大量的工程资料及案例,但与知识的更新换代、行业发展前沿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资源库建设的素材丰富度有待加强。比如在实际工程实践中,需要收集大量的关于土建施工、安装相关的试验表格。而许多试验由专业检测机构来做,除试验要求能从现有规范中找到外,整个试验过程,资料员的具体参与环节、如何参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仍然是陌生和抽象的,而这样的一些具体试验案例和资料很难收集到。

1.9教学手段与资源库的结合不够紧密

现有的资源库素材形式主要有教学视频、微课、录音、文字、图片等形式,建设小组也积极运用现代化的录播技术、视频图片处理技术等尽量将课程内容生动化。但工程资料管理工作本身必须与实际工作场景相结合,情景化的体验才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点,因此现代教学手段如何把知识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仍然值得继续探讨。近年来流行的微课及翻转课堂形式运用在资源库建设中,但如何选择合适的知识点,制作出高水平、精辟、通俗易懂的高质量微课和翻转课堂还需进一步提高。

1.10线下与线上教学的衔接有待加强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具有实践操作性强的特点,仅依靠资源库教学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必须与传统的工地实习,资料管理软件实训等线下教学手段相结合能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不同学校线下教学与资源库教学的衔接度、衔接手段仍然不足,甚至部分学校线下教学和线上资源库教学完全割裂,这就失去了资源库建设的意义。另外,资源库中对题库及在线互问答动系统进行了拓展,但普遍存在参与度不高,互动效果不佳的情况,如何将资源库教学与学生学习效果考核相挂钩仍值得探讨。

2解决对策

2.1丰富资源库教学形式

丰富资源库教学形式,变传统文字授课为模拟现实互动教学。资源库教学形式可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拓宽,采用多种现代化技术手段,并与先进的建筑行业理念如BIM技术、装配式结构等研究成果相结合,将传统枯燥的文字教学变得生动起来,使学生提升学习兴趣。可拓展的思路:①利用微课,翻转课堂形式,将资料管理中的知识点碎片化、细节化,让每一个视频在简短的10min左右讲清楚一个知识点,提高教学效率。在微课制作过程中,大量运用动画、图片等增强内容的可看性,并且制作教师需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精准的把握,以高质量微课、授课视频进行教学;②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将施工阶段,比如地基验槽、检验批质量验收现场检查环节、工程试验等场景制作成3D动画或者VR影片,使学生学习时增强带入感。同时对施工现场情况的模拟,有助于学生将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2.2加强资源库建设师资力量储备

加强资源库建设师资力量储备,建设多地市多专业学校联合建设格局。主要措施:①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本身师资需要进一步培训,包括拓展市政、路桥、水利等工程资料知识,同时可在资源库中增加规范政策更新版块,用户能迅速查找相关资源,对各类规范进行学习研究;②前导课程师资力量加盟资源库建设,实现多专业共同合作,此过程需注意与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本身需求内容结合,使线下教学中没有开设相关课程或者内容讲解不到位的学生能在资源库中实现补充学习;③多地市学校联合建设,能很大程度上丰富资源库中的表格形式及素材丰富度,学生能结合工作地进行实际操作,解决资料管理本身的地域性问题,同时可以丰富工程案例的储备资源;④多地市多专业学校师资联合共同制定培养方案,使资源库教学与线下教学能够良好衔接,达到资源库建设目的。

2.3校企合作,多部门合作共建资源库

校企合作,多部门合作共建资源库。主要措施:①施工企业、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及质量监督部门、城建档案馆等涉及资料管理全过程的各企业、单位和部门可采取合作共建的模式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培养合格的工程资料管理专业人才,以满足建筑行业的需求;②与第三方检测机构等合作,让枯燥的试验过程从文字讲解转变为具体的视频操作或动画;③与工程资料管理软件企业合作,在线上提供练习版本软件操作平台,进一步提升学生课堂学习与线下实习工作的对接度。

3结束语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资源库的建设有助于培养出专业的符合市场需求的资料管理人才,但需要多单位,多平台,多资源和融合和配合,关键点在于师资力量的壮大和企业、单位的加盟。

参考文献:

[1]郭可.基于工作过程《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6,(26):254-255.

[2]于付锐.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索[D].山东大学,2014.

[3]王海民,尉胜伟.高职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体系的构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9):193-194.

作者:李婧妮 单位: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酒店管理专业开放日实践探索 下一篇:DSP在嵌入式系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