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中如何进行师生冲突的化解

时间:2022-10-04 12:36:15

小学班级管理中如何进行师生冲突的化解

摘要:人类在社会生活中避免不了发生冲突,重要的是发生冲突之后如何理性的解决,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发生冲突也是在所难免的。由于师生冲突在小学班级中现象比较明显,所以小学班主任更需要具备化解冲突矛盾的方法,这个时代的孩子,个性比较突出,个人主义观念比较强烈,更容易引发冲突矛盾,当师生的冲突发生后,班主任就需要出面来解决班级内的冲突,从而将小事化了,保障事件不会扩大化,为教育教学节约时间,很好的化解矛盾从而使师生可以互相合作和谐共处。

关键词:师生冲突 教师因素

冲突是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特殊的沟通形式,是每个人无法控制心理底线的一种宣泄方式,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发生冲突现象,在学校、班级这样人员聚集的地方,发生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师生冲突是教育教学管理中重要的内容,由班主任引导学生该怎样与人平等友好的相处,从而针对性的解决冲突矛盾,促进师生之间可以心平气和的交流问题,改善双方的关系。

一、搁置停顿办法

在冲突发生时,双方的情绪都比较激动,教师做为成年人需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慢慢冷静下来,对自己的情绪进行管理,可以用深呼吸的办法来调整自己的情绪和状态,在矛盾升级发生冲突事件时,不妨先将事件放下来,暂停争论将这个问题搁置起来,当双方都能冷静的思考问题时,再去考虑解决的办法。短时间内可以运用转移注意力的办法用心去做其他的事件,从而有效的使冲突问题得到时间的冲刷,情绪得到缓解,待过一段时间后,师生的身体状态、心理情绪比较稳定理智的时候,再来有效的解决这个矛盾问题。

在师生冲突中,教师可以有效的回避冲突,不与学生发生正面的争论,当教师一时想不出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先将问题搁置在一边,待以后恰当的时机再去处理这个问题引发的矛盾。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还小,他们不懂得如何去处理问题矛盾,只会选择最粗暴简单的方式来发泄心中的不快,教师需要正面积极的引导学生的思维,不能使学生陷入死循环,一直纠结于一个问题不放。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角度来分析问题,从而弥补思维上的空洞,使学生可以自我认识到问题的原因,使学生可以冷静下来,暂时的逃避这些问题,之后再去找解决的策略。做为一名人民教师一定要明白事理,尊重学生、包容学生、用心去体会学生的无奈,找出学生情绪失控的真正原因,从而引导学生转移注意力,巧妙的去回避冲突,避免双方伤了感情。

二、快速理智化解办法

冲突双方在经过短暂的心理压力缓解之后,可能冷静、理智的思考问题,从而理性的分析冲突的原因所在,从而更好的解决冲突问题,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增进彼此的情感。针对不同的冲突问题,需要针对性问题出现的原因来采取不同的解决策略,这需要教师有很强的语言沟通能力,善于理性的分析问题,不参杂个人的情感因素,c学生心平气和的沟通,深入的去了解学生的内在,从而就问题达成和解,将事件和平、彻底的解决。当教师无法一下解决掉这个问题时,可以沟通性的回避问题,在回来生活中去再去积极的思考办法。这样一种回避的方式,则是以退为进,通过对问题的消化从而更加完整的阐述自己的观点,通过慎重考虑之后给出让学生满意的答案,这样的方法可以在时间限制范围内,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再进行良好的沟通,使师生间存在的争议得到时间的转移,通过善意的沟通从而重塑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

三、第三方介入调解

在师生发生冲突问题之后,由有威望的第三方来做为调解人,来为师生化解矛盾,这个第三方旁人,需要具备协调沟通能力强,有作为和威信,能够有正确的是非观念,可以理性正确的判断问题,在调解过程中,做到不偏不向,公正的对事不对人。调解人在进行调解时,师生双方一定要配合,情绪稳定的来听取第三方人的意见,以一种接纳的态度来对待调解,在调解中当双方陷入僵局时,可以及时的找到恰当的切入口,从而引导思维的发展方向;当双方在争论中情绪过激时,第三方调解人可以平复双方的情绪,使双方可以正常的交流;当一方表达的问题有误时,第三方人可以提出不同的异议,从而公平的判断问题,将双方引导向正确的化解方向,最终和平的解决问题,使双方都能认识到过激行为和做法的欠考虑,在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可以婉转的避免冲突,在欢声笑语中解决问题。

总之,当师生遇到对抗性冲突时,首先需要控制情绪,不至于出口伤人、出手打人,可以选择多种适当的化解方案来解决矛盾,找出出现冲突的真正原因所在,从而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合理的解决。教师在处理冲突时,一定要善于思考,用积极的心态来合理的处理冲突,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控制情绪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方式更加成熟,学生可以从中懂得与人相处、互相尊重的基本生存模式,平等的沟通共同构建友好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李学书.构建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教学[J].天津教科院学报,2008,(09).

[2]许琼华.师生冲突的多视角解读[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4,(10).

(作者单位:吉林省龙井市开山屯镇亚松一小幼儿园)

上一篇:“实验课”在物理教学中的有效性 下一篇:挖掘区域数学元素打造快乐特色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