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区高效农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时间:2022-10-04 12:25:29

淮阴区高效农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高效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之一。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 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把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推进高效农业建设,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措施, 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

淮安市淮阴区位于江苏省北部平原的交通枢纽之地,座落于淮安市区北部。近年来,淮阴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发展,把大力发展高效农业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从政策、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方面积极组织、引导,支持农民和各类投资者参与高效农业建设,有力地促进了该区高效农业快速健康发展。但从该区发展高效农业的实践中,深感该区发展高效农业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因此,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的探讨,希望对引导淮阴区高效农业发展、推进农民增收致富、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实现全面小康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 淮阴区高效农业发展的成绩

近年来,淮阴区以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为抓手,本着“因地制宜,突出优势,规模经营,提高质量”的原则,通过园区建设,基地带动,高效农业发展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呈现出较快发展态势。

1.1 高效农业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近年来,淮阴区区镇村三级三位一体,共同促进全区农业向高效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上级业务部门精心指导下,淮阴区紧紧围绕淮阴区十亿元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坚持把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作为推动高效设施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做到规模总量不断扩大,带动辐射不断增强,积极保障市场有效供应,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进程不断加快。特别是钢架大棚和日光温室等设施蔬菜生产规模化、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近年来,淮阴区高效农业取得重大发展,已成为淮安地区高效农业发展的典型区县和高效农业展示的新窗口。

1.2 高效农业主导产业日趋显现

经过几年努力,淮阴区已经形成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主导产业。初步形成以丁集、刘老庄为中心的日光温室黄瓜、草菇基地;以袁集、渔沟等乡镇为中心的辣椒生产基地;以棉花庄、凌桥为中心的西、甜瓜生产基地;以吴城、码头、韩桥、老张集等乡镇为中心的订单蔬菜基地。目前,淮阴区丁集日光温室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渔沟生态循环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已获得市级认定,刘老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已获得省级认定。目前有多个现代农业产业园正在申报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这些基地成为淮阴区农民增收、农村富裕新的经济增长点。

1.3 高效农业设施建设成绩突出

近年来,淮阴区先后整合中央及省财政支农资金、省级扶贫奖补资金、高效农业奖励等资金建设智能温室、连栋大棚、日光温室和钢架大棚,高效农业特别是钢架大棚和日光温室等设施蔬菜生产规模化、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全区高效设施农业考核实现连续6年排名全市第一,连续五年被评为“省高效农业先进单位”,荣获省“设施园艺先进县(区)”称号。此外,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快速推进。“十一五”期间,淮阴区先后建成了渔沟芦华村、袁集双庄村2000亩设施蔬菜示范园;码头镇玉坝村500亩订单蔬菜科技示范园;棉花庄大福村2000亩大棚蔬菜基地等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优质高效农产品生产基地,这些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已成为全区乃至全市高效农业的新

亮点。

1.4 农产品的档次质量明显提高

近年来,淮阴区紧紧围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做大做强农业特色产业,打造农业强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成功培育成我省第二个国家级生猪品种“苏淮猪”;丁集“淮安黄瓜”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通过农业部核准。目前,全区新建多个省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面积不断扩大。现在全区有多个农产品进入市区大型超市。以淮阴区棉花庄镇军田村绿源蔬菜合作社为例,合作社里将采摘下来的蔬菜称重打包,发往市区的各个超市销售,仅2011年该合作社销售收入就突破了3000万元。

1.5 高效农业龙头企业日益增多

近年来,淮阴区发展高效农业注重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在“十一五”期间,淮阴区通过财政补助、贷款贴息方式,投入资金扶持了江苏同玉禽业有限公司、江苏润通食品有限公司、淮安老侯食品有限公司、淮安凌桥米业有限公司、江苏民康油脂有限公司单位,为其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壮大自身实力,增强带动和服务能力,有效促进了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之间的紧密结合,提升了一体化经营水平。此外,淮阴区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解决技术、资金、市场等一系列问题。如依靠淮安天益食品、淮安丰尔丰斯农业发展公司、苏州南环蔬菜有限公司、连云港如意集团等龙头企业的带动发展订单

蔬菜。

2 淮阴区高效农业发展面临主要问题

2.1 高效农业投入严重不足

高效农业是高投入高产出的项目,其生产需要基础设施配套。但总体来看,淮阴区高效农业的基础设施与高效农业发展较好的山东寿光等地还有较大差距,究其原因,关键是投入资金不足。近年来,淮阴区各级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虽然基本能按中央政策和法律规定增加对农业的投资比重,但仍然存在投入不足的问题。近几年来,政府虽然制定了一些鼓励高效农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积极整合有限的财政投入发展高效农业。但数额有限,不能适应高效农业快速发展的需求。由于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缓慢,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农业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失,影响着农产品产量的稳定增加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2.2 农业规模化程度不高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淮阴区高效农业虽然取得了较大发展,亮点不少,但许多仍是“小盆景”,形不成“大花园”。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高效种植业面积偏少,到2011年底,全区年新增6.2万亩,仅占全部耕地面积的6%左右。二是设施农业发展差距大,到2011年底,全区新增设施农业面积2.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三是高效农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同周边地市相比仍有差距。从目前来看,淮阴区目前无论是高效种植业面积、设施农业、还是今年新建高效种植业的占比数,均处于江苏省中低水平。不少乡镇发展高效农业组织化程度不高,现有的高效农业项目多为农民自发发展而成,因而呈点状分布,分散经营、面积小、不成规模。

2.3 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

规模大、辐射能力和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少,农产品深加工层次低,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率也很低。贸工农一体化、种养加一条龙的“龙型”经济发展缓慢,以富民经济小区、农业现代园区为载体的“园区”经济规模偏小,档次较低,绿色、有机产品及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特色产业带少,专业乡、专业村发展缓慢,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与农民、农业的生产需要尚不完全适应,有一半以上的农户未进入产业化经营,农户分散经营与社会化大市场的矛盾依然突出。农业的开放度不高,外向度差。

2.4 相关部门的支持不够

政府相关部门对发展高效农业的支持和重视力度还不够,主要表现在 ,一是行政部门干预不当,存在着诸多问题。有些乡镇农民不能根据市场变化自主决策,而是由政府决策,农民只能消极被动实施所谓的高效农业;一些乡镇不根据当地实际,盲目仿效,农民收入无增反减,使农民对高效农业产生了曲解;有相当一些乡镇政府没有转变观念,积极找市场,使产品滞销。二是有些服务部门只走形式、不重实效。高效农业的普及需要一个过程,需要由各部门大力配合、互相支持。但是,在现有的财政体制下,一些农业职能部门只能靠山吃山,经常出现为部门利益而损害农民利益的行为。有时财政补贴往往发放不到位,职能部门费用仍旧偏高,使得农民对高效农业失去信心。有些乡镇农技站不能及时为农民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导致高效农业不能提高农民收入,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5 科技推广的效率不高

目前,淮阴区在高效农业发展中科技成果的推广效率普遍不高,究其原因,一是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偏低。目前,淮阴区广大农村劳动力的科学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自身缺乏科技知识,不能对市场做出正确的分析,更不会研究气候变化、雨水分布等因素对农业的影响,只是凭借经验并根据当时市场上农产品的价格而定。这对农村实施高效农业来说是一个严重的障碍。二是农业服务体系改革滞后。目前,淮阴区农村农业服务体系改革至今未完全到位,农技推广队伍年龄偏大、知识老化。在这种情况下,影响力高效规模农业的强势推进、点面结合、迅速铺开。三是科技支农力度不高。从淮阴区现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实际运行情况看,绝大多数经营的是常规品种,90%以上的土地股份合作组织都是通过公开招标的形式将流转出来的土地租赁给个人或个体工商户承包经营,入社、入股农民仅获得固定的土地经营权出让收益,更多的收益被承包人或个体工商户获取,因而入社、入股农户支持发展高效农业的积极性不高。

上一篇: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研究 下一篇:浅谈现代企业的企业文化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