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映红天

时间:2022-10-03 11:29:33

夕阳映红天

他刚下讲台,又入画坛;刚出教室,又入诗居。虽退休多年仍人老心红,宛如一株傲然挺立的劲松,呵护着擂鼓台下的莘莘学子,他就是湖北省竹山县擂鼓镇中学的退休党员教师志。

四川求学书画结缘 回乡奉献三尺讲台

朱老师今年80岁,虽已年过古稀仍精神矍铄。走进朱老师家的庭院,立刻会让人感受到一种特殊的书香气息扑面而来。凡目之所及之处皆有书画,其绘画作品内容涉及山水、梅花、松竹之类自然万物:书法既有朱老师逸兴横飞之精品,也有他与友人在不同时期诗酒相娱之雅作。谈起朱老师投身书画的经历,他总是感叹不已。

据朱老师讲,自己出身农家,少年时代的私塾教育奠定了他的书法基础,私塾老先生们的严谨治学使他从小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真正让自己走上书画之路还得归功于自己在四川求学的那段历程。

志18岁那年,应家住四川的伯父朱凤鸣之邀请,独自一人前往四川万县就读高中,在高中美术教师罗太尧的影响下,他系统学习到了一些基本的绘画基础知识,也是在这位老师的鼓励之下他逐渐爱上了作画,并且第一次认识到书法与绘画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作书绘画的兴趣也日益高涨。高中毕业之后,返回竹山擂鼓老家,待业在家。因为家庭经济并不富裕,他不得不一边帮父亲干活,一边利用业余时间来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20岁那年,志凭着自己的能书善画,被招考为擂鼓镇中学教师。从此他走上了教书育人这个神圣的岗位,研究书法绘画的执着人生追求,也正是从那时开始的。擂鼓镇各学校的黑板、墙报、以及各种会议的会场布置都变成了他施展书画才艺的舞台,并自此一发不可收拾。

据朱老师回忆,他在教学历史课的时候,教科书上的一些抗战题材的漫画,诸如“小胡子日本人、高鼻子美国人”这些漫画形象是他最喜欢画的,因为这些学生们最喜欢,而解放初期电视还没有走入寻常人家的生活,农村的孩子也只能从朱老的画中去感知那些生动的形象。60年代初期志的绘画题材又集中在了反映农民投身于生产的乡村劳动主题上。诸如“好”、“乡村丰收图”等作品所反映的内容和时代特点朱老至今记忆犹新;改革开放以后志又将书画主题转移到了青松、红梅、和墨竹等形象上……可以说,朱老的绘画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变迁史。

退而不休贡献余热 老有所为红烛不灭

1983年,对于志老师来说是人生的一大转折,这一年他退休了,但是他仍然逸兴不减当年,家里的书房自此成为他励志画坛的试金石。

朱老师潜心研究书画之余,时常应邀到得胜、秦古、宝丰等周边乡镇甚至是十堰为单位作书绘画,当时也有机会获得丰厚的报酬,可他总是淡然处之。

2005年,朱老师被竹山县文体局授予文化中心示范户,这一荣誉在当地普通老百姓看来虽然并不稀罕,因为它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可对朱老师来说意义却非同寻常,这意味着从这一天起自己将要肩负着做村里文化建设领路人的重任。也是从那一天起,朱老师的家人们发现他活动的空间比以前更大了:笔架山下有他蹒跚的背影,擂鼓桥头有他支起的画架,本镇中小学展厅有他挥毫泼墨的书卷,他要用自己的余力,书写擂鼓人民心中的幸福日子,把美的生活绘满农家,他要用自己的一腔热情绘就壮美的教育蓝图,把爱送给大山里的莘莘学子。当地村民们春耕、夏种、秋收的每一个生活细节,附近学校师生求知、奉献、生活的每一个缩影都会成为他创作的好素材。邻居们发现在朱老师的院子里每天总会有来自各方的学徒,更让村民不解的是朱老师教人作书绘画从来不收学费,倘若有人携物拜师,朱老师都会婉言谢绝。

据村里人说,朱老师退休后曾经有单位以优厚的薪水让他到城区高就,但他因割舍不下乡情和对村里下一代的厚爱而乐居农家,每天清心作画,雅兴赋诗,以开班授徒为乐。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在有生之年看到自己亲手教出的擂鼓弟子能够学有所成,将它的绝活不断发扬光大。

近年来,朱老师已不满足于已经在竹山书画界获得的荣誉,而是将余热洒在了支援家乡新农村建设事业上。2006年擂鼓镇正全力投入集镇建设,朱老师当即泼墨赋诗一首:

念奴娇・望楚秦重镇

悬羊擂鼓,立上庸,俯瞰楚秦重镇。

振奋精神扬风帆,勇立大浪潮头。

招商引资,诚信守法,“圣水”“矾矿”比翼飞。

群心振奋,农村欣欣向荣。

亲民爱民为民,战略多举措,百废俱兴。

堪惊叹高楼大厦,须臾矗立街头。

通村公路,坦荡如砥,百姓乐开怀。

创业健儿,同赞和谐农村。

以此表达他对新农村建设事业的支持。同年他又逢喜事,经过他多次申请,古稀之年喜入党,其原因一为他执着追求圆了夙愿,二为其对社会做了很多有益的事,从而成为该镇年龄最大的新党员。

2OO6年9月,朱老师又有了一个新念头:身为一个文化人,还应该为家乡的文化事业再做点什么,于是他便把自己辛苦创作一生的书画作品搬到自家庭院办起了村里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农民书画展,并且还腾出家里有限的几间平房,建成固定书画展厅,陈列了他潜心创作的艺术真品,以方便附近的学生、村民前来参观学习,真正让父老乡亲随时享受到难得的“精神大餐”。

朱老师虽然退休多年,但是仍然难解身为人民教师的教育情结。他经常微笑着走进校园为学生们现场作书绘画,举办书法讲座。在擂鼓镇中小学师生的眼里,朱老师永远是一个不失长者风范的谦谦君子,在他为学生义务担任书法教师的每一个日子里,他总是微笑着面对孩子们的求教,而对待擂鼓镇中青年教师的请教,他总是以切磋学习的姿态热情相迎,全然没有一点倨傲之态。

朱老师七十三岁那年,曾经赋诗一首:

七十三年岁又添,白头且喜见平安。

兴来写个竹君子,潇洒临风不畏寒。

用以表达他老有所乐,情有所寄的执著书画情怀,也许这正是朱老之所以笔力遒劲,被人爱戴尊重的原因吧。

志老师每年都利用暑假时间,在自家办起了义务书法培训班。20多年来,朱老师共培训学生800多人,教育帮扶“问题学生”200余人,其中有30余名学生在各类书法竞赛中获奖,他本人也在省市县级报刊媒体发表书画作品达130余件。朱老师最喜欢的一句格言是:“业精于勤荒于嬉,老当益壮自奋蹄”。这是他追求艺术的真实写照,更是他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寄,退而不休,不灭的红烛精神。

上一篇:张国玺教授谈养生 下一篇:老去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