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努利方程及其应用》说课设计

时间:2022-10-03 11:24:29

《伯努利方程及其应用》说课设计

摘要:通过说教材、说教学法、、教学程序设计三方面对大学物理《伯努利方程及其应用》章节设计说课方案,展现大学物理灵活的教学方法,为教师授课提供科学的借鉴,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伯努利方程 说课设计 应用

一、说教材

(一)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伯努利方程及其应用,编排在教材的第五章第五节中的第三小节,是在学生初步了解理想流体、稳定流动等基本概念及连续性原理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两大特点,一是综合性强,要综合运用前面的质点运动学和功能原理的知识;另外一个特点是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力求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它还是下一节要学习的《黏性流体的运动》的基础。所以无论从大纲的要求上看,还是从物理学知识的扩展上看,本节都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及水平,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掌握伯努利方程的推导过程及适用条件;

2.能力目标。通过对实例的定性分析,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建立物理模型和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蕴含物理知识,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重点与难点

从标题可以看出,这节课主要包括两方面,伯努利方程和方程的应用,推导方程及运用方程解释和分析物理现象很自然就成为学习的重点,同时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法和学法

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本节课采用以教师为引导,学生探究和实验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三、教学程序设计

伯努利方程看起来是一个高深的物理名词,当同学们从历史上一次撞船事件进入学习,欣赏过形象的动画演示、利用身边的喷雾器、漏斗、乒乓球、白纸亲自动手做试验后,就能体会到生活中处处蕴含着物理规律,不由自主地激发求知欲和探索自然规律的热情。

本节课的特色是:学生从问题开始进入探究学习,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始终观察、思考、动手、实验,然后学生又带着问题离开课堂。教学中以理论为基础,以实验和多媒体为手段,充分发挥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将探究问题延伸到课外。

(一)历史故事导入新课(2分钟)

1912年秋,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邮轮之一“奥林匹克号”,以25公里/小时的速度向前航行,比它小得多的英国铁甲巡洋舰“哈克号”以34公里/小时的速度同向航行。“哈克号”从后面赶上“奥林匹克号”,两船横向距离不超过110米。当“哈克号”巡洋舰的船首与“奥林匹克号”邮轮的船尾相并列后,巡洋舰好象受到了一种不可见的巨大力量的作用,竟不顺从舵手的操纵,自动扭转了船头,几乎笔直地向邮轮冲去,结果“哈克号”的船头把“奥林匹克号”的右舷撞了一个大洞。事后,海事法庭进行了审理。判定“奥林匹克号”船长没有下令给横着开来的“哈克号”让路,造成过失。这个案件就如此糊里糊涂地结束了。其实,这是一起错案。撞船事件的发生,不是由于船长或舵手的操纵失误,而是一个物理规律作用的结果。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伯努利方程及其应用。

(二)课程总体设计

1.伯努利方程的推导(20分钟)

(1)基于连续性原理和功能原理的推导

伯努利方程是理想流体作稳定流动时的基本方程,它指出流体在流管中各截面上的压强、高度和流速之间的关系。它是根据连续性原理和功能原理而得出的,下面应用这两个原理推导这个方程。

由功能原理,外力和非保守内力对系统所做的功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增量。因为理想流体没有黏性,所以在我们的问题中,不存在非保守内力,只需考虑外力作功就可以。

由于在推导过程中方程等号两端同除以体积V,所以可以说伯努利方程的物理含义是:理想流体作稳定流动时,在流管中任何截面处,单位体积流体的动能、单位体积流体的势能和该处单位体积流体的压强能之和是一恒量。

(2)伯努利适用条件

伯努利方程是在理想流体、稳定流动和同一流管这三个条件下推导出来的。如果流管很细,流管就是流线,所以我们可以说,伯努利方程的适用条件有三:理想流体、稳定流动和同一流管(或流线)。

2.应用(18分钟)

伯努利方程是流体动力学的基本方程,在航空、航海及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通过分析两个实例来体会伯努利方程的作用。

(1)喷雾器

这是一个小型喷雾器,下部为一个玻璃容器,上部为一个粗细不均匀的导管,一端连着一个气囊,中间有一个竖直管通至容器中。我

演示一下。压缩气囊,形成喷雾。喷雾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接下来,做以分析。

在生活中喷雾器的使用十分广泛,例如农民们喷洒农药的装置、香水瓶等。

(2)撞船事件

那么前面提到的撞船事件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一起来分析一下!

根据伯努利方程,流体的压强与它的流速有关,流速越大,压强越小;反之亦然.用这个原理来审视撞船事件,就不难找出事故的原因了。两船撞在一起,是由于两船并行时,两船之间的水比外侧的水流得快,中间水对两船内侧的压强小于外侧水对两船的压强。于是,在外侧水的压力作用下,两船渐渐靠近,最后相撞。又由于“哈克号”较小,在同样大小压力的作用下,它向两船中间靠拢时速度要快的多,因此,造成了“哈克号”撞击“奥林匹克号”的事故。现在航海上把这种现象称为“船吸现象”。所以在海上航行的船只横向距离不能太近。同样道理,在火车飞驰而来时,严禁人们进入安全线以内的区域。

3.课外延伸(3分钟)

和同学们来做两个小实验,亲自感受一下伯努利方程的存在。

(1)漏斗大口向下、将乒乓球放在漏斗中,从上向下吹气,请一个同学来做这个实验。大家注意观察会出现什么现象?乒乓球并不会因为吹气和重力作用下掉下去。这是什么原因呢?

(2)请同学手握两张白纸,让纸自然下垂,在两张纸中间向下吹气,两张纸怎样运动得呢.两张纸没有因为吹气而分开,却贴近了?这又是什么原因呢?这些问题留给同学们课下探讨!

4.小结(2分钟)

以上学习了伯努利方程及其应用,让我们共同回顾一下这节课的主要内容:首先利用连续性原理和功能原理,推导出伯努利方程,给出方程适用条件,运用方程分析了两个实际例子:喷雾器和撞船事件。希望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掌握方程的推导方法-理论分析方法,牢记重点内容伯努利方程及适用条件,灵活运用方程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5.板书设计

伯努利方程与应用

一、伯努利方程

(一)推导

(二)适用条件

二、伯努利应用

(一)喷雾器

(二)撞船事件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文化视野下的商务英语教学探索 下一篇:论家长在儿童课外英语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