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巴行 第7期

时间:2022-09-28 05:00:17

摘要:本文以随笔的形式记叙了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院的一次美术实习课的过程。本文翔实记录了川西高原壮阔秀美的自然风光、风物人情及学生们的实习生活。叙述了实习过程中同学们通过写生、参观,即感受到了祖国的壮美山河,又对川族文化、包括建筑,民俗、宗教有了感性认识,并且沿着当年红军走过的泸定桥、夹金山等地实习,又有了一种特殊意义。

关键词:美术实习 丹巴 甲居藏寨 梭坡碉楼 泸定桥

美术实习课目的地这一年选择了四川甘孜州丹巴县。火车一路载着我们从北京出发,跨中原、过关中、翻秦岭、穿巴山,终于吃力地爬到了成都。第二天我们百十来号人分乘四辆中巴车急匆匆地向西驶去。车子疾驰在成雅高速路上。我们每辆车都配了一名当地导游,他们不停地介绍当地的风物人情。第一次停车歇息是在雅安城外,雅安有个浪漫的别名――雨城。说是这里的雨最多,常常是东边日出西边雨,可惜我们没赶上,与雅安城擦肩而过。车停在青衣江边,江水缓缓地向雅安城流去,著名的三雅文化“雅雨、雅鱼、雅女”,可惜又一个也没见着。但在停车处却看到一组苍劲生动的雕塑,是表现当年茶马古道的情景,雕塑展现了当年马帮在这条世上地势最高、山路最险、路途最远的古道上历尽千辛万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风餐露宿的艰难行程中用双脚和马蹄开辟出一条通往域外经贸之路的历史画卷。

过了雅安,地势明显增高,道路开始曲折,高山蓦然横在眼前。车汽沿着二郎山弯弯曲曲的盘山路一圈一圈地向云层里钻去,车窗外山高路险,崇山峨峨。峰峦叠嶂,林木苍翠。流泉飞瀑,山溪淙淙。爬上二郎山,穿过号称亚洲最长的公路隧道,盘旋下山就到了闻名遐迩的泸定。

一到泸定大家迫不及待地涌向泸定桥,泸定因这桥而名扬天下。当每个人小心翼翼踏上泸定桥板,手扶铁索望着下面咆哮奔涌的大渡河,摇摇晃晃前行时,脑海里肯定都在想象着当年红军22勇士在枪林弹雨下,顺着这十三根铁索奋勇攀爬的情景,下意识地想象着掉下去的后果,对往日的英雄肃然起敬。参观泸定桥是这次美术实习内容之一。有位同学在实习日志中写道;“1935年红军长征途中22勇士在这里惊险奇绝飞夺泸定桥,创造了世界军事奇迹,挽救了中国革命,从此这里蜚声中外。时光倒转几十年勇士们用他们的鲜血与生命谱写了永恒的乐章。大渡桥横铁索寒。大渡河流水含悲,风云变幻。泸定桥历史丰碑,英名永存。枪炮声远去,今日泸定桥安详宁静,它连同泸定县城一起成为人们观光旅游、缅怀历史的圣地。我踏上这泸定桥第一步,不禁心惊却也沉重。桥下惊涛依旧,桥上人群碾下深深足迹。我看到了一张张凝重的脸庞与深切的回忆。而今我们轻松许多,历史重担已有人承担。那么,就这样吧,让我深深踏在桥上,在这空气里嗅一嗅往日的豪迈。”参观泸定桥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次教育,身临其境方知泸定桥自打三百多年前始建就具有非凡意义,西桥头有一块写有“泸定桥”的御碑,横批写着“一统山河”,均为康熙皇帝御笔,反过来读就是“河山统一”,反映出康熙在当时对疆土完整的意愿和国家完整统一的决心。

泸定桥头有一座寺庙,我进入庙堂烧香礼佛,祈求保佑我们一路平安,因为我们又要上路了。

车子在崇山深谷中转来转去,雪山在云烟雾霭里隐约显现,傍晚我们到了西康重镇、甘孜州府康定城。颠簸了一天,吃过晚饭大家在这热闹的川藏要冲“打箭炉”转了一圈便回店歇息,因为明天还有更艰难的路程。那跑马山上的一朵云,张家的大哥李家的大姐只好在梦里见了。

清晨,我们辞别了情歌之城康定。一出城,公路便急旋而上,转瞬间康定城已在我们脚下如一串串银珠散落在跑马山下,渐渐远逝于山谷白云之间。

汽车在弯弯折折的高原山路倔强地向上爬去。海拔明显升高,感觉空气有些稀薄,道路两旁不见了树木,只有淡淡低矮灰绿的植被,时而见几只黑色的牦牛悠然自在,四外深灰色起伏连绵的山峰似乎和翻卷的长云一起涌动。这里就是藏汉文化分界的折多山。到了折多山口,停车暂歇。站在山口,相信每一个人的心潮都会像这儿的山峦澎湃跌宕。这里海拔4298米,7月的炎夏,可山口的风把人吹得浑身瑟瑟,顶着寒风极目望去;山险,路屈曲,劲风戾,乱云卷。远处群山高耸云端,裹着皑皑白雪如海潮般涌来。重山巍峨,云翻如浪,白塔矗立,经幡飘摇。折多山似乎在向我们这些来自远方的人显示川西高原的威风。

从折多山上折来转去的下来便到了号称“摄影家天堂”的新都桥地界。果真是一片如诗如画的世外仙境,虽然这里海拔仍在3300多米,但与折多山风呼云啸的气势形成强烈反差;山势缓缓,连绵不断,草地辽阔,天高云远。浅浅的灰绿色罩住起伏的山峦,轮廓线浑圆而富于变化,山坡与沟壑间缀有片片墨绿的林木。顺着开阔的草地瞥去,山脚下颇具特色的藏寨稀疏错落,青灰色墙体间洁白的窗格十分醒目,藏寨和山色交相映衬;洁白的佛塔、黑色的牦牛、清澈的溪流、窈窕的白杨、质朴的藏民构成一幅幅迷人的画面。我们走走停停,虽然前面仍有长路去赶,可眼前的美景使我们不得不一次次停住脚步。大家贪婪地把每个景致都搞到照相机里,其实用相机拍下的不及心中感悟之万一。在这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净界里,我们在用心去享受、去体味,屏住呼吸定睛注目,努力地想把这美景刻入脑海。

在距新都桥镇不远的一片开阔地我们停车,决定第一次色彩写生就在此地。同学们翻弄出画具,就地散开支起画板画了起来。他们似乎很兴奋,平日里那慢吞吞的样子不见了,用画笔与颜色挥洒心中的激情。一同学在实习日志里写道:“新都桥风景美极了,我们将在这里画第一幅画。前面有一片开阔的草原,连绵的山峰,云雾笼罩在天空,长短不一的自然植被,我被这里的一切吸引。也不知为什么,平时美术课总是不过关的我,今天表现得越发神勇,竟然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不知不觉就画完了今天的作品。”我们几位老师在同学间不时的指导与修改。把这绮丽秀美的仙境当作课堂,看着学生们一笔一划地去描抹所观察和体味到的景致,师生的心境都十分惬意。

晚上住宿新都桥,气温骤降。这里条件艰苦,有的房间停水断电。也许是白天劳累和兴奋的原因,个别同学出现了高原反应;呕吐、头疼。学生们经历了第一次困苦的考验。他们在困难面前相互帮组,相互关爱,没有抱怨,没有矫情,没有畏惧。

翌日,我们向本次实习目的地丹巴进发。一路上美不胜收的景色使大家忘却了颠簸之苦;苍茫辽阔的塔公草原,宏伟庄严的塔公寺院,美丽寂静的八美小镇,神奇多姿的八美石林,虽然我们只是匆匆走过,却也留下难忘的记忆。有趣的是这里的孩子们在路边一见到有旅游车经过都会马上立正敬礼,我看见一个孩子正顽皮地骑着自行车玩耍,一见到我们的汽车立即把自行车往地上一扔,忙给我们行少先队礼,心头一热有些感动。

翻山越岭终于到了向往已久的丹巴。四外高山把丹巴县城挤在一条局促的峡谷里,大渡河穿城而泻,又见大渡河,也许是这里落差大的缘故,河水湍急,长波渫,盘涡谷转,“奔扬踊而相击兮,云兴声之霈霈。”这里是上游,再往上就叫做大金川了,所以丹巴被称作大渡河第一城,海拔只有1500多米。这座小城有许多古老传说,居住在丹巴大多是嘉绒藏族,传说当年西夏皇室后裔及嫔妃宫女为躲避灭顶之灾逃到这里繁衍生息,因而这里的姑娘貌若天仙。

到旅店已是黄昏,晚饭后召集学生布置明天的写生任务。

次日清晨阵阵细雨飘来,我们仍按计划出发。乘车不远就到了闻名遐迩的“千碉之乡”梭坡。在公路边下车跨过一座挂满经幡的铁索桥,然后步行四五十分钟山路才能到达梭坡。雨停了,大队人马在宁静而起伏的山路急走,眼前壮观神奇的景象令人震撼;乱云在山谷里飘落聚散,一座座高耸的碉楼和藏房在云海与山林间时隐时现,我们急切地朝着那些带有神秘感觉的碉楼奔去。来到村寨同学们各自寻景写生,我和部分同学在当地村民带引下朝着一座高大的碉楼攀去,这是一座别具特色的五角碉,碉楼内狭窄幽暗,石块,尘土飞扬。一根半圆木头,中间斜劈几处截面当作梯子便可层层攀缘而上。一张褪了色的像贴在石壁上,注目每一个从这儿爬上爬下人。碉楼顶可站立六七个人,视野开阔。据说这些碉楼已历经几百年,主要用石块垒砌而成,当年是为了抵御外族部落入侵进行作战而建造,丹巴县境内有五百多座。在梭坡,碉楼与碉楼之间遥相呼应,大多与民居藏寨相连,高高低低,依山成势,几十座碉楼连成一片蔚为壮观。梭坡的藏房也颇具特色,墙体厚重,有的石块在外,有的则抹上泥灰,涂上白色墙面。屋顶四角分别用石块砌成4座小塔,粉刷白色,塔顶插一面旗状经幡。而一排排列窗、廊柱门楣,装饰色彩粗犷浓郁。房屋一般为三层,背依高山面临深谷,“开高轩以临山,列绮窗而瞰江”。蹬楼顶四望,但见高山峡谷,林烟树雾,“郁以翠微,崛巍巍以峨峨。”藏寨掩映于山林之间,碉楼出没于云烟之际。在这神奇的山色里作画,学生们的心底会留下怎样的记忆?有学生这样写道:“……过了一会儿,等我激动过后,我终于有这样的想法,把眼前的碉楼画下来记在心中。我的彩色笔下不断涂抹着、描绘着,想表达看到的真实。这些灰色的高大建筑物巍然屹立,棱角分明,墙面色彩对比鲜明。一座座碉楼直冲云霄,经受了几百年风雨侵蚀,战火与地震的考验,至今依然静默地屹立在荒野与山林中。站在这里我被震撼的不能言语。我会永远记住这里的一切;这些碉楼、这些藏寨、这些山脉、这些云彩、这些树木及村寨里的好奶奶。”另一位学生这样记述道;“我们来到梭坡,这里的房子依山而建,有的建在很高的地方,隐藏在云端之中,犹如落入仙境。

我们在村中受到当地人的热情款待,主动邀请我们到他们家中画画,我感到很荣幸。在藏民家中看到画匠们一边念着藏经一边在往门上画着美丽的图案,看到这种民间的手工艺仍旧流传我非常高兴。他们的家具都是手共制作,做工精致非常漂亮,透着浓浓的民俗风情。房子的主人热情地邀请我们在家里吃饭,很感动。”相信无论谁在这样的环境里作画都会终生难忘。这种美好的记忆留在学生心中将使我们的实习课更有意义。

写生第三天目的地――美人谷。

乘车大约三十公里,在一个宁静的山村下车,这里是美人谷的一个小村寨,藏寨墙体大多粉刷成白色,远远望去犹如白玉藏于山谷。美人谷的传说太多太多,……很多年以前,一只凤凰飞到墨尔多神山,随后化成千千万万美丽迷人的美女,于是这美人谷便美女辈出……

到了美人谷,忽晴忽雨,同学们仍按照要求在雨中开始作画。过一会儿雨又停下来,阳光耀眼强烈,许多学生躲进一座寺院的回廊下,既可躲雨,又可遮阳,还能画画。画过几次,学生们的写生明显娴熟起来,色彩也开始明亮自由。也许是新奇的美景所致,同学们对各种困难都能勇敢面对,而且情绪高涨,作业完成得也较好。有位同学在日志中描述那天作画过程时这样写到:“我与另两位同学打着雨伞,像3朵小蘑菇,坐在雨中艰难地进行着写生。在雨中作画看似浪漫其实很艰苦,雨伞只能遮住半径不超过0.5米的空间,而必须放在周围的画具无法挤进来,所以,调色盒里灌满雨水,调色板被雨水冲刷,所有颜色都混在一起,为不使它们被雨淋,我只好让它们尽量挨近自己,所以我的衣服、裤子、手指全都沾满了颜料,狼狈极了。到了下午,太阳仿佛刚起床般,精力充沛地暴晒着我们,所以,我们不得不依然打着伞坚持着画画。本来快坚持不住了,但还是说服了自己:像阳光般快乐热情地画下去吧!幸好我坚持下去了,因为老师晚上检查作业。由于我画画总要在4小时以上,所以我的画达到了要求。”

从美人谷回来的路上,阳光潋滟,便有了观赏美景的心情,河对岸的山谷里时常闪现出片片洁白如玉的山村分外醒目,鳞次栉比,层层叠上,令人神往,使人忘却了一天的疲倦。

写生第四天目的地――甲居藏寨。

甲居被称为中国最美的山村之一,汽车停在能看见甲居全貌的半山腰,甲居尽现眼底。在一大片山岗中,一座座白里带红的藏房,散落于浓绿的山林和田园之间,那一种韵律和谐自然、浑然天成。甲居四外被高山围裹,“山阜相属,含溪怀谷。岗峦纠纷,触石吐云。”大金川在深谷中如一条哈达蜿蜒流淌,团团白云从甲居山后压过来。上有云山阻目,下有河水奔流,逆光下的山影,碧蓝如海。望着童话般的甲居,我们所有人一下子扑了进去。

耀眼的色彩与光影,别致的建筑与装饰,还有热情的主人,醉人的美酒,美景和美丽的藏女使大家忘情欢娱。学生们兴奋地挥动着画笔,我们在旁边看他们作画,不时地指导几句或修改一番。中午,师生们在这所有的完美中与热情的主人共歌一曲,主人捧出青稞酒,边唱边敬,大家都已是几分醉意,几分忘情了。

今天天气晴朗,景色迷人,同学们的写生作业也完成的很好,是我们几天来收获最丰的一天了。有位同学在日志中写到:“我用笔不断地调和着颜料:深绿、藏蓝、玫瑰红、赭石、土黄、粉绿,混和的颜色有着不一样的效果,一种深沉与神秘我不知能够否表达得清晰,显然用这样深的颜色创作,没有太多人能够理解,但我实在是很喜欢,仿佛此刻对很多东西都产生了兴趣。……看到这些神奇的藏寨,会产生刹那的幻觉,以为来到了童话世界。在这荒野的大山里,怎么会出现这样风格迥异的建筑?”的确,甲居别致的建筑、绚烂的色彩和眼花缭乱的门窗雕饰独具特色,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其中的奥妙与美感。有位同学这样记述到:“看到一幢色彩异常艳丽的三层大房子,走近看不仅墙面有彩色图案,所有的门、窗、柱、门楣都用色彩和雕刻装饰,越看越美,喜欢极了。阳关灿烂,我坐在彩色的屋檐下,画着眼前极具特色的藏房,这种环境使我就连写生的激情也比往日更加饱满,调和天空与山脉的色彩,精细地描绘绚丽的花纹和墙面的纹理,越画越有感觉,记得那天老师评画时说过,画面上各个部分颜色要相互融合、呼应,这样画面看起来才会和谐舒服。我今天就一直努力做到这点。”同学们在学画的过程中能用心去感受所看到的每一种形象,在体察社会、观察自然、感悟艺术中心灵得到升华,这也许才是实习课的根本意义吧。

该是返程的时候了,根据计划今天将经过小金县,到四姑娘山游览,住宿日隆。从丹巴出城又是一路盘山。车行约四五十公里,一座在云海里露出黑色面孔的大山横亘在眼前,这就是著名的墨尔多神山,停车注目仰望。“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只有这古老的诗句能表达此刻的心境。

中午到达小金县,在当年红军一、四方面军会师地达维停车,听当地人给我们讲当年红军会师的故事,有人开玩笑说我们这次美术实习课是一次红色之旅。下午到了四姑娘山,所有人都被这里的绮丽风光陶醉,又是一番慨叹与激动。傍晚,天空又飘起细雨,从四姑娘山往日隆进发,路程虽不远但却惊险万分,因为道路湿滑,汽车小心翼翼地在盘山路上蠕动,一侧是陡如刀削的崖壁,另一侧是望不见底的深渊。到了日隆,海拔已在3700多米,又有了高原反应。按原计划第二天要翻过巴郎山回成都,但前方报来因下雨塌方道路受阻,只好改走另一条路,就是翻越夹金山,绕道宝兴回成都,因此,我们又一次和历史交汇,当年的红军也是翻过夹金山而胜利会师。清晨,我们在心惊肉跳中终于攀上了夹金山口,站在海拔4千多米的夹金山上放眼望去;苍山似海,云烟如潮。在这次实习课即将结束的时候,川西高原再一次展现她那壮美的身姿。如果把这次川西之行比作一次演出;踏上泸定桥是悲壮的序曲,写生丹巴是主戏高潮,而翻越夹金山则是精彩的谢幕了。

川西、丹巴,行程结束了,而回忆还在继续……

上一篇:对以传统音乐为素材课堂教学方法的再诠释 下一篇:重在校企结合,贵在特色创新,精在贯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