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之后,瓷器收藏需理性

时间:2022-10-03 11:09:37

天价之后,瓷器收藏需理性

周世宗柴荣曾御定御瓷:“雨过天青云,这般颜色作将来”,即是形容柴釉色之美轮美奂,更是象征未来国运如雨过天青,足可见瓷器为历代帝王显贵之珍玩。

近年来,艺术品收藏与投资者对中国瓷器更是趋之若鹜,中国瓷器在拍卖市场屡创佳绩。尤其在去年,成交价超过亿元的瓷器达4件,超千万元的瓷器已达数十件之多。其中一件清乾隆粉彩镂空瓷瓶更是拍出5.5亿元天价,创造了中国艺术品拍卖的世界纪录。而今年3月22日,纽约苏富比拍卖场上再次上演了令人震惊的一幕:一件被苏富比专家鉴定为可能是民国时期的瓷器,仅以5000余元估价上拍,最终竟拍出1.2亿元的天价。以超过估价22500倍制造了中国艺术品在西方市场新的奇迹。

在如此背景之下,今年香港苏富比春拍的“玫菌堂珍藏――重要中国御瓷选萃”专场拍卖,在开拍前被寄予了厚望。其中备受关注的一只清乾隆御制珐琅彩“古月轩”题诗“锦鸡花石”图胆瓶,更是被认为或将拍到2亿元以上,成为今年春拍的无冕之王。但是落锤之后,该专场拍卖不免让人略感失望。最终的成交总额仅为3.99亿港元,远不及拍前预估7.1亿至10.7亿港元,而备受关注的“锦鸡花石”图胆瓶也仅仅以略高于估价的价格,在会后以私人洽购的方式成交。其后几场瓷器杂项专场更是受到此场拍卖的影响,多件乾隆瓷器都遭遇流拍。

此次瓷器艺术品藏家们不乏小心的姿态对照之前瓷器市场的不畏高价,其中几点值得思量。

首先,玫茵堂珍藏拍卖虽未达到之前的预期,但多件拍品成交价达到千万港元,其中“锦鸡花石”图胆瓶也以私人洽购的方式进入中国艺术品亿元俱乐部,可见瓷器市场表现依然不容小觑。

其次,近年来明清宫瓷器以军突起,连创高价,反映的是瓷器收藏审美上的群体偏离。早在清代,一只宋代钧瓷碗更可以换10件清官,足见宋瓷之价值。上世纪80年代前,瓷器收藏的普遍观念也是认为宋瓷与明代永宣时期瓷器为首,元青花次之,清代瓷器并未成为主流。然而近年来,海内外拍场成交的高价瓷、天价瓷来看,绝大部分是清三代官瓷器,清三代官瓷已化为一个商业化品牌慨念而被市场过度追捧。

最后,花无百日好,中国瓷器市场特别是清代官连续几年的上升也许是见顶回落的时候了,作为瓷器收藏爱好者或投资者更需要理性的思维。好比玫菌堂的主人,在经年累月的收藏过程中,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收藏体系。他们通过自己对艺术的喜好及专业的鉴赏知识搜罗至臻完美的艺术品。其中既有一些历朝历代的上乘之作,也不乏一些格调高雅,品相独特的珍品。更为重要的是,在他们的收藏过程中始终离不开那些瓷器行家的“长眼”相助,其中两位闻名世界的大古董商仇炎之和乔瑟普•艾斯肯纳奇更是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所以对于那些有志成为真正瓷器藏家的朋友,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喜好从一些相对简单的门类人手。要注重学习,既要学习那些专业的知识,更要多参观展览,揣摩顶级的珍藏。与此同时,找一两位老师可以经常学习交流,有条件的话有行家帮助“长眼”从旁指点,更是事半功倍。最后,一个好的心态十分重要,真正的藏家应该把眼界放宽,克服从众心理及捡漏的侥幸心理,不去盲目追逐那些市场热点。

总之,好的收藏反映了一个人的品位和修为。雨过天青云,希望我们的瓷器市场越来越向着健康和理性的方向发展,每一位藏家能够收得自己的心头好。

上一篇:金砖国家“去美元化"能走多远? 下一篇:春拍盛宴强势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