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情境创设要“真、实”

时间:2022-10-03 09:54:19

化学情境创设要“真、实”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原有知识结构主动构建新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效的情境能够促进原有知识同化新知识的进程。《化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设计教学时,要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实施新课程以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情境教学成了教师采取的主要教学策略。但是,由于一些教师对“情境”存在概念理解上的误区,导致了化学课堂上创设的情境偏离了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教学关键,把“情境”当作是一张新课程基本理念的标签贴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情境,是教师为学生的学习创设的一个特殊的学习环境,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要为学生的高效学习服务,因此,初中化学情境创设要求真、求实,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情境的教学价值。

一、创设“真”的情境,激发化学求知欲望

现在,一些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创设情境时存在随意臆造的现象,这样,就会让学生觉得情境的虚假性。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只有发挥化学真实的魅力,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可亲性。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真”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化学求知欲望。

1.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真”的情境。化学知识是对生活中常见化学知识的抽象与概括,因此,联系生活创设化学情境,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的真实性,从而激发起主动学习化学知识的欲望。例如,教学“酸的性质”一课时,我联系生活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同学们,小时候你们一定碰到过在吃鱼的时候被鱼刺卡到的经历,这时候,爸爸妈妈一般会给你们喝一些醋,这是为什么呢?人们为什么都喜欢蘸着醋吃松花蛋呢?”通过这两个生活问题,有效地引发了学生对酸的性质的思考。这样的情境,由于是紧密联系生活的,能够让学生感觉到化学就在身边,从而激发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2.在化学史料中寻找“真”的情境。傅鹰说:“化学史更可以给人以智慧。”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要善于利用相关的化学史料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的人格魅力,从而激发起强烈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质量守恒定律”一课时,我给学生创设了“两位科学家的‘争论’”的情境:化学家波义耳把金属锡放在敞口容器时燃烧,燃烧后物质的质量比燃烧前多了,因此得出质量不守恒的结论。而化学家罗蒙诺索夫把金属锡放在敞口容器时燃烧,发现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从而得出质量守恒的定律。那么,当时波义耳为什么没有发现质量守恒定律呢?”这样,利用化学史料创设情境,能够让学生体验到质量守恒定律是在科学家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形成,从而让学生体味会到了道学精神,激发起学习的动力。

二、创设“实”的情境,推进化学探究动力

探究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化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化学课堂上要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获得化学知识,培养思维能力。前面已经提及,创设情境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创设“实”的情境,推进学生产生化学探究动力。“实”的情境,就是指能够有效引发学生进行化学探究的情境。

1.利用趣味故事创设“实”的情境。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一些趣味性的故事创设情境,能够有效地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引导他们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化学探究中去,从而让课堂教学事半功倍。例如,在教学“二氧化碳的性质”一课时,课堂上我利用“死狗洞之谜”的故事给学生创设情境:在意大利,有一个名叫那不勒斯的山谷,在那不勒斯山谷中有一个山洞,也叫“死狗洞”。原因是只要狗一进这个山洞,就会立刻死亡,而人进这个山洞则安然无恙。同学们听了以后很是疑惑,到底是什么物质导致狗会死亡呢?于是他们进行了小组讨论,认为是山洞中的二氧化碳导致了狗的死亡。还有的同学提出疑问:人为什么不会死呢?他们经过讨论得出这样的猜想:那是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所以“沉”在山洞的底部,因为人比较高,所以不会死,而狗是很“矮”的,刚好在山洞的底部,吸进去的全部是二氧化碳,所以立刻死了。这样,利用故事创设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在这一神奇故事的引导下,把“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这一性质进行了猜想,并且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想办法验证,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利用化学实验创设“实”的情境。化学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化学实验给学生创设情境,从而引发学生的探究动力。例如,在教学 “燃烧的条件”一课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同学们,俗语说水火不容,我们来看看是不是真的是这样的。”我在热水中放入白磷,通入氧气,学生观察到水中的白磷燃烧起来了,个个惊叹不已。这时,我让学生继续观察在冷水中放入白磷,并通入氧气;在热水中放入白磷,不通入氧气这两个实验现象,学生发现白磷没有燃烧。在这个实验情境中,学生产生了这样的思考:为什么在热水中放入白磷,通入氧气会燃烧,而在冷水中放入白磷,并通入氧气,在热水中放入白磷,不通入氧气这两种情况都不会燃烧?大概燃烧是需要氧气的,并且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这样,学生对燃烧的两个条件进行了猜想,引发了学生的探究动力。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巧用情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化学探究的动力。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要正确认识情境的价值功能,教学中,充分让情境为学生的化学学习服务。

上一篇:初一数学教学应该渗透的几种思想 下一篇:激发学生乒乓兴趣 提高学生打球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