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对策研究

时间:2022-10-03 08:56:10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对策研究

【摘要】对小学语文课堂的观察发现,语文教师的课堂提问有了不少改进,但因受"应试教育"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课堂提问仍存在无效性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师严格控制问题的答案;课堂忽视对学生提问精神的培养;教师的事实性提问较多。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

提问是一种常用的课堂教学方法,古已有之,如孔子的"启发式"提问和苏格拉底的"产婆式"提问等。课堂提问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在语言王国里遨游,极大地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无效性表现

对小学语文课堂的观察发现,语文教师的课堂提问有了不少改进,主要表现在:教师提问频率合理,教师关注面比较广泛,提问对象几乎涉及全班所有学生。但因受"应试教育"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课堂提问仍存在无效性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教师严格控制问题的答案

语文课注重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很多问题没有确定答案,但是在课堂观察中,笔者发现,教师控制问题答案的现象较为严重。以一年级《小伙伴》一课为例,老师问:"在三个小伙伴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很多学生回答"喜欢安东,因为他能够用实际行动帮助玛莎",老师对他们的回答感到很满意。但是有一名学生却回答说:"我喜欢安娜,因为安娜批评玛莎粗心是很有道理的,如果不批评她,玛莎以后就会经常丢东西。"老师听后问大家他的回答是不是正确的,许多学生顺着老师的意思说不正确。老师在对这位学生进行了一番思想教育后再问他最喜欢哪个小朋友,该生只好顺从地回答了"喜欢安东"。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这名学生回答喜欢安娜也是可以的,而且他的解释很有道理,教师完全可以认同。语文的许多问题是没有固定答案的,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生活经验,他们依据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及已有的经验,对问题有不同的思考,得出不同的结论,这体现的是创新的火花和探索的精神,应该得到鼓励与赞许。可是,由于教师过多地控制了问题的答案,学生也慢慢地学会用标准答案来顺应教师的提问,这样的语文课堂只不过是教参的真实演绎而已。

(二)课堂忽视对学生提问精神的培养

通过观察发现,学生年级越高,向教师提问的次数越少,与教师的频繁提问相比,学生的提问简直是少之又少。并且,教师很少能留有时间给学生自由提问,也很少向学生提出"今天的课还有问题吗"这类征询性的问话。在访谈中被问及为什么不向老师提问时,很多学生露出了茫然的神情,有学生回答是怕老师和同学笑话,也有学生说"老师讲得很好啊,我没有什么问题"。学生提问少,并不意味着学生没有问题,而是反映了学生不会提问、不敢提问的现状,也反映了教师对学生问题精神培养的漠视。

(三)教师的事实性提问较多

以四年级《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为例,教师在关于个别生字的举例上就问了十多个问题。譬如:第一个生字在哪?可以组成什么词语或成语?是什么意思?第二个生字在哪?读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占据了大约 1/4 的课堂时间。这样的问题显然过于简单,缺少提问价值。问题由于过于简单,对学生既缺乏吸引力,又浪费了课堂时间,更不能体现语文教学让学生感悟、体会的特点。

二、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的对策

(一)课堂提问要言简意赅

课堂提问言简意赅这是最基本的要求。经常在课堂上看到老师问出一个问题,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离老师的预设十万八千里,其实就是老师的提问不够清楚明白。只有准确简洁的语言表述才不会让学生产生歧义,不知道如何作答或者答非所问;只有准确简洁的语言才会引领学生沿着你的预设前进,才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活跃课堂气氛,从而到达真理的彼岸。

(二)课堂提问要缓急有度

教师设置的问题应疏密有间,在紧张的高潮之后要继以小的停顿,让学生对输入的信息有时间去梳理,以利于大脑皮层的有效储存。不能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高密度的问题只会让学生疲于招架,无心思考。罗尔发现在大多数的课堂中教师的等待时间不足一秒。增加等待时间 3 秒,会产生如下影响:学生回答问题的长度增加,正确性上升;特别对那些反应慢的学生,不能回答的情况减少;主动、自发的回答增加;参与问题讨论的积极性提高;交流增加。因此,教师在提问后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在一系列紧张的提问之后,可以安排欣赏配乐朗诵或者美丽的图片等,来缓解学生紧张的思维状态,让大脑得到片刻的放松。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短,要通过种种方式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将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相结合,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课堂提问方式要灵活多样

教师在提问过程中,不能拘泥于某一特定的模式之中,要善于灵活运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1.变换提问的角度

由顺向换为逆向,如:不问作者这样写为什么好,而问不这样写行不行,为什么?由单向转为多向。由于语文教材内容包罗万象,有时可以从政治、历史、地理、音乐、美术的角度提出问题,这样既能给学生以新鲜感,又有利于沟通各种知识的联系。

2.创新提问方式

一个小故事,一条民间谚语,一句顺口溜引出的提问,往往令人耳目一新。反之,提问落入俗套,久而久之,则令人生厌,顿生乏味之感。

3.口头提问与书面提问相结合

有时候当学生对于听觉的刺激感到厌倦了,换一种视觉的刺激,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效果也是不错的。

4.课堂提问后关注问题的解决

课堂提问后学生能否准确地说出答案,是否又生成了新的问题,这些都是需要教师关注的。有的问题比较简单学生能够一下子就说出答案,但有些问题有一定的深度,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可能"卡壳"。教师应该耐心地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如果学生还是思考不出来,就需要进一步地追问,追问应该注意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帮助学生顺利地解决问题。不能学生一"卡壳",教师就迫不及待地将问题移交给更好的学生,这往往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对于这些新问题,教师要充分发挥教育机智,对于关乎文中重难点的关键性问题不能放过,一些特级教师往往能很好地利用这些生成的问题,从而成为课堂的亮点。

参考文献

[1]曹森晓. 语文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的调查与误区分析[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 2011,(03).

[2]姚丽霞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1,(10).

上一篇:浅议如何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 下一篇:语文教学怎样开发利用情感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