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口语专项技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时间:2022-10-03 08:23:04

小学“口语专项技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摘 要:现在好多小学虽然也开设语文课之外的口语交际课,但几乎形同虚设,有的只是语文课的延伸,没有脱离课本和语文课堂,训练领域也比较狭窄,话题也受到限制,学生们还脱离不了知识和应试,而且语文老师还不完全具备独立的口语教学能力,口语的指导能力也不是很突出,他们只是从赏析的角度,从简单的流畅度和词汇运用正确性上提毛病,而忽视了语言的声音――语音领域,所以现在好多孩子写的可以,基本的交流也不成问题,但站在公众场合发言、表达就显得背、读味十足,底气不足,气质不佳,现场声音效果也不好听。所以经过研究,在小学阶段按照学生的年龄段和语言层次开设不同方式的专项口语技能已经变得非常必要。

关键词:语文课 校本课程 语言能力 口齿清晰 声音美感 语言气势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4-0165-02

2013年10月21日,北京市高考改革方案正式,其中提到要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充分体现语文的基础性和作为母语学科的重要地位,注重考查内容与社会生活实践的联系;发挥语文学习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个性发展。分值将由150分提高到180分。而英语分值却由150分降到100分。从这次重大的改革,可以看到国家对语文的重视,对学生运用母语的实践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的文化底蕴、思维能力、个性发展引起了关注。而想要打好语文和母语的根基在于基础教育,又面临着如此严峻的形势,仅仅靠语文课程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综合语言素质培养的需求。而在《基础教育课程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优势、学生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即校本课程。”而校本课程的开展比语文课堂教学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能全面提高儿童的语言素养。而在现有的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研究中,关注阅读和写作的方面较多,有的开展“快乐阅读”、“经典阅读”,有的专门开设语文课的子课程“作文课”、“写作课”,这些研究和子课程的开发确实能在语文课外提高学生的母语感悟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但这种层面还是停留在应试教育上,因为无论平时考试还是小升初考的最多的还是阅读题和作文题。这样学生对母语的实践运用能力还是比较欠缺,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思维能力还是得不到很好的锻炼。所以在小学经常会出现语文成绩不错,但不敢站在台前说话,不敢大胆的展现自我,表达自己的问题,这还是死读书的感觉。大家都知道李阳,但记住的是他的“疯狂英语”,却不知道他还开发过“卓越汉语”,也呼吁过母语的回归,他在宣传中提到过“口才就是力量,口才就是练胆量、练思维、练表达”,所以,我们开发语文课的子课程,开发学生语言能力的校本课程就离不开口语课程的研究,离不开小学生口才的训练,所以现在从国家到地方也关注到这种口语训练的必要性,有的小学也开设说话课、口语交际课。而语文新课标中也特别强调:“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而河北省的小学语文课本选用的是2002年初审通过的义务教育课标教科书,和以前相比口语训练的部分也有了很大的改进。比如第一册针对年龄段较低的问题,口语训练部分是“了解小伙伴”、“上学好吗?”、“谈谈好看的书”、“和爸爸妈妈一起回顾小的时候”等,这些口语训练都是针对幼儿的年龄段心理特征设置的,有益于提高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但老师们指导的重点和开展的范围都是新课标下的“口语交际”,也就是小学生的语言组织和交谈沟通能力。对他们的声音标准性和语言的美感和自身的语言气势和台前表达的心理素质方面的指导还是较少。虽然口语的沟通交流、日常的交谈和说话也很重要,但台前的专项口语的能力同样应该引起重视,比如口齿的清晰、普通话的标准、和声音的美感、洪亮,还有台前的体态语言。而这些就应该在语文课或口语交际课外再开设口语专项训练,而这些专项训练也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段和语文课的口语交际内容关联性开设。

一、开设适合低年龄段小学生的“绕口令“课

通过对一年级语文课本的分析调查,第一册上半部分都是儿童诗,课文内容是幼儿园的一个延续,孩子们的语言能力和理解力还不完善,所以选取的课文内容必须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有的还挺有韵律感,课上老师们绝对会让学生朗读,课下背诵。所以老师们把重点放在了拼音的教学上,而后面的部分虽然开展了识字,但“读一读、写一写”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老师们教的最多的还是汉字和词语的基础知识。对他们基础发音的标准性和口齿的清晰度没时间和太大精力进行更正。对老师来说读对了和会读了,就不错了,还怎么谈读的准和读的美感呢。所以应该从国家口语交际的课时中每周抽出一课时,训练绕口令。绕口令是中国一种传统的语言游戏,又称“急口令”、“吃口令”、“拗口令”,相声演员等语言工作者都把绕口令作为一种语言训练基本功,由于它是将若干双声、叠词或发音相近或相同的词语集中在一起,组成的简单、有趣的语韵,要求快速念出,有利于练习吐字归音的准确性,而说绕口令的韵律感的比较符合低年龄段儿童的接受水平,而绕口令的趣味性也适合语文课外的一种语言轻松式学习。当然小学老师们不能过早的和学生探讨叠韵、双声等基础知识,但低年级接受这种语言熏陶,也有益于将来对这种语法知识的接受和理解。而且老师们此时的重点是强调绕口令的口齿清晰度和大声洪亮度,和站在台前给听众念绕口令的大胆度。这个课程的设置技能符合高考改革趋势,重视传统文化,又能训练学生的声音标准美感,还能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台前的声音气势。但并不是所有的绕口令都适合小学生练习,老师应该选取通俗、简单的和儿歌、儿童诗有点相通的。比如最简单的: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就两句,而且“葡萄”这样的水果词语他们也应该会读会念。所以最后老师们最好自己编一本适合幼儿一年级学习的“绕口令”训练集,本着适应低年龄段的儿童理解能力和接受水平,由浅到深,由易到难。最后再制定一份绕口令的考核标准,对语音的正确性、标准性和时间快慢、大声洪亮度上都设置分值大小,全面考核。

上一篇:幼儿民间游戏的园本化体系构建研究 下一篇:怎样设计数学“易错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