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时间:2022-10-03 08:16:49

刍议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摘 要】在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上,传统的数学教学通常采用教师负责讲学生负责听的教学方式,以背诵、抄写加深学习印象,以习题练习实现知识的运用,以考试检测学习成果。本文以创新意识及其特征为研究起点,进而阐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新思维;培养

一、创新思维以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1.创新思维及其特征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指学生对于现实世界中的数学现象充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通过独立分析和思考,以数学思维从中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并最终将其解决。创新思维具体包括求异性思维、探索性思维以及开创性思维。

2.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随着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无论是企事业单位还是个人,都十分重视人才所具备的素质,对于人才创新能力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优质人才必备的一项基本素质。而在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上,传统的数学教学通常采用教师负责讲学生负责听的教学方式,以背诵、抄写加深学习印象,以习题练习实现知识的运用,以考试检测学习成果。学生们常常是处于被动式学习状态,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一种机械性的学习,学生很难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力。再者,高中数学由于知识的深度、广度较之初中数学而言具有明显的不同,对于学生自身能力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因此,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数学课程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而言,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应教学教育改革的要求,教学大纲也做出了相应调整,在新课程教学标准中明确提出,要注重学生创造精神识和革新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近十年来,全国各省市数学高考在考试内容上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只是在能力方面,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为“实践能力”,加大了对学生“创新意识”能力的要求;增加了对学生“个性品质”的考查,即考查学生个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试题设计理念上加大了应用型和能力型试题,以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要求,也是对发展教育事业的配合。

(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级政府部门以及各种企事业单位在选用人才的过程中更倾向于选用具有创造精神和革新能力的人才,高中阶段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因此,为了符合当前社会的用人标准,向社会不断输送具有创造精神和革新能力的人才,在高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显得尤为重要。

(3)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环节,这种逻辑思维对于其他课程的学习具有一定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因此,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对于学生在其他课程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具体方法与策略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应在培养学生一般性思维的基础上完成对数学创新思维培养的系统性研究,一方面,可以从一般性的数学问题中发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另一方面,可以针对数学中的重点及难点问题分析研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这样多方面的综合入手,可以使得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方法更加丰富和全面。

1.在数学教学中应倡导问题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思考能力

所谓问题式教学,是指学生根据所学教材或者教师所提供的教学材料和思考问题,通过积极地思考和分析,独立自主的探索和发现新定理、新公式、新方法,并运用新发现去解决问题。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采用“我写你看、我教你学”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被归结为单方向的传递式教学,缺乏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减少了学生的主动探索过程,忽略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在问题式教学模式中,其核心环节在于:提出一个既有学习价值、又富有乐趣的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这一环节,教师一定要注意对于所提问题的设计,首先,提出的问题要有教学价值、有内涵、有深意,是对语文教学有帮助的问题;其次,设计的问题要以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方式为出发点,既要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不能偏离数学教学的课程大纲,要掌握好平衡;再次,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必须要学生经过一番思考、探索、沟通和交流之后才能得到满意的答案;最后,提出的问题要使学生能够抓住重点,明确本次课堂的学习重点。如在人教版高中教材的“对数计算”一节,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课程中,先在黑板上写下:lgtg1°・lgtg2°……lgtg89°这样一个式子,并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和结论,计算出这个式子的值,并在纸上做下记录。

2.组织学生进入研究阶段,通过讨论进一步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研究阶段,需要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过明确的分工与合作,协同努力完成讨论和探索过程,从而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

由于班内学生各有优缺点,因此,应根据学生的自身能力和条件的不同,将学生进行分类和组合,从而在小组内形成优势互补,互相学习、彼此促进的学习氛围。在进行分组的同时还要设定组长,由组长明确组员的具体任务和分工,此外,还要制定角色轮换的原则,从而避免“优生赶车、劣生搭车”的现象发生。如在上述提到的问题中,教师通过对学生基础、能力等的了解,将学生分为A、B、C、D四层,再进行小组重建并由组员自行推荐组长,每个小组都包含每个层次的同学。如在上述问题中,分组之后,教师要求每个小组的成员根据之前独立思考的思路和结果,在组内进行自我阐述和集体讨论,小组内通过协商,确定一个“自我认定的方法易接受、计算较简单”的结果,并由组内成员之一作为代表在黑板上进行展示,并阐明具体的解题思路和计算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每个讨论环节结束之后都要进行角色轮换,并且每个组员都要有一次上台展示的机会。

3.培养学生大胆的质疑能力,敢于质疑也是创新思维培养的关键环节

质疑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环节,只有敢于质疑,才能在质疑的思考中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从而达到更好地培养创新思维的目的。

在每组同学上台展示之后,教师将正确的计算结果写在黑板上,并对每组同学的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进行评选,找出与正确答案一致的小组,从由同学评选出计算过程最为简单的一组同学选派一名组员作为代表上台再为大家做一次展示,详述具体的解题思路和理由。最后,教师要求各小组根据具体答案的证明过程和详述的理由再进行一次小组讨论,此次讨论的主要目的是分析本小组答案的缺陷在哪,有何考虑不周的地方,为何导致答案的错误或偏差,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思考展示小组的解题思路和计算过程到底正确与否”,若正确是否还有更加简洁的计算方法,若不正确,错在什么地方。

三、结语

高中数学课堂的“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不仅是对教学方式的丰富和改善,也是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独立性以及团队性的提升。本文从“在数学教学中应倡导问题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思考能力;组织学生进入研究阶段,通过讨论进一步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大胆的质疑能力,敢于质疑也是创新思维培养的关键环节”三方面提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具体方法和策略,对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措施,以及实际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巴尔那生.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大观周刊,2011,03:139

[2]刘素蓉,杨娇.高等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浅探[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2:16-19

上一篇:试论数字时代的编辑角色重构与功能拓展 下一篇: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