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传文本翻译方法综述

时间:2022-10-03 08:09:29

自传文本翻译方法综述

摘 要: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和信息也逐渐走向全球化。在这个过程中,翻译成为沟通中西方文化的桥梁,在文化传播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单纯的翻译国内外文学作品远远不够。一些成功人士的自传目前越来越受到读者的青睐。本文结合笔者的翻译实践对目前常用的几种自传文本的翻译方法进行综述,为此类文本译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自传文本;翻译;理论综述

通过阅读文献和查阅资料,目前自转文本翻译过程中主要使用了以下翻译方法:

1. 文本类型理论

赖斯认为文本类型决定翻译方法对应不同的文本类型选取不同的翻译方法。文本又可以分为三种:信息功能文本、表情功能文本和操作文本。信息功能主要是给读者传递真实世界中的事物和现象,语言和风格的选择从属于该功能;表情功能文本侧重于审美因素,一方面此类文本能够增强文本意义,另一方面又能对读者产生审美效果;操作性文本侧重于将文本的内容和形式达到翻译的言外效果,尽管与原文相比,译文可能会实现内容、形式和风格上的变化。采用此种翻译方法的译者认为,自传属于信息功能文本,翻译过程中要以原作者为核心,应再现原文作者的思想和风格。具体翻译实践中,为了达到此种效果,会相应采取合适的文本处理方法。

2. 泰勒的翻译三原则

采用此种处理方法的作者认为,泰勒的翻译三原则(译作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译作的风格和手法应与原作属于同一性质;译作应具备原作所有的通顺)与自传文学的真实性和文学性特点有所契合。认为自传翻译一方面要毫无差错的写出原作的内容,另一方面又要重现原作的风格。因而,作者以泰勒的翻译三原则为指导,从还原译文的真实性和保存译文的文学性及如何兼顾文学性和真实性三方面探究如何进行自传文学的翻译,更好的重现原文的风格,同时增强原文的可读性。

3. 纽马克的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

1971年,纽马克在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中提出了语义翻译理论和交际翻译理论。语义翻译忠实原文,在原文语法和句子结构允许的情况下,语义翻译会在最大程度上保留原文的风格,再现原文作者的语言特色。语义翻译则侧重于译入语读者的感受。为了减少译文读者阅读中出现歧义或者避免出现阅读障碍,译者更关注目的语的表达习惯,会根据情况对原文文本内容语序或者少量词句进行删减,最终实现交际的目的。采用这两种方式处理文本的译者认为自传属于表达类文本的第三类,主要用于抒发作者的感情,“个人色彩”较为浓厚。译者除了要传递信息之外,更肩负着传递自传问题中文化元素的责任。鉴于两种翻译方法各自起到的作用不尽相同,译者认为单一的翻译方法无法再现原文文本的内涵和表达效果,在翻译自传文体过程中应当根据不同的表达需求同时使用这两种翻译方法,译者要做到即忠实原文又兼顾目的语的语言表达习惯,灵活变通,才是最佳翻译方法。

4. 功能对等理论

功能对等理论由美国语言学家尤金・奈达提出。所谓的功能对等是说,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的字字对应,而是要在两种语言之间达到功能上的对等。翻译不仅仅是词汇上的对等,还要实现语义、风格和文体上的对等。翻译传达的信息有表层的词汇信息,也有深层的文化信息。功能对等中的对等包括四个方面:词汇对等;句法对等;篇章对等;问题对等。奈达认为其中的意义对等最为重要,形式其次。译者根据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以实现风格对等和词义对等为目标,保证语义对等的情况下,尽量实现风格对等,再现原文本的语言风格。

5. 目的论

翻译行动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效果。目的论强调翻译的互动和语用特征,翻译过程中译者有较强的自主性,可以根据目的语读者,选取直译、意译等翻译方法。译者认为,首先要做一定的调查,确定目的语读者的群体,例如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或学生、老师、白领等,根据读者群体选择相应的翻译方法。

此外,还涉及到人物自传翻的风格的传递与重构。持此种观点的译者认为,风格的重建与鞯菔分重要,译文不仅要传递原文的内容,而且应当传递和重构原文的风格。但是目前国内却很少有人致力于风格重现的研究。作者认为文本有简洁、丰富、有力、平淡、华丽、精确、明快等几个风格。翻译过程中,译者首先要弄明白源语文本风格,把握语言特征,从而在翻译过程中在目的语中选取相应对应的风格,再现源语文本语言和风格上的表现力、感染力。

[参考文献]

[1] 刘军平. 西方翻译理论通史[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2] 张春慧. Peter Newmark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1).

[3] 郭建中. 文化与翻译[M].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威海校区,山东 威海 264209)

上一篇:童话也许是真的 下一篇:创新国际合作模式 打造专业工业展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