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一体”构建高职院校贫困生能力提升体系

时间:2022-10-03 07:30:33

“四位一体”构建高职院校贫困生能力提升体系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院校贫困生现状,提出了“四位一体”构建高职院校贫困生能力提升体系,通过建立由院系资助工作小组牵头,联合辅导员、学业导师、就业干事和心理健康教育老师为主的贫困生能力提升体系,从贫困生生活、学习、就业和心理等方面给予帮助,将资助工作转变为全方位、全员参与的资助育人体系,帮助学生通过提升个人综合能力,实现全面发展,最终摆脱贫困。

【关键词】高职;贫困生;能力提升

随着高校扩招,高校贫困生比例随之扩大。目前我国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以“奖助贷补免”为主的资助政策体系,但是缓解了贫困生的经济困难并不意味着所有问题都解决了。随着社会发展,高校贫困生的问题日益显现,而高职院校贫困生的问题尤为突出。

一、高职院校贫困生现状

高职院校学费普遍比一般本科院校高,相比之下高职院校贫困生比例较大,问题相对突出。以广西高职学生为例,普遍存在几个问题:广西属于中西部地区,经济落后,学生多来自乡镇,个别来自偏远山区,家庭经济收入偏低,难以完全支付学杂费和生活费。由于教育资源有限,贫困生学习基础普遍较差;经济和学习的双重困难又带来了心理压力,导致贫困生出现了自卑、无望、焦虑和自我封闭等心理问题;由于个人能力不足和缺乏相应的社会支持,导致部分贫困生毕业后就业竞争力差,容易产生就业困难。

二、存在问题分析

在传统的学生资助工作观念里,一提到帮助贫困生,首先想到的就是解决其经济困难,很少重视贫困生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而贫困生最为缺乏的就是能力。由于帮扶渠道单一、思想认识不到位等原因,导致部分贫困生不仅不能通过进入高校学习使自己和家庭摆脱贫困,反而有可能加重家庭困难。

为解决此情况,不少高校和专家对我国贫困生资助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资助工作要从“授之以鱼”转变为“授之于渔”,从贫困生自身出发,把贫困生的生活、学习、心理和就业作为一个问题来研究,通过搭建多部门联合的平台,帮助贫困生缓解经济困难,指导专业学习,提升心理素质,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帮助贫困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从根本上脱贫。

三、“四位一体”构建高职院校贫困生能力提升体系

本文参照在中西部高校实行的福特基金“提高高校贫困生能力”项目,提出了“四位一体”构建高职院校贫困生能力提升体系,建立由院系资助工作小组牵头,联合辅导员、学业导师、就业干事和心理健康老师为主的贫困生能力提升体系,在贫困生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就业困难和心理问题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将资助工作从单纯的经济资助转变到全方位、全员参与的资助育人体系。

1.以辅导员为主的经济帮扶

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首要问题就是帮助他们缓解经济困难,让其安心学习。工作在第一线的辅导员要关注他们,通过收集材料、面谈、走访宿舍等方式及时掌握贫困生家庭经济状况和生活情况,指导贫困生做好贫困认定、助学金申请、勤工俭学等工作。

多数贫困生能正视贫困,并努力改变现状。但部分贫困生不思进取,存在“等、靠、要”的思想,依赖性较强,缺乏自立自强的精神。个别贫困生“躺”在助学金里,意志消沉,不愿意参加任何公益活动,缺少感恩之心。

针对这种情况,辅导员要将贫困生的思想工作融入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和心理变化,对其进行思想疏导,缓解生活压力;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端正学生的思想观念,树立自立自强典型,引导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贫困生成立学生自助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观看励志影片、组织公益和义务劳动等,培养贫困生感恩意识,用自己的双手改变贫困,帮助贫困生在精神上脱贫,主动回报社会。

2.以学业导师为主的学习指导

由于教育条件和家庭背景的限制,大部分贫困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动手较差,少部分贫困生对所学专业没有热情,个别贫困生为了缓解经济困难,经常性外出兼职,影响到专业学习。专业知识不过硬也导致了贫困生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不利。

针对这种情况,高校资助部门应联合各专业的学业导师,对贫困生的学业进行全程指导,尤其要重视学习基础差或在学习上存在困难的贫困生,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鼓励学生主动参加形式多样的专业比赛和活动,获取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书,提高贫困生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

3.以就业干事为主的就业指导

多数贫困生及其家长希望毕业后找到好工作,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因此,贫困生在择业时优先考虑收入,但过高的期望和不良的心态容易使其失去工作机会。部分贫困生对就业表现出茫然、不知所措;部分贫困生在求职过程中不善或不敢表达,不能正确评价自己。面对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及时而有针对性的指导,必然会加大贫困生的就业难度。

针对这种情况,高校资助部门应联合就业部门和就业干事,举行行业发展讲座,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开设就业指导课帮助学生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各类职业生涯规划讲座、职业能力拓展训练、面试技巧培训、创业知识宣传等,帮助贫困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掌握就业技巧,提高就业创业能力,根据自身能力和社会实际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值,实现顺利就业。

4.以心理健康教育老师为主的心理辅导

多数贫困生由于家庭经济原因,承载着家人较高期望,同时受到社会上歧视贫穷的不良风气影响,贫困生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自卑又使得他们不愿意主动交往,担心被人瞧不起,在交往过程中自尊心强,很容易敏感,当面对生活困难或遭受挫折时,又往往感到无奈、无能为力,缺少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随着心理负担的加重,难免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又影响到贫困生的生活、学习及个人发展。

针对这种情况,在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应建立以心理健康教育老师为主的心理辅导,通过院系心理工作站进行系统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了解心理发展和变化规律,掌握心理调适技巧和消除心理障碍的方法,提高挫折承受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同时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帮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和成长,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克服人际交往障碍;建立贫困生心理档案,对存在心理问题的贫困生给予特别关注和及时干预;通过心理老师提供的专业指导,帮助贫困生解决心理问题,实现心理“脱贫”。

在建立健全以“奖助贷补免”为主的国家资助政策体系的同时,努力构建由院系资助工作小组牵头,联合辅导员、学业导师、就业干事和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的“四位一体”贫困生能力提升体系,这样才能全面提升贫困生的个人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帮助他们走向自立自强,实现真正脱贫。

参考文献:

[1]郑忠平.高职高专院校贫困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与实践[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

[2]沃意琳,吕勇.高职贫困生自立自强教育刍议[J].时代教育,2010(9).

[3]黄佳佳,蔡其明.略论高校贫困生能力开发体系建设[J].中国-东盟博览,2013(6).

[4]齐怡.论高职贫困生资助体系与贫困生的教育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3(23).

上一篇: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实施后的问题与改进措施研究 下一篇:对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的分析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