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方面问题的探讨

时间:2022-10-03 06:57:10

对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方面问题的探讨

摘要:市政道路工程是城市建设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城市居民和企业、事业单位的生活和生产提供服务的基础设施,因此,市政道路工程的建设质量,直接影响城市的各项经济建设。本文通过从宏观和微观方面分析了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总结了市政道路工程常见质量缺陷与防治措施,并且对如何提高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针对性的提出了几个主要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措施

随着国内经济及城市建设的发展变化,市政道路承载的交通流量越来越大,在城市中的地位和赋予的功能也越来越重要,与此而来的是城市各群体对道路工程质量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同时城市道路质量等级及标准不仅是城市规划设计合理的体现,很大程度上也影响和制约着城市建设的总体发展水平。市政道路工程质量事关政府形象和城市的市容市貌,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作为一座城市的窗口,直接反映了城市的管理水平。

近年来随着政府和公众对市政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更加重视,工程质量相比以往虽然有了很大提高,但由于市政道路易受行政干扰和地质情况及人气等因素影响,施工场地狭窄,战线长,地下管线交错复杂,而工期要求紧,此外还要综合考虑城市供热、给水、雨水、污水、燃气、电力、通讯、绿化等因素,施工难度大和干扰方面多,期间任何环节的疏漏都有可能出现质量问题,所以要高度重视工程建设的全过程。

正因为市政道路工程的特殊性及其特殊的内在专业特点,工程质量往往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体会认为,主要的影响因素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工程规划设计是决定工程质量的先决条件。宏观上讲,一个工程项目的顺利建成和投入使用,质量是否经得起检验,源头在规划设计,更多的取决于规划和设计的合理性,一个建设项目能否因地制宜选择创造适宜的设计方案,关键在于设计师的丰富的设计经验和设计理念,市政道路工程作为城市建设基础配套设施更是如此。另外设计中使用的有关经验数据、试验参数准确合理与否,都会对工程的质量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需要设计人员对工程地质、地形、基础、结构等方面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和专业精神做好认真研究,仔细权衡。 2.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工艺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工程设计完成进入施工阶段后,工程质量的把关就在于实施过程了。施工前施工单位需要编制完整详细并通过审核的施工组织设计,还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案、施工工艺,都属于对施工过程的统筹规划,包含宏观和微观的不同方面,其次市政道路施工还会经常受到征地、拆迁、不利季节和不利天气等其他外在因素的影响,为此需要结合施工过程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做出适当调整,以适应多变的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动态计划,这些都是为确保施工过程质量所必需的。3.工程实施人员和工程材料直接影响工程的形成质量。现场施工人员、监督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认识水平和所使用材料的质量对工程质量的最终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是工程质量控制管理的微观方面。作为施工参与人员不仅要专业知识过硬,了解设计意图,熟悉工程情况,通晓规范和检验标准,还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荣誉感,严格落实工作程序,工作实事求是,通过对工程质量的管理更要不断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和业务能力的提升。

工程材料是工程建设的物质基础,材料选择、组成是否合理,质量是否符合设计标准,是否检验合格,运输、保管是否恰当等,都直接影响工程实体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4.确定合理工程造价对工程质量的影响。目前,工程招投标已经在建设工程领域广泛推广,市政道路工程通常也采用招投标的方式选择施工企业,但是由于评标方法的差异和建设单位对低报价的热衷,难免会存在中标企业报价实质偏低,有的甚至低于正常价格的现象,从而在实施过程中出现降低质量标准,偷工减料的问题。为避免类似问题的出现,建设单位应该制定合理的工程限价,选用合理的评标办法,从经济上采取有效提高工程建设质量的措施。

市政道路施工常见质量缺陷与防治措施

1.常见的路基质量缺陷及防治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路基可能出现局部沉陷、失稳、路基弹簧、路床积水;挖方工程中出现土方坍塌、侧移、超挖、扰动;回填工程中回填土标高不准、厚度不密实、不均匀下沉等现象。为防范以上的质量缺陷现象,路基及沟槽在开挖前及开挖过程要加强对中线、边线、高程的复测,方准予施工;挖土过程中,严禁挖土机械在沟槽边、支撑上行走,挖出的土及时装车运走;填筑前对基底进行彻底清理,并对软基进行处理;利用横坡或纵坡做好排水措施,严紧出现积水,防止渗入路基。

2.常见的路面质量缺陷及防治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计量设备的误差或者人为因素可能会出现水泥、沥青、石灰等关键材料的用量不足的问题,从而导致结构强度低,回弹模量小,承载能力不够的质量事故;另外施工时压实控制不好,压实不及时,在水泥终凝后还进行压实,破坏已形成的结构强度,导致结构强度降低和压实度达不到要求。为避免以上的质量缺陷现象,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正确的施工方案和合适的施工工艺控制好质量,做好技术指标的检测。

对如何提高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提出以下三个主要对策和措施。

1.加强材料检查中的措施 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与使用的材料密切相关,材料的性能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程的使用和寿命,其不仅要承受较大的荷载,而且常年暴露在大气环境下,经受各种环境复杂变化的影响,对其使用的原材料,应给予充分的重视。 质量监管人员对工程材料的监督管理,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所有材料在工程验收之前,工程师都有权按照规定进行检查、抽样测试和复试,施工方有义务及时做好报验,提供“三证”,执行见证取样制度,按有关标准规定抽样检验。在工程材料检查验收工作中,工程师要严格控制材料的供应来源,加强对材料的抽检工作,必须保证不合格的材料一律清退,严禁使用。

2.加强现场施工中的措施

在经济社会,质量管理理所当然地要和经济挂钩,但这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真正的目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千万不能本末倒置。质量管理措施过左不好,过右也不行,我们一定要把保证质量、提高质量当做一件大事来抓,对质量精益求精,措施一定要合理得当、让人心服口服。 质量管理措施要有可操作性,过高过低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现在企业对项目经理、项目经理部对施工队都有了质量管理目标责任书,但光有这些大目标还不够,还要具体细化,并确定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些质量管理小目标。质量管理措施要强硬有力,不能讲人情,不能拖泥带水,该一票否决就一票否决,没有什么通融的余地,质量管理搞不下去的原因,往往就是已形成的指令被浩瀚的人情海洋所溶解了。平时严格要求项目中所有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对质量问题该说到的必须说到,说到的必须做到,做到的必须记录在案,形成一种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的良好工作习惯,以良好的工作质量来保证工程质量,达到建设优质工程的目标。 3.加强工程质量管理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质量控制是建设工程中最重要的工作,是工程建设项目控制的中心目标。施工阶段是形成工程建设项目实体的阶段,也是形成最终产品质量的重要阶段。所以实施阶段的质量控制,是工程建设项目质量控制的重中之重,也是实施阶段要完成的重要方面。因此,工程建设必须依据国家和政府颁布的有关标准,规范、规程、规定,以及工程建设的有关合同文件,对工程建设项目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各个阶段(如可行研究、项目决策、工程设计、工程施工、竣工验收五个阶段)中的各环节中影响工程质量的主导因素进行有效地控制,预防、减少或消除质量缺陷,才能满足建设使用方对整个建设工程质量的要求,才能确保施工单位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才能符合各方的总体利益。 总之,市政道路工程作为城市建设的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的重要部分,涉及到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工程建设目标明确,质量好,就会直接给区域和地方带来发展机遇并增强经济实力,也会给人民带来实惠和利益,从而会间接影响国家的综合国力,质量不好,结果就会适得其反,还会带来大量资源的损失。为此在工程建设前,参与工程建设各方应明确规范各自的质量责任,并通过加强科学管理,做到科学决策,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共同提高其建设质量,才能符合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长远利益。

上一篇:预应力CFRP加固法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及展... 下一篇:试论建筑电气节能设计问题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