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绛县“一村一品”做法与思考

时间:2022-10-03 06:02:36

新绛县“一村一品”做法与思考

摘要:近年来,新绛县历届县委、县政府按照省、市转型跨越发展要求,充分发挥传统产业优势,以菜药果等五大产业为重点,不断丰富发展内涵,大力推进“一村一品”,实现了从传统手工业向现代农业与特色文化产业的成功拓展,被列为全省首批“一县一业”蔬菜基地县,该县推进“一村一品”发展的做法,给人以有益启示。

关键词:发展;一村一品;组织服务

1 全方位规划,高起点运作是发展“一村一品”的基石

新绛县位于山西省西南部,总面积593km2,耕地面积3.5万亩,辖8镇1乡1区,220个行政村,33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28万。在规划“一村一品”发展上,该县始终做到了“三注重、三突出”:一是注重产品确立,突出发展优势。可以是农业产品,也可以是文化产品、手工业产品,只要能够彰显特色、具有比较优势,都可以纳入发展规划;只要有一定的市场基础,产品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寄予重视;只要能够促进农业创收,给农民带来实惠,就全力扶持。二是注重连片建设,突出发展规模。

2 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是发展“一村一品”的抓手

该县着重培养和发展了四类产业专业村:一是无公害蔬菜示范村。以全省实施“设施蔬菜百万棚行动计划”为契机,依托“绛州绿”品牌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蔬菜产业,涌现出了龙兴东木赞、三泉孝陵、古交丁村等一大批无公害示范村,带动了全县蔬菜产业快速发展。二是规模养殖示范村。依托江苏雨润集团落户我县的机遇,大力发展健康规模养殖业,各乡镇都建立了健康规模养殖示范区,涌现出了古交新兴生态牧业、阳王牧旺达等一批年存栏千头以上的高标准规模养殖区和养殖村。三是特色产品优势村。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和各村独有文化品的优势,以农民创业园为依托,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产品、民间工艺品,形成了一批以云雕生产、钻石加工、石雕石材、木版年画为特色的专业村,打造了一道全县“一村一品”发展的亮丽风景。四是林果药材产业村。结合全县自然条件,在南岭北山一带发展万亩核桃经济林;在万安一带发展设施油桃;在阳王一带发展远志、半夏等中药材规模种植,林果业、药材种植已成为了边远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80多个专业村示范带动了全县“一村一品”的快速发展。

3 注重质量,创优品牌是发展“一村一品”的支撑

为提升质量,创优品牌,新绛县坚持做到“三强化”:一是强化生产管理。全县制定了无公害蔬菜生产操作规程,统一了生产要求;完善了质量检测体系,严把了市场入口关;健全了质量追溯体系,严格实行了条形码制度。今年又投资400余万元,建成了全省一流的农残检测中心,保障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控。二是强化科技支撑。先后与荷兰瑞克斯旺、以色列海泽拉、瑞士先正达等国际知名企业合作,建成了全省技术一流的绛州绿·瑞克斯旺苗示范基地,引进并示范推广了番茄、黄瓜、彩椒等42个新品种上,引进了二氧化碳气肥、黄板诱杀等10余项新技术,有力提升了蔬菜产业发展水平。三是强化品牌带动。在全县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鼓励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创建自己的品牌,对创建一个部级著名商的奖励10万元,对创建一个省级商标的奖励5万元。

4 强化合作,扩大规模是发展“一村一品”的保障

新绛县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推动全县“一村一品”的重要抓手,有效解决了产业规模化发展中遇到的一系列难题:一是牵头协调土地,解决了“土地难题”。在遵循国家土地流转政策的前提下,由合作社牵头,通过村委会协调,合理流转土地,为“一村一品”的规模发展提供了用地保障。全县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达到11.2万亩,占到承包耕地面积的21.5%,涉及农户1.4万户,占全县耕地承包户的22%。二是牵头协调货款,解决了“资金难题”。合作社积极与县信用社联系,采取“农户联保”的办法,争取贷款,为农户发展“一村一品”提供了资金保障。三是牵头学习指导,解决了“技术难题”。四是牵头联系市场,解决了“销售难题”。合作社直接对接市场,统一定价,统一销售,提升了农民在市场中的“话语权”,避免了农户相互压价、无序竞争,使产业步入了良性健康发展的轨道。

5 做强服务,超前引领是发展“一村一品”的动力

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超前引领作用,适时出台系列政策,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全方位做好配套服务。

在宣传推介上,组织特色产品参加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博览会、山东潍坊招商引资推介会、黄河金三角地区农展会等各类全国性展交会,加强区域合作,全方位招商引资。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一村一品”,让更多的人走进新绛,了解新绛,推介新绛,扩大新绛的知名度,县委、县政府于2012年、 2013年举办了两届 “一村一品”展示交流会。立足做强绛州鼓乐,建设了鼓乐艺术中心,投资1500余万元,打造了精品鼓乐剧《杨门女将》,极大提升了市场影响力;立足提升蔬菜产业,出台了《蔬菜优良品种补贴办法》,对种植新品种蔬菜种功,每株补贴0.25元,近两年全县已发放良种补贴400余万元。

在风险控制上,对新建的温室,由农户出资50元,政府补贴50元保费,共同办理一份5000元的最高理赔农业保险,有效抵御种植灾害风险。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对健康规模养殖小区,按养殖规模大小分别奖励5至10万元,用于小区的水、电、路、井等配套建设。对建设的农民创业园,积极出台优惠政策,加大资金协调力度,进一步完善了配套设施,为全县“一村一品”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6 存在的问题

6.1 “一村一品”园区规模较小 现有的万安钻石、北张石雕、三泉水西家具园、蔬菜基地等虽已经享誉省内外,成为我县“一村一品”发展的亮点,但其规模小、内涵档次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低,这些现象普遍存在我县“一村一品”的发展中,也是当前我县“一村一品”发展缩影。

6.2 产业化链条延伸不够 就目前而言,该县除了生猪养殖、家具园等产业已初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经营外,其它产业还没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如我县的蔬菜生产基地、王庄葡萄种植、横桥乡叶菜生产基地等还是粗放性的生产、没有深加工产业、未能挖掘出这些产业的最大价值,这些都制约着该县 “一村一品”的发展。

6.3 缺乏持续推进的速度 “一村一品”展示会举办前,全县上下气氛浓厚,各类农民创业园如雨后春笋相继出现,会后发展势头放慢,一些农民创业园不但没有发展壮大,反而逐渐消失,生存堪忧。一些规模较大的也因资金、土地等因素制约了其发展壮大。

7 意见建议

7.1 扎实抓好培养典型,发挥舰旗引领作用 县委县政府应该把典型园区、典型村、典型产品的培育扶持放在重要位置来抓。依托现有的基础,进一步加快培育出一批特色鲜明、类型众多、优势突出、竞争力强的专业村。适时深入一线调研,,根据其发展状况和需求,及时出台相关政策给予扶持。

7.2 强化舆论宣传,破除陈旧观念 建议宣传部门应该围绕“一村一品”发展主题,深入发掘我县文化、民间艺术、具有当地特色的等传统产品项目及打造品牌、创新包装上做文章。进一步发挥县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主力军的作用,对县内外“一村一品”先进典型和做法进行宣传,以推动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能够解放思想,使“一村一品”更加深入民心,使全县推广支持“一村一品”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

7.3 建立考核机制,激发推进活力 县委县政府应该把发展“一村一品”作为镇(乡、区)和县直有关部门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要同负责人签订责任书,建立奖惩制度,一季度一检查,半年一观摩,年终考核评比,从而做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形成全县竞相发展“一村一品”的新格局。

作者简介:梁少华(1986-),男,山西襄汾人,技术员,本科 ,研究方向:农业推广。

上一篇:关于农业信息化与农村信息化关系的研究 下一篇:关于提高基层政法机关司法公信力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