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与俗的追求

时间:2022-10-03 05:46:47

热点话题:

近些日子,一段由北京大学校长、著名的高分子化学家周其凤作词、北京大学中乐学社演出的《化学是你,化学是我》的合唱视频爆红网络。该视频在土豆网上几天之内已被点击播放了20万次之多。国风民乐配上“给力”“不能不火”等网络和口语化歌词,被网友誉为新一首“神曲”。

在轻灵的民乐伴奏下,合唱团同学很大气地唱出了“化学究竟是什么”等内容,整首歌词较为口语化,其中还嵌入了网络热词“给力”“火”等。

今年是“国际化学年”,周其凤校长在3月份参加的“科学与中国国际化学年”大学校长巡讲团报告会上提到,“国际化学年”在中国推出了征集“化学之歌”的活动。

这首歌词引起了网友们的热烈评论。“挺周派”认为,此歌词“学术轻松化,有益科普”;而“倒周派”则说其“水平连中学生都不如”,“估计他的语文课是化学老师教的”。

多维解读:

在当今中国这一特定环境中,做一名北大校长是很容易走红的。如果他们再在自己的职责之外做出点“出格”的事儿,那就更会成为媒体上红极一时的新闻人物。对他们诸多的富于个性的举止该如何看待与评判,我们可以做一个多角度的思考。

一、他们在力图改变官僚的形象,立志成为一名“亲民”的、时尚的校长。年过花甲的北大前校长许智宏在位时曾在很多公开场合以他苍老的嗓音演绎流行歌曲《隐形的翅膀》,上学期期末北大学生毕业典礼上校长致辞中网络流行词汇频频出现笑倒众“生”,周其凤校长亲自创作“神曲”《化学是你,化学是我》……无不体现出大学行政化背景下,名牌大学校长试图改变传统形象而作出的努力。这种努力,尽管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就是:这些校长有着良好的初衷,有着走近学生、与时尚同行的美好愿望。

二、如何改变官僚形象,成为一位亲民的、时尚的校长,大有文章可做。也许,多到本科生的课堂里听听课、多到学生宿舍走走坐坐、多在学生食堂吃几顿饭(据说周其风校长常这么做)……可能要比秀几首流行歌曲、秀几句网络词汇、写几则俗不可耐的歌曲更给力。校长毕竟不是艺人,你的职责是管理好这所学校,为老师的教、学生的学、科研人员的研究做好服务和保障工作。就像李煜的词写得再好,赵佶的画画得再棒,也没人说他们是好皇帝,他们为之努力的应当是国计民生。

三、我们这个时代已经不惧滥俗了,但大学校长还是应当追求高雅,至少雅俗共赏。校长、书记一口一句“给力”、“你懂的”、“串烧”,笑翻了学生,但你到底不是郭德纲之类的“笑星”;而周校长的“神曲”《化学是你,化学是我》,更是被人讥讽为“该作者的语文一定是化学老师教的”……虽说我们不必再去追求师道尊严,但这些接连出台的表演只能让人对我们的大学校长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素养产生怀疑。

高校是象牙塔,不是娱乐场,校长出镜当珍视自身形象,因为你代表的是一所大学。

命题示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艺术上,有俗与雅之分;而在生活上,也有俗与雅之别。其实,俗与雅原本相伴而生,有表现为“俗”的“雅”,也有表现为“雅”的“俗”。人们崇尚雅的美好与尊贵,鄙夷俗的浅薄与卑贱,但是又有多少人了解雅与俗的本质与真谛?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以“雅与俗”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例佳作展示:

雅与俗

吴尚哲

雅与俗就像同生一根的花朵与绿叶,相伴融入历史、生活的方方面面。

历史中有雅与俗,你既可以从正史中了解君王的政治抱负,也可以从野史中读到后宫秘史;生活中有雅与俗,你既可以出入咖啡馆、高档酒楼,也可以往来菜市场、大排档;音乐中有雅与俗,你既可以听高山流水,也可以听玉树花;文化中有雅与俗,你既可以探寻学术奥秘,也可能接触庸俗、低劣书籍……

雅与俗的共存,可以说是无处不有,即使同一个人,同一件事,有时也是雅俗兼备。

雅与俗的评判标准并不统一。如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受到许多专家质疑,认为其形式不庄重,内容太肤浅。对此,袁腾飞是这样认为的:“历史,本来就没那么神秘,作为老师,应该把课讲活,而不应该照搬教材,把学生都讲睡着了。”我十分赞同他的看法。把原本枯燥无味的课堂讲得生动活泼,若这是“俗”的话,那也俗出了水平。

然而,不是所有的俗我们都应该接受。芙蓉姐姐、凤姐蹿红网络,让人怀疑当今社会已经进入“审丑时代”;名牌大学校长严肃场合大秀流行歌曲、网络词汇,虽说无伤大雅,但多少总有几分媚俗的嫌疑。其实,一些低俗的东西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泛滥,已经不需要我们的文化人、我们的精英分子去推波助澜。

当然,有时候一味求雅也未必适宜。我看了《非诚勿扰》节目,虽说马诺“坐宝马”的言论和闫凤娇“厕所门”事件饱受网友诟病,但这档节目并没有我想象中那样糟糕,至少没有特意去渲染“拜金”或“炫富”,只是很生活很真实地表达出部分人的金钱观或经济状况而已。所以,骂归骂,收视率仍居高不下,百姓爱看才是硬道理。这让我想起一部曾经热播而一直被网友拍砖的新《红楼》剧,所有台词一律遵从原著,并配有文言旁白。照李少红所说这样一部“制造精良”的电视剧应该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结果却出乎她的意料。李少红爱岗敬业、遵从原著的精神确实令我佩服,但她忽略了一个问题:你是拍给谁看的?是拍给高级知识分子、文化名人、红楼学家看的,还是给计较柴米油盐价格的普通百姓看的?这一点,罗贯中做得好。《三国演义》之所以比《三国志》受欢迎,就是因为它把艰涩难懂的文言文变成了半文盲可以看懂的白话文。李少红的孤芳自赏是让这部自以为深得原著精髓的电视剧失去观众的最主要的原因。

提到雅,我们往往会想到“高雅”、“文雅”、“优雅”之类美丽的词汇;但提到俗,一般人都会想起“低俗”、“庸俗”、“鄙俗”之类,然而,除了这些丑陋的词汇外,其实还有“通俗”。若把“俗”理解成大众化,理解成贴近民众,我认为,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教师评点:

文章辩证地论证了雅与俗之间的关系,强调了理解雅与俗的真谛并使之相结合的必要性。其实,雅与俗之间并非对立的关系,在一定时期内甚至可以互相转化;雅让人生精致、细腻,俗让人生热闹、生动;我们的生活有俗事万千,当然也会有闲情雅趣……总之,风花雪月与柴米油盐都要处置得洽到好处,要不月满则亏,我们又如何领略人生的万般趣味!

上一篇:五月“巧”练正当时 下一篇:“杜拉拉”≠环境决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