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小报”

时间:2022-10-03 04:54:12

新闻传播活动,就是人们之间相互进行的获取新情况、交流新信息的社会传播活动。新闻传播产生于人类社会生产的需要。文字产生以前,主要是利用口头媒介传播。有了文字以后,古代的传播活动渠道更多,手段也更为多样化。报纸是中国古代新闻传播活动的主要工具。小报自宋代产生后,直到清代,一直是民众获得新闻信息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宋朝时“小报”出现的原因、影响进行分析。

宋朝时的“小报”

“小报”是宋朝后期民众对与封建官报有较大差异的民间报纸的习惯称谓。“小报”起始于北宋末年,流行于南宋,被当时的读者隐称为“新闻”。到了南宋,人们开始把这类非法新闻称为“小报”。“小报”记载的也是非官方的消息,它是我国新闻史上最先出现的民间报纸。由于这种报纸为读者提供了不少官报所不载的和官方禁止发表的文件和新闻,满足了他们对朝廷人事变动和政事活动消息的需求,成为邸报的重要补充。

宋朝的“小报”是一种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性政治材料为主的不定期的非官方报纸,没有固定的报头和固定名称。宋朝时“小报”的发行人包括邸吏、使臣、在政府机关内工作的中下级官员和从事书籍印售工作的“书肆之家”。它所发表的大多是中枢部门还没有公开的消息,信息比较灵通,新闻的时效性较强。“小报”有手写的,也有印刷的。“小报”的读者范围很广,有京官、地方官以及关心朝廷政事的一般士大夫知识分子等。宋朝时“小报”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报纸封建官报一统天下局面的终结和民间办报历史的开端。由于“小报”触犯了统治者的议论朝廷之禁和新闻泄露之禁,所以就受到了统治者的查禁。但因小报的内容较为丰富,可读性较强,信息比较灵通,新闻的时效性较强,又因其内容多为官报所不载之新闻,加之出报速度快,而为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因而屡禁而不止。

“小报”产生的历史背景

根据现有资料,目前学术界比较普遍的看法是:中国的报纸产生于唐代中期。《开元杂报》是中国、世界新闻史上最早的报纸,原件已经失存。唐人孙樵所著的《经纬集》中《读〈开元杂报〉》一文,是现存对唐代原始状态报纸作最早也是最详细记载的文献。英国伦敦不列颠图书馆收藏的《敦煌邸报》(内容是通报归义军节度使的使臣到朝廷索要符节的经过情节),发行于唐僖宗光启三年(公元887年),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被发现,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报纸,也是世界现存的古老的报纸。

唐代的官报雏形是“进奏院状”,又称状报、报状,它是后来邸报的雏形,唐代并未出现“邸报”的称呼。“进奏院状”是唐进奏院(进奏院是地方行政机构的驻京办事处,汉朝初建时称邸,唐代宗大历十二年改称进奏院)作为发行机构,经由进奏官传发给各藩镇,用来介绍朝廷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的书面报告。“进奏院状”带有某种官文书的痕迹,又不同于一般的官文书,它提供的信息比官文书要早,它所提供的信息绝大多数是朝廷的政事活动,有的同收阅者有直接关系,有的无直接关系。它所提供的消息,有不少是由进奏官自行采集的,有的是他们从朝廷动态消息中筛选出来的,他们所着重传报的是他们主官所关心的内容。

唐代的状报、报状不是由政府统一管理的,相当于新闻信的性质。唐代的报纸仅供藩帅等少数官员阅览,从今天的眼光看,只不过是报纸的一种雏形。进奏官除传达政府公布的消息外,还通过邸报向本镇提供朝廷及他镇的各种情报。朝廷对邸报的并不能完全控制。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根本无法统一管理“进奏院状”的内容和传递。

古代的报纸被称为邸报是从宋代开始的。邸报是古人对封建官报最经常、最习惯的称呼。后来,邸报被作为整个古代报纸的统称一直延续下来。宋代邸报是从唐代的进奏院状发展而来的。但宋代的邸报已经是在中央政府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统一发行的正式的官报。宋代的邸报并不是一开始就纳入封建中枢部门的管制。以太宗太平兴国六年为界,前期的邸报同唐代,由驻首都的进奏官自行采集编发,没有统一章程。后期逐步纳入封建中枢部门的管理范围之内,成为中央一级的封建官报。宋太宗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把诸道进奏院合并成一个总的都进奏院,设“都进奏院”于大内侧近,进奏官由朝廷统一任命,各授铜朱印一纽,每人兼三四州,并以京官为进奏院监官,隶属于给事中后改隶门下后省,从而将进奏院完全置于中央的控制之下,后来直接称为进奏院。进奏院改组后,邸报在朝廷的直接管理下统一,“凡朝廷政事施设、号令赏罚、书诏章奏、辞见朝谢、差除注拟等合播告四方,令通知者,皆有令格条目具合报事件誊报”。从此,宋代的邸报具有中央政府公报的性质,因此又有“朝报”之称。

与唐代进奏院状相比,宋代邸报是在封建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按照一定制度,统一编发,向地方官员们传报朝廷信息的中央一级官报。中央政府直接控制了进奏院和官方新闻的权,所有公开的政府文告都要经过进奏院。内容上,宋朝朝报只是朝政简报,明发上谕和大臣奏章,包括皇帝的诏旨、皇帝的起居、官吏的任免、臣僚的章奏、军事情报、刑罚,而没有进奏官自行采写的消息。中央更具有权威性,传播速度也快。宋代邸报已经完全从官文书中分离了出来,成为一种官方的新闻传播工具,成为当时社会上传播朝廷政事信息的重要载体。由于印刷术的应用,邸报能够大量复制,读到的人越来越多,它的读者不再局限于少数藩镇长官,而是扩大到京朝官、地方各级行政官员和广大知识分子。它已经由不定期转向定期发行。可见,邸报在当时传布于各地,是人们了解朝政信息的重要渠道。

中央直接管理邸报,意在控制新闻权,将新闻传播纳入为政府服务的轨道。在管理上,在宋代形成了一套相当完整的邸报审稿制度。宋代中央政府的新闻检查制度主要包括:1.判报。凡是朝廷需要向全国的消息和文件,交给门下省的官员给事中负责编审,主要是决定发报稿件的取舍。从文献上看,邸报上的新闻主要有以下限禁:首先是对涉及边防军事、兵变、农民起义等方面的消息,一般不准邸报报道。其次,水、旱、蝗灾及日蚀、地震等自然灾害和异常天象,往往被认为是上天对天子的不满和警告,传播开来有损于帝王的威望,甚至会引起人心不安,影响社会秩序的稳定,因此也很少见于邸报。再次,宋代各朝都严禁传播朝廷机事,对邸报限禁尤严。另外,未经批准公布的臣僚章疏也不准邸报报道。2.实行“定本”制度。为了加强对邸报内容的控制,使有关的禁令得到贯彻,从真宗咸平二年(999年)起,对邸报实行“定本”制度。所谓定本,是指根据进奏官采集来的各种发报材料,经进奏官编好,送请枢密院和当朝宰相审查通过后产生邸报样本,进奏官们必须按照样本进行发报。定本制度是中国新闻史上最早的新闻审查制度,也是为中央集权服务的,它反映了官方对新闻事业管理的加强。

宋朝中央直接管理邸报,意在控制新闻权,将新闻传播纳入为政府服务的轨道。通过邸报统一朝政信息,有助于中央政令的贯彻和行政上的统一。在充分发挥邸报上意下达的作用的同时,朝廷也对邸报的内容严格把关,防止那些于政府不利的消息在邸报上刊登。邸报流行愈广、影响愈大,政府对邸报内容的控制也就愈加严厉。封建王朝对官报严厉控制,人们很难通过官方传媒了解时局变化的真实情况,这就特别需要在官方信息渠道之外,另辟新的信息来源。

宋朝“小报”的流行和影响

“小报”是我国新闻史上最早出现的带有一定民间性质的报纸。小报的产生和盛行,是宋代新闻传播活动发展的一个全新的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小报自宋代产生后,直到清代,一直是民众获得新闻信息的重要途径。

宋代流行于社会上的小报并非出自一家之手,而是人们对当时这一类型非官方报纸的通称。北宋后期,就有人假冒“朝报”的形式,私自发行报纸。到了南宋,私营的“小报”十分流行。《宋会要辑稿・刑法二》记载:“近年有所谓小报者,或是朝报未报之事,或是官员陈乞未曾施行之事,先传于外,固已不可。至有撰造命令,妄传事端,朝廷之差除,台谏百官之章奏,以无为有,传播于外。访闻有一使臣阖门院子,专以探报此等事为生。或得之于省院之漏泄,或得于街市之剽闻,又或意见之撰造,日书一纸,以出局之后,省、部、寺、监、知杂司及进奏官悉皆传授,坐获不赀之利。以先得者为一功,一以传十,十以传百,以至遍达于州郡监司。人性喜新而好奇,皆以小报为先,而以朝报为常,真伪亦不复辨也。”这段材料对小报的情况介绍得十分详尽。

同官方的邸报相比,私营的小报更具有新闻性。它为读者提供了许多官报所不载的文件和新闻,满足了他们对朝廷人事变动和政事活动消息的需求。它打破了封建官方对新闻传播的垄断和封锁,打破了官方邸报的一统天下。但同时,它也触犯了封建统治者议论朝政的禁忌,泄露了新闻,因此,小报自诞生之日起,都一直处于非法的身份,历来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查禁。自小报产生起,当局就将其视为非法出版物。宋高宗时的吏部尚书周麟之对查禁小报的目的讲得十分清楚:“方陛下颁诏旨,布命令,雷厉风飞之时,不无小人张之说,眩惑众听。无所不至,如前日所谓旧臣之召用者,浮言胥动,莫知从来。臣尝究其然,此皆私得之小报。小报出于进奏院,盖邸吏辈为之也。比年事之有疑似者,中外未知,邸吏必竞以小纸书之,飞报远近,谓之小报。如曰:‘今日某人被召,某人罢去,某人迁除’。往往以虚为实,以无为有。朝士闻之,则曰:‘已有小报矣!’州郡间得之,则曰:‘小报到矣!’他日验之,其说或然或不然,使其然焉,则事涉不密;其不然焉,则何以取信?此于害治,虽若甚微,其实不可不察。臣愚欲望陛下深诏有司,严立罪赏,痛行禁止。使朝廷命令,可得而闻,不可得而测;可得而信,不可得而诈;则国体尊而民听一。”(周麟之《海陵集》卷三)

在不断加大对小报的惩治力度的同时,政府还加强了对进奏官的管理和监督,禁止进奏官私下向小报提供信息,并且命进奏官以五人为一组作连环保,互相监督。此外,还加强了宫廷和政府机关的门禁,加强文书保管工作,禁止近侍人员和省、部、寺、监等官署当差人员泄露朝廷机事,以堵塞小报的新闻来源。

尽管政府三令五申,措施严厉,却始终未能将小报禁绝,有时小报反而愈禁愈盛。小报产生于统治集团内部,且屡禁不止,与宋朝中央集权的削弱有直接关系。再加上封建王朝对官报严厉控制,人们很难通过官方传媒了解时局变化的真实情况,这就特别需要在官方信息渠道之外,另辟新的信息来源。从北宋末年到南宋,时局纷纭,人心惶惶,人们都急于了解局势的发展、政府的对策,官报上消息闭塞,人们更期待从小报上了解情况。“大道不通小道通”,小报的产生和流行,正是政府封锁新闻的结果。

结束语

总之,邸报的内容由于多受限禁,许多为读者关心的新闻得不到报道,“定本”审查制度又造成出版时间上的稽延,使得邸报不能满足人们对新闻的需求。特别是在时局紧张、社会动荡的时候,邸报受到的限制更多,更是不能满足读者了解形势的迫切需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打破官方新闻限禁的私营报纸。“小报”所发表的多数是中枢部门还未公开的朝廷机事。它为读者提供了许多官报所不载的文件和新闻,满足了他们对朝廷人事变动和政事活动消息的需求。它报道及时,往往抢先发表消息,其内容大多是邸报上不许发表、人们又很想知道的事情,所以很受欢迎。它打破了封建官方对新闻传播的垄断和封锁,打破了官方邸报的一统天下。从“日出一纸”来看,小报俨然是日报,传播的范围也很广,能够“遍达于州郡”。当然,小报上的消息不一定完全准确,或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但是,大家要看的是新闻,而不在意报纸的真假,于是看报的人欢迎,办报的人赚钱,小报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以至于出现了“以小报为先,以朝报为常”的局面。

(作者单位: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编校:施宇

上一篇:隐私权和知情权冲突中的比例原则 下一篇:现象化与事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