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文之美“读”领

时间:2022-10-03 04:21:40

摘要:美育在语文教学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它既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和任务,还可以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比较高雅的生活态度,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激励下去发现、感悟、体会这些美,让学生形成美的情感,美的德操,美的理念,让学生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美育;审美情趣; 阅读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1]

美育在语文教学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除了本身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和任务之外,它还可以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提供语文学习的动力,还可以培养学生比较高雅的生活态度,追求比较高层次的精神生活,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审美精神又是语文学科精神的一个重要部分。

那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呢?我觉得“读”是最重要的。

1 读──“赏”语言的音韵美。

文为心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3],文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体现,有人豪情满怀,有人郁郁满腹,有人喜悦非常,有人愁绪万丈。作者的这些感情我们首先要通过“读”表现出来。有喜有乐的要读的节奏快一点,语调高昂一点;有哀有愁的,朗读就要缓慢低沉。不同的课文,在语调、语速上的要求不同。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作者感情表达的需要,尽现其音韵美。如余光中《乡愁》第一小节,此时的作者是“少小离家”为读书,未经世事沧桑,略带“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感觉,更多的是对母亲的依恋;第二小节,妻子是相约一生共白头的亲人,新娘是自己一生最欣赏的亮丽风景。朗读时应注意那淡淡的哀愁中的丝丝温馨和似水的柔情; 第三小节,恰当运用颤音,表达一种如泣如诉的深深的哀伤;第四小节,文章最后,诗人由个人的悲欢离合升华到家国之思:此时犹如乐曲达到高潮!所以要读得荡气回肠,一波三折。特别是最后一句要一字一顿,语调上扬,“在——那——头”要气流不断,读出激昂慷慨之感。而《诗经》中被称为最风神摇曳的一首《蒹葭》,则采用重章叠句回环往复的结构形式,全诗一意三叠,用韵和句式的参差变化以及双声叠词的运用,极大的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2 读──“悟”主题的情感美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懂得语言文字的美,文化的美,情感的美,精神的或道德的美。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察元培说:“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4],著名学者王国维也曾别出心裁地把美育叫“情育”。读课文,了解文章情节是最表面的东西,最主要的是能领悟文章的主题,从而体验到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领悟文章主题的重要方式。如朱自清的《背影》因为作品写的是特定的家境、心境、慈父孝子之间相爱相怜,字里行间有淡淡的哀愁,显得更加真挚动人。文中写了三次流泪:第一次流泪,是悲哀。这是泪眼模糊中的背影,这是爱子敬父感情升化的背影。第二次流泪,因为感动。这样一位至情至善、爱子如命的父亲,当他的背影消失在来来往往的人群里的时候,作者当然潸然泪下了。儿子第三次落泪,是伤心之泪并以在晶莹的泪光中再现的父亲的“背影”结篇,与文章开头回环呼应,进一步突出父亲的“背影”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表达了作者对年迈的父亲无限思念的感情,写得凄切动人。朱自清对父亲的爱,对父亲的怀念和感激,都在具体的叙述和描写中表现出来。这感情真挚、强烈,又表现得恰到好处,父子间的至情被作者记写得那么动人,激发起读者的共鸣,这怕是《背影》长久不被忘记的原因。亲情是多么神圣啊!它能使人与人之间互相依靠,以一种特殊的力量把人心凝聚在一起。亲情是珍贵的爱,无限的爱!

三、读──品自然风光的图画美。

就语文课本中作品的内容而言,真是气象万千应有尽有,古今中外无所不包,语文学科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审美内容,它涉及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形式美等内容。语文教材所选的文章或是千古传诵的经典,或是崭露头角的奇文。它们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自然景色美,人物形象美,推理逻辑美,语言韵律美。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读着这篇散文,一幅清新、美丽的景象立刻映现眼前:绿叶田田,荷花朵朵,清香缕缕,月色溶溶,像朦胧的梦幻,像缥缈的歌声。那里有画,有诗,有情,有深邃的意境。

四、读──“悟”人物的形象美。

语文课本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彩,真善美假恶丑,纷繁复杂,怎样才能让学生更清楚地理解这些人物的形象呢?最主要的方法还是读。

人物形象的崇高和壮美,能净化学生的心灵和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语文教材中随处可见。

如《岳阳楼记》之所以成为我国古典文学中千古传唱不衰的精典之作,这除了它叙事议论,言简意赅,精典独到;抒情咏物,神形备致,出神入化,读来其景可见,其声可闻,其情可感,使人未见洞庭湖,已感其万顷波涛,千里浩月;未登岳阳楼,其楼已在心中的文字功夫之外,最重要的是文中所表现出的那种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以及候选为一名朝廷官吏,为国、为君、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情怀,而正是文章中蕴含的这种人类永恒的人文精神,才是其流芳百世的真正原因。

读《岳阳楼记》,我们不但可以看到一位古典文学大师运用和驾驭文字的才气,同时更感受到一位朝廷重臣为官廉政、勤政之正气。读《岳阳楼记》就是对学生灵魂的一次洗礼。

再如朱自清的《背影》中,当父亲爬过月台去买橘子时,“父亲”肥胖的身子努力缩脚爬月台的背影,可谓千古绝唱。在理解文意时,应让学生明白:这不仅是形象的文字表达,而更饱含着爱子行为,这种亲情,无时无刻都展现出人性美好的光辉,是一种人情爱和人性美。

语文课无疑是最具审美价值的课,当以激发学生的审美热情,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主要目的。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是对学生进行的一次美的洗礼,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逐步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要实现赏语文课文之美,我认为,唯“读”领。

上一篇:浅谈让初中语文教学更具活力和魅力 下一篇:谈怎样让后进生学好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