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愿出口限制与中国纺织品发展策略

时间:2022-10-03 04:16:57

自愿出口限制与中国纺织品发展策略

摘 要:今年是WTO取消纺织品配额限制的第八个年头,纺织品服装行业已进入了自由贸易的新时代,纺织品和服装贸易不再作为一种例外商品保留特别的贸易限制措施,而纺织品迎来“后配额时代”后却依旧存在各种非关税壁垒,其中最具特征的便是“自愿出口限制”(简称VERs)。本文将重点探讨自愿出口限制以及中国纺织品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自愿出口限制 纺织品 全球价值链 生态友好织物

一、自愿出口限制的成因探析

自愿出口限制是进口国的政府安排的,对出口国出口的一种或一种以上产品的数量加以限制的措施。自愿出口限制看似是两国政府的双边协议,实质上是进口国政府单方面采取和执行的行动,其性质与其他非关税壁垒(NTBs)一样。就中美纺织业贸易而言,由于中国具有廉价土地和劳动力,中国对美国而言具有绝对优势,中国纺织品大量出口美国就会对美国本土纺织业造成巨大冲击。美国政府为了保护本土企业并维持纺织品价格,必须以各种非关税壁垒来限制中国纺织品的大量进口,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配额限制。而当2005年1月1日纺织品配额限制取消后,中印等国纺织品出口对美国,加拿大,欧盟,挪威等国造成严重的冲击。在欧盟市场上,中印两国纺织品服装贸易的迅速扩大对土耳其影响最大,它在欧盟的市场份额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服装市场份额从百分之九降至百分之六,纺织品市场份额从百分之十三降到百分之十二;在美洲市场上,墨西哥首当其冲,服装市场锐减7个百分点,纺织品市场下降2个百分点。由此不难理解,为何这些国家要借助自愿出口限制等非关税壁垒限制中国纺织品的进口了。

二、自愿出口限制压力下中国纺织品发展策略

1.加大科技投入,增加产品附加值,力争全球价值链的上游。

相较于普通的纺织品,若增加其科技含量,将会使其附加值大大增加,同时也降低了进口国使用非关税壁垒进行进口限制的可能。中国纺织品之所以会受到进口国“自愿出口限制”,其根本原因在于其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加工贸易方式切入全球价值链,我国迅速发展成为全球价值链体系的重要环节。这种模式虽然使得我国本土企业有机会直接参与国际分工,但价值链的高端始终由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所控制,中国本土产业始终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利润微薄,依靠发达国家技术外溢的机会逐渐减少,发展路径长期被锁定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此外,中国纺织业一贯以低成本获得的优势受到东盟国家的挑战将难以维续。单从日本市场来看,在服装领域,2012年日本从各国家和地区进口额中,来自中国的进口额首次低于80%。相较于进口额降低的中国,以东盟为中心的亚洲地区的进口额正在大幅增长,印度尼西亚同比增长60.9,越南增加18.2.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其成本优势已逐渐被菲律宾,越南,孟加拉等国超越,因此必须大力向科技水平高,规模报酬递增明显和盈利性强的产业结构转变,力争价值链的上游。

2.增强自主研发能力,大力发展生态友好织物,开发绿色产品。

中国的纺织业自主研发能力较弱,创新性发明欠缺已成为中国纺织品发展潜力不足的重大原因。出口的纺织品多以传统为主,多含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生态友好织物是未来纺织业发展的趋势,泰国丝绸业通过木薯叶养蚕生产出类似于蓖麻丝的蚕丝取得了成功,菲律宾也利用香蕉菠萝纤维生产出了环保纺织品,中国应积极学习这些有益经验,大力创新清洁生产方式和生态生产工艺,将环保绿色的时代主题植入纺织品生产加工的每个环节,改变中国纺织品的传统理念。同时在包装环节,同样要加大技术创新,采用无害易分解的材料进行绿色包装,使纺织品实物与概念统一于生态友好的主题下,才能减少进口国进行非关税壁垒进行限制的可能。

3.政府应采取积极措施为纺织企业争取良好的外部与内部环境

面对汹涌的中国,中国政府应极尽所能利用外交途径和国际组织将此种过分渲染中国纺织品威胁言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如在2004年10月1日,中国常驻世贸组织孙振宇指出,中国坚决反对美国欧盟等发达成员国试图利用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制约中国纺织品和服装的出口。因此,中国应利用其越来越强大的国家实力,利用世界贸易组织提出合理诉求,解决别国设置的贸易壁垒。从内部环境来看,中国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一方面健全法制治理纺织品出口秩序,规范企业行为,使出口增长速度平稳过渡,消弭欧美国中国纺织品威胁世界的忧虑。另一方面应使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纺织品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如降低纺织品消费税,增加出口利率补贴等,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鼓励其扩宽销售渠道,从而增强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Hildegunn kyvik nordas,the global textile and clothing industry post the agreement on textile and clothing. WTO.aug.11.2004.

[2]taeho bark and Jaime de melo,export mix adjustment to the imposition of VERs.alternative license allocation schemes.1987.

[3]李丽《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品贸易发展问题探讨》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4]宋世方《自愿出口限制的性质与成因分析》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上一篇:分析国际资本流动趋势调整招商引资思路 下一篇:江苏省邮政速递业务竞争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