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曲学小讲堂之昆曲的板制

时间:2022-10-03 02:38:15

昆曲曲学小讲堂之昆曲的板制

“檀板”一词在古代诗文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常用以代表唱曲、音乐演奏,如“檀板朱丝锦色笺”“醉袖轻拢檀板转”“漫擎檀板”“檀板轻敲”等,不胜枚举。可见“板”在传统歌唱音乐艺术中地位之高,昆曲亦然。

板制作用:立柱子与施号令

建房造楼需立柱,昆曲的“板”是其曲体成立的柱子,订谱第一步是点板,不点板会使唱腔信马由缰,会失去曲牌体的本质而成为一般的歌唱了。板位之间的空间距离、板式的变化,决定了行腔的长短或繁简,而填词守格律则为板位起到支柱作用奠定基础。

某种统一行动达到有效、美观,则要有号令来指挥,戏曲演出中都有个总指挥是“打鼓佬”,昆曲中号令、执行指挥功能的是板制,鼓师的板、眼掌控着唱曲和表演的节奏。比如曲子唱得快慢疾缓、板式的转换等,都在板制的统领之中。

板眼的简单理解

板位指檀板击打的位置。板式变化的基础是“正板”,直面理解指符合格律的曲词中,每一句的哪几个正字需要打板;反向同义理解指哪个正字出口开唱或唱到什么位置时需要打板。并由此衍生出赠板、腰板(过板)、底板(截板)等概念,其用法与功能各不相同,暂不详述。

正板位是一个音乐小节中的第一拍,两个正板位之间尚有若干拍,昆曲称之为“眼”。“眼”在汉语中有孔洞之义,如窗眼、网眼、泉眼、枪眼等。板眼之“眼”即为板与板之间的停留空间,每单位空档时长与一个“板”同等,即为一个“眼”。

板式种类

三眼板,即一板三眼(4/4拍),连续两板之间有三个眼位,共四拍。这三个眼位分别叫头眼、中眼和末眼,这是昆曲最常用的板式。一板共四拍的板式也普遍存在于其他戏曲中,如京剧中的慢板、二黄三眼等。

三眼板加赠,是三眼板的扩倍板式,一个板与三个眼都延长一倍,即一个正板总共使用了八拍的空间,原中眼位置改为击板,称为赠板。其特长是抒情性强。

一眼板,即一板一眼(2/4拍),连续两板之间有一个眼位,共二拍。京剧中的“原板”即同与此。昆曲一眼板也有加赠,比原定板位数多了一倍。

无眼板,即有板无眼(1/4拍),连续两板之间没有眼位,即板间没有停顿空间,连续击板,俗称流水板。昆曲罕用,京剧常见之。

散板,即所谓的“自由歌唱”,出字与行腔不用板眼控制。但这比有板眼更难,因为散板实际上是有板的,节奏约束力很强,全在唱者自己领会。散板曲子在每句起首以及两句中间,有“哆哆”击鼓、或者小锣、或者打截板等节奏控制形式,其击打时长就是唱字与行腔的基本节拍时长。

曲牌与板式的章法关系

昆曲曲牌对板式的选择和适用有一定的章法,故而新编剧目与新订唱谱时需要特别注意,合理择用。

1.曲牌用什么板式

常规板式是三眼板,但有些曲子只用一眼板而不能用三眼板。如南曲【光光乍】【腊梅花】【六么令】【双劝酒】等小曲牌子,还有【朱奴儿】【双声子】【归朝欢】等曲调短促的牌子,以及北曲的【普天乐】【水仙子】等。

南曲中有些牌子只用慢的板式,不能快唱的。如【一江风】【懒画眉】【罗江怨】【颜子乐】【忒忒令】【渔家傲】等,它们的板式只有三眼板加赠一种。

板位加赠法只在南曲慢牌中使用,适用曲牌较多;北曲只出现过两支【折桂令】加赠,别无他有。南曲中一眼板可以加赠的曲牌也有限制,主要是表现军旅或行途时的【粉孩儿】【泣颜回】【朝元歌】【五马江儿水】【普天乐】等使用。

散板使用范围是南曲的引子,以及【红纳袄】等个别曲子;北曲的第一曲,或者包含第二曲使用散板。另外南北曲的【尾声】类结束曲,可以全散,可以结合有眼板式用。在主曲的起唱部分,可以有少则一两字、多则一句用散板唱。

2.常见板式结合规律

散板与有眼板式的结合,如上述。整套曲子多种板式结合使用时,一般都是慢曲子在前、快曲子在后。同一个曲牌连续使用时,一般都是前曲慢板式、后曲快板式。同一曲中,需要多种板式时,一般慢式在前、快式在后。因曲情特殊需要时,以上规律也可以少量调整。

以套曲例,如《长生殿・惊变》,首曲【粉蝶儿】散板,第二个曲子【泣颜回】三眼板加赠,第三个曲子【石榴花】和第四个曲子【泣颜回】(第二支)三眼板,之后的【斗鹌鹑】【扑灯蛾】【上小楼】【扑灯蛾】都用一眼板。其中第一支【扑灯蛾】第一句上板字“轻云软四肢”的三个正板,为表现杨贵妃醉态情绪,在舞台演本中增眼为三眼板。本套【尾声】中使用了三眼板、一眼板、有板无眼、散板四种板式,对于表现唐明皇当时复杂的心理情绪是极有帮助的。

3.板位定力

南曲板位定性强,正板的位置和数量,少可更易、变动空间极小。北曲增板、减板较多,偶然还有移板的情况。

板制与腔格的内在关联

唱腔形成的两大制约条件,一是字音,往期已述。二是板制,有以下三点。

1.出字与收字的位置

每个曲牌正字有定,每字出口不能随意为之。正板位上的正字,出口必是与打板同步,且必是板拍的上半拍出口,何时收口则看该字所能使用的拍子空间,有些一眼板的正字,因后续空间狭小,也只得占用半拍就收住了。而正字只在截板上的,此字开口就只能在眼位上,如【山坡羊】前三句的末字都是如此。

板之间的眼位,用来安排这两板之间的其他字,包括正字和衬字。若无字则用于板位字的行腔,若有字则择适当位置用之。

2.单字腔程长短

单字行腔的占拍时长,不是漫无边际的,也不是任意的,受板位控制。

如果连续两个正字都是正板位,即前一个正板字之后没有其他字位了,这个正板就只用于歌唱一个字,那么这个字的行腔长度在三眼板时是四拍,三眼加赠时就要唱八拍,一眼板时唱两拍。

有时单字会多次打板,如某个字不仅有一个正板,同时还有一个腰板,那么这个字必须唱过了这个腰板,再根据后续情况来收字。【懒画眉】首句末字唱十拍,连赠板在内一共打了三次板,即是此理。

3.腔格繁简

订谱法有诀语:“板疏工尺宜简,板密工尺宜繁。”板疏是两个正板间字多,唱字可占用拍子少,其唱音组合就没办法复杂,只能简单。板密是两个正板间字少,唱字可用节拍多,其唱音就可以多、腔格可以复杂、腔程也长。

以上所说为曲牌演唱,锣鼓经的鼓板方法,另有套路。还需注意一个问题,板眼不等于强弱拍概念,三眼板常被人认定为强、弱、次强、弱,唱曲时并不如此,轻重强弱要依曲情、字音、腔法、口法等诸多方面自我调节,论唱时再详述。

上一篇:悲情喜感两难禁 下一篇:正方形的“自我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