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巴戟助德庆农民致富

时间:2022-10-03 02:23:00

小小巴戟助德庆农民致富

在德庆县提起高良镇旺埠村巴戟市场,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里曾经是一个闭塞冷清的小山村,近年来却变得热闹起来,新落成的大型巴戟贸易市场,客商川流不息,平均每天有近20多吨的巴戟从这里源源不断运往全国各地,目前这里已成为全省最大的巴戟药材贸易集散地。

家家户户都种巴戟

“我们90%以上都从事巴戟种植,户均种植巴戟两亩以上,每亩巴戟年收入在10000元左右,与水稻相比10倍以上。”近日,在旺埠村,村支书徐肇东兴奋地向笔者介绍。巴戟的广泛种植让地处山区且土地面积较少的旺埠群众走在了发展特色产业、拓宽致富道路的前沿,也让“一亩巴戟十亩粮”的说法得到了印证。

据介绍,巴戟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南药”之一,素有“南方人参”之称,具有补肾壮阳、强筋骨、祛风湿的作用,市场较大。高良镇是德庆巴戟的主要产区,其中旺埠更是地道产区。“过去十多年,受环境影响,巴戟的市场价格也有起伏,曾经最高峰时每公斤达到30元,市道最差的时候每公斤才6元。但无论怎么样,巴戟种植收益稳定、市场广泛,一直是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门路。”徐肇东说。旺埠的巴戟种植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品质良好,因而一直在行内名声很响。“旺埠出产的巴戟都是交易市场上的热门货,不但质量上乘,而且还成为全国各地客商争相采购的药材,深受客商的欢迎”。

小小巴戟做成大贸易

“过去,国道经过旺埠村,高良巴戟产区的农民都约定俗成到这里交易,从而形成了巴戟交易集散地,当地农民看到了经济效益,因此就开始从事巴戟种植和经营了。”徐肇东说。但是,由于旺埠交易环境比较简陋,巴戟交易行为过于粗放,农户并不能得到好处,市场信息不畅通,严重地制约了当地巴戟的发展。

2012年德庆县委、县政府一心想群众之想,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在村里兴建了大型巴戟专业交易市场,也是全省唯一一个大型巴戟专业交易市场。“市场占地5亩,建设面积2260平方米,年交易量将达800吨,是一个覆盖全国各地的交易平台。”巴戟交易市场管理员梁水光介绍,过去交易市场都是设在路边,每逢圩期就会塞车,若遇上恶劣天气,前来交易的群众和客商就更不方便了。现在新建了在型市场,不但有停车场,而且还大大地改善了旺埠村的巴戟市场交易结构,方便了种植户和采购的客商。如今,每逢新历的圩期,从早上5点到晚上12点,交易市场都会人来人往,聚集来自各地的商人、种植户,“一般一天的交易量都有8万公斤,最高的一次达到了20万公斤。”梁水光说。

发展种植巴戟致富一方

“如今,发展巴戟种植已成为高良镇特色经济。”高良镇领导说。一直以来旺埠村以及周边的山区乡镇农民就有种植巴戟、肉桂等南药的传统。

近年来,高良镇因势利导,把发展南药产业作为发挥高良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增加农民收入和国家税收、提高山区群众的生活水平、促进全镇经济发展和加快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的重点工作来抓。2012年,德庆县巴戟种植面积5.5万亩,总产量达到3.5万吨,有巴戟种植户1.2万多户,为全国面积最大、产量最多、单产最高、品质最好的巴戟生产基地。

站在高良镇旺埠村村委会的楼上放眼望去,大大小小的巴戟基地尽收眼底。在旺埠村,靠巴戟发家致富的农户年收入从10万元到30万元的农户数不胜数,家家户户都盖洋房,装上了太阳能热水器,生活越过越红火。

上一篇:鄱阳湖航道分道航行助航标志配布的探讨 下一篇:河口镇八个“着力”抓好老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