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地税职能作用 助推社会管理创新

时间:2022-10-03 01:51:27

发挥地税职能作用 助推社会管理创新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先后部署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措施。税收管理作为筹集财政收入、实施宏观调控、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地税系统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肩负的重要职责,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协调征纳关系,化解征纳矛盾,加快形成互信、平等、融洽、和谐的新型税收征纳关系,努力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出新的积极贡献。

在管理主体上,强化以人为本,

注重纳税人权益的保护

以纳税人为中心,广泛宣传纳税人权利义务,保护纳税人的权益,引导纳税人和社会各方共同关心和参与税收管理。

要继续加大纳税人权利与义务公告的宣传力度,促进征纳关系融洽和谐。宣传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和各类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和促进企业发展等方面的举措和成果。特别注重加强对农民工、残疾人、下岗失业人员、转退伍军人等弱势群体的税法宣传,通过进村庄、进社区、进军营、入企业、到集市等各种形式,积极主动地为纳税人提供税法援助。继续落实纳税服务投诉管理办法。统一规范各级地税机关办理纳税服务投诉事项的范围、提交受理、调查处理和指导监督等,规范纳税服务投诉处理工作,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继续宣传纳税人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如年所得12万元以上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二手房税收政策、个人所得税法修订以及涉税大要案等纳税人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

在管理方式上,以纳税人需求

为导向,进一步优化纳税服务

以民主评议行风活动为契机,推进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优化纳税服务。

以“同心汇聚”地税服务品牌为纽带,以标准化办税服务厅、浙江财税12366语音特服系统、浙江地税网站为主要载体,建设符合我省实际的规范统一、高效运转的纳税服务平台。编制《浙江地税办税服务厅服务规范手册》,建设办税服务厅视觉识别系统。

推广完善个性化纳税服务。依托纳税服务志愿者、纳税人之家等服务载体,倡导因地制宜开展特色服务,为需要援助的纳税人提供个性化服务。坚持开展“四个日”税收活动,巩固税收政策宣传的长效机制。切实有效开展“提速增效”服务,优化整合办税服务厅窗口,进一步推行纳税人涉税资料免填单服务,减轻纳税人办税负担。

健全税收征纳评价监督机制。开展企业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研究纳税信用等级应用实施的政策措施,引导社会形成诚信纳税的良好氛围。组织开展全省各级纳税服务之星考评,探索建立纳税服务之星激励机制,不断提高办税服务质量和水平。

深入推进标准化建设。加强办税服务制度、工作人员行为规范等制度建设。落实“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补正承诺制”、“同城通办”等制度或办法;完善“一窗式”服务、“一站式”服务以及限时服务、延时服务、提醒服务等服务方式;开展预约和援助服务等特色服务。科学合理划分办税服务厅功能区域,添置或及时维护电子显示屏、纳税服务评价器、电子叫号系统等服务设施。

推进以“浙江地税”网站为平台的信息服务。以“税收宣传、政务公开、服务大众、提供税务信息、监督地税执法”为服务宗旨,着重于“办税服务”与“税收宣传”两条主线,为社会公众和纳税人提供免费办税服务和信息服务,打造网上办税服务和税收宣传相结合的平台。

在管理环节上,推进涉税信息共享

机制建设,加强税收源头控管

推进涉税信息共享机制建设,形成各税种、各部门、各环节税源管理的合力,把“不知道的税源”变成“知道的税源”。

深化“五位一体”税(费)源管理机制。建立健全部门间信息传递和共享机制,为各级地税部门更便捷地获取第三方信息提供支撑。通过加强涉税信息比对和数据深加工,挖掘深层次的信息内涵,实现数据信息的增值利用,有效堵漏增收,夯实征管基础。完善管查互动机制,提升管理质效。深化“抓大、评中、定小”税源管理思路。借鉴“二八”定律,扎实做好重点税源管理;开展专项纳税评估,建立10个行业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完善个体工商户参数定税。强化各税种管理。深化不动产、建筑业营业税项目管理,持续推进企业所得税专业化管理,做好限售股转让、股权转让所得及高收入者的个人所得税征管工作,贯彻落实外资企业、外国企业及外籍个人开征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政策,建立房地产交易环节税收一体化征收模式等。推进发票管理改革。大力简并票种,“统一发票”种类精简一半。推广应用网络发票,目前,使用网络发票的户数已突破10万,大大减少了手工发票、定额发票、具名发票的使用,压缩了发票制假、售假、用假等不法行为的空间。

在管理手段上,推进地税信息化

建设,提升税收征管水平

以信息化“大集中”工程为抓手,进一步推进“信息管税”,不断提升税收征管水平。

继续加大信息化建设。按照“以我为主,专业为辅”的开发原则和“省局为主,市县配合,公司协作,集中开发”的开发方式,相继开发了《浙江地税信息系统》98版、2000版和2006版以及《浙江地税因特网办税服务系统》、《个人所得税全员管理系统》等17项软件功能开发与完善。2009年又启动信息化“大集中”工程建设,建设信息数据省局集中、业务处理科学高效的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税友龙版》,目前已完成集中开发和集成测试,正在开展实地测试工作。健全以网税系统为平台的因特网办税服务。实现将纳税人“请出”办税服务厅、让纳税人足不出户就能办理申报纳税,大幅降低征纳成本,提升征管效率。建立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推进地税各专业人才库建设,有针对性地加强专业技术培训。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既熟悉税收业务又熟悉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复合型技术队伍。

在管理制度上,加强地税管理

的科学化、精细化和规范化

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不断适应税收管理环境、管理对象、管理方式变化的迫切需要。

不断深化税收征管体制改革。着力构建数据采集―税源监控―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五位一体”的税源管理互动机制,构建以涉税信息数据为主体,以信息化为技术支撑,社会化为力量支持的“一体两翼”税源管理机制,实现由“管理监督型”到“管理服务型”的转变。

继续推广应用不动产建筑业税收项目管理软件。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广应用《浙江地税信息系统》2006版不动产建筑业税收项目管理软件,实现了不动产建筑业税收管理从户籍管理向项目管理、从以票管税向综合治税、从手工台账向信息比对的突破。继续实施房地产税收“一体化”征管。以“先税后证”的征管机制为抓手,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为基点,计算机网络为依托,契税征管的组织体系为保证,房地产交易环节“一窗式”征收为标志的征管模式。实现基础信息、征收环节、征管软件和纳税服务的统一。

持续改进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认证体系,建立规范化的办事程序。创新应用工作流管理模式。依托“大集中”建设和《税友龙版》平台,确定全省统一的工作流和工作环节,并规定每一个工作流所必经的节点,每一节点规定该环节所涉及的岗位(人员)、时限以及相关表证单书。设置定时任务和工作流,在工作平台上显示预警和任务,实现自动推送。将工作流管理和绩效考核相结合,按照既定的执法责任制考核方案输入考核要素,定时加工产生考核执行结果并输出,查询各部门、各岗位(个人)的工作量、工作完成情况等,获取相应权限的考核结果,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促进自我管理,不断规范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干部的工作责任心。

上一篇:建设“山水浙江” 发展休闲旅游经济 下一篇:今年上半年浙江经济平稳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