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光 是的,我是一名理想主义者

时间:2022-10-03 01:43:38

萧瑟清冷的冬季午后,陈志光工作室的庭院里,窗外寒竹沙沙,室内茶香缭绕,暖阳映射得厅内正中央的古戏台愈发璀璨、锃亮。

这是陈志光近期的雕塑作品,钢筋铁骨般的不锈钢材质,内里所展现的却是一座古代器物。戏台,它原本只是供人表演和赏析的工具,台上的演艺者起伏变幻,台下的观众交替更迭,然而世事沧桑,最终留下来的,能被后人所追寻的,却只是这些过往的、不起眼的器物。

古戏台,它见证着历史,演绎出那个时代的悲欢离合。同样地,它也记录着那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它的创作者陈志光在与本刊交流时的谈笑风生,所思、所想与所得。

高调做画,低调做人

谈陈志光必然绕不开蚂蚁,虽然他近年来将创作的方向更多地转至传统书画和卷轴上,蚂蚁却仍然是陈志光最闪亮的标签。这些由不锈钢锻造而成的各种形态的金属蚂蚁,高从60厘米到340厘米不等,它们或站、或走、或跑,形态各异,表情夸张。仔细观察,还可以发现蚂蚁的不锈钢表面有着“人面”的特征,造型妩媚却又充满着社会众生的表情。2003年,这些充满着现代隐喻的蚂蚁在“今日中国美术大展”上甫一亮相,就引起中外艺术家的关注,海外布展络绎不绝。国内方面,40多厘米的小蚂蚁,一只价格通常已经升至4万~5万元左右,常人体积大小的蚂蚁宝贝,已经竞拍到38万多元,而以百余只金属蚂蚁为主角的作品《团队精神》,现在已经价值数百万元,最近,蚂蚁系列更是被列为国礼,使用在高规格的外交活动中。

“谦卑地活着”,这是陈志光借由蚂蚁所想要表达的所思所想,及至古戏台、卷轴,这一创作主题仍然贯穿其中。“这是我本人所秉持的一种生活方式,高调地做作品,低调地做宣传,不要太张扬,因为无数的历史已经证明,张扬的人或物总是最先消亡。”在陈志光看来,越是外表强硬的人,内心越脆弱,所谓虎步生威,真正能形成威慑力的人都是内心自信,为人平和的。

这样的艺术态度也让陈志光对“艺术家变成艺术名流”这一现象保持着警醒。截至目前,他一直未与画廊合作过展览,有公司主动邀请他加入成立艺术品上市公司,他也婉言拒绝。“艺术家被包装成艺术名流,一幅画作动辄上千万的售价,这其中实际上潜藏着很大的赌性。”毕竟,文化被物质化,绘画和雕塑作品最容易,可是简简单单一张纸,经过拍卖行的几次倒手,从几百万即刻跃升到上千万,在这样的情景之下,艺术家显然已经成为了一个炒作工具,如此,他的艺术创作是否一如被炒的那副作品一样优秀,无形中就成为了艺术家巨大的心理压力。“我为什么要把自己弄得那么累?我还想好好活着。我之所以选择艺术,是因为它能让我快乐,感觉到舒服、自在。”

舒服、自在,这是陈志光目前所享受的状态,也是他一直所追求的生活态度。

天道酬痴

因为痴迷于舒服、自在的生活状态,所以陈志光在自己经商事业最辉煌的时刻,选择散尽家财,执意回归。

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陈志光,他的人生经历有着典型的时代印记。理想主义教育下长大的一代,陈志光的青少年时代充满了肆意的激情与率真,他将那段岁月总结为“阳光灿烂的日子”,那份青春时的昂扬使得陈志光的早期油画作品中充满了艳丽的色彩。虽然大学时主修的专业是装潢设计,可是对一切美的事物充满了好奇与痴迷的陈志光却并不囿于本专业,绘画、雕塑......所有感兴趣的内容全部吸收、探究。当上世纪90年代初国人纷纷下海,陈志光迫于生计也不得不做出创办装修公司、步入商界的决断,他告诫自己“挣够了钱就上岸”。“我一定不能成为水鬼,只要有钱,就一定要回来!回到岸上,回到艺术圈里。”

这份对美和理想的执著坚持,使得陈志光在诡异多变的商界同样能抱有一份清醒与自在,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最多时,他的公司开到了10多家,当下属提议组建大集团时,陈志光却大笔一挥,全部卖掉,重头做艺术。“社会没有给舞台,那就自己寻找,只要你心存理想,也是可以成功的。因为有理想才有要求,不断碰壁不断去完善,如果碰壁就回头了就不是理想主义者。我是一名坚定的理想主义者,为了艺术,画饼充饥我都愿意!”

艺术使人气韵优雅

工作的需要,同样也是自己的爱好,闲时的陈志光喜欢练练毛笔字、把玩自己所收藏的古代家具和艺术品。截至现在,陈志光练习书法已经有了20多个年头,那份执笔挥洒时的气韵与精气神,使得陈志光如今在创作古卷轴系列时显得游刃有余。有评论家在欣赏过陈志光以梅兰竹菊为意象的“四季”系列雕塑作品时,认为他的创作“其中蕴涵的创造性转换,不仅是中国当代艺术立足于世界艺坛的根本,也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得以繁衍的活水之源。”对于这份赞誉,陈志光只是谦虚地表示自己只是在养自己的创作气息而已。“坚持研习古代书法,它能使你整个人从气韵上优雅起来,进而所创作出的艺术作品也会具备了传统上的典雅。这是一份日积月累的修养,只要喜欢便会持之以恒。”

陈志光同样喜欢的还有古代艺术品收藏,古代石雕、古典家具、老物件、老器皿......形形堆了满满一屋子,只要看着喜欢,就会买下,那份历经了岁月沉淀出来的斑驳感和温润气息,每每使得陈志光爱不释手。“美的感觉总是相通的,就像人们总爱用‘漂亮’来形容女孩子,实际上漂亮和有气质、美丽是两回事。气质永远不会过时,而你读过多少书,有着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通过你养成的气质,都写在了脸上,所以我眼中的淑媛标准是美的、有教养、有气质的文化女性。”

窗外的阳光依旧温暖,一缕阳光洒进来,倾泻在了清末的一把太师椅上,陈志光倚在其上,抿了抿手里的茶,望向明媚灿烂的窗外。

经典语录

“女人的一生应这样度过: 10岁而乖,15岁而聪,20岁而甜,25岁而美,30岁而媚,35岁而庄,40岁而强,45岁而贤,50岁而润,55岁而醇,60岁而慈。”

“威尼斯双年展原本就是一场游戏, 我们都过分敬重了。 就好比到了游泳池我们还穿着西装。 我们太缺乏资源和机会, 朴实里带着土。”

“欧洲人制定了社会秩序规则, 同时也制定了一切艺术规则, 包括艺术权力。 中国艺术批评家和策展人只是被动地迎合和了解规则内容。 就像律师在揣摩法官的意图, 没有自我只有服从。”

他们眼中的陈志光

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

陈志光是非常感性的艺术家,他怀有饱满的创造热情,总是像进入竞技状态一样,以极为专注乃至迷狂的精神投入艺术,将自己的感觉贯穿在不同媒介,形成视知觉打通的艺术效果。

《迁徙时代》-夜上海 2 摄影2007年

设计师萧爱彬

陈志光情商极高。他轻易不与别人交朋友,但只要他认定你值得交往,就会付出百分之百的热情。在艺术上,我们有许多共同语言,他的思想曳时常激发我的创作灵感。

艺术家杨少斌

他是个开创性的艺术家,惯用现代材料表现传统文化,像他用不锈钢创作的梅、兰、竹、菊,耳目一新,具有极强的冲击力。生活中,他是个仗义的朋友,很懂雅趣,经常热情地招待大家品茶、聊天,给人一种兄长的感觉。

《淑媛》对话陈志光

《淑媛》:你强调自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目前最大的理想是什么?

陈志光:我最大的理想就是能在艺术史上留有一笔。也许后世的评价会是这样――他的作品以及创作方式曾经在那个年代影响了一些人。

《淑媛》:最近有何新的创作动向?

陈志光:12月底在福建会举办一个个人的展览,通过各个时期的作品来展现自己创作的心路历程。明年4月份在中国美术馆还会专门做一个有关卷轴系列的个展。目前都在为此紧张筹备。

《淑媛》:除了国内展览外,你也经常参加国际展览,对比国内外,认为东西方在对待艺术上有何差异?

陈志光: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几年前我在德国做展览时,一对老夫妇找

到我,询问我可不可以把作品先带回家一天,摆放下看看是否合适,然后再决定买。他们言语十分坦诚,我把我的蚂蚁交给他们后,第二天他们又找到我,归还回来,跟我说他的家人都很喜欢,摆在家里也很合适,所以同意购买。整个过程,你都觉得很舒服,自己的东西变成他们家里的陈列,你会觉得很安全。

中国的藏家目前虽然也有很多,但这份心态还是需要培植。实际上,目前中国的艺术品收藏家首先考虑的还是是不是有升值空间,似乎每个人都缺乏安全感,这样的状态,使得自己的东西被买走也不安心。

《淑媛》:那么你心目中的名仕是怎样的?

陈志光:他是包容、大度、沉着,有一种责任感和品位的。男女相处最重要的便是理解,作为男士更需要理解和尊重别人的意愿。

上一篇:白百何 最具上升潜力的新贵花旦 下一篇:周思敏:女人的修养价值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