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阳药为何治不了阳痿

时间:2022-10-03 01:03:59

肾亏是一种文化病

世人真有点谈肾色变的架势,君不见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壮阳补品吗?连公交车上也刷满了补肾药的广告。其实,所谓肾亏完全是一种文化病,它只在中国及部分东方国家(如印度)这种特定文化中才会出现,而世界上所有其他国家并没有这么一种病。国际疾病分类中仅把它列在附录之中的“文化特定”里。实际上它只不过是由于对、阴液丢失的担忧,从而产生种种性焦虑及一系列躯体问题,而躯体问题则是焦虑所致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它实际上是纯粹的心理作用。肾亏这么一个子虚乌有的问题却把亿万中国人搅的心神不安,男也肾亏、女也肾亏、老也肾亏、少也肾亏,简直成了民族灾难。更要命的是很多年轻人也在那里为所谓肾虚苦恼,惶惶然不可终日。

中医说的肾可不象西医的肾脏那样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解剖学上的具体器官。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原始动力,是生殖繁衍的物质基础,是正常活动的原动力。它不仅受先天禀赋强弱的影响,也需后天脾胃生化水谷之精的滋养和补充,才能逐步成熟。人的一生就是肾中精气逐步充盛、再经过长时间旺盛、而后又转向衰退的过程。涵盖了内分泌、泌尿、生殖、免疫、神经、血循环、呼吸、运动等人体主要生理功能的概念,而在现代医学当中恐怕还找不出一个能与它相对应的器官或组织,即使是下丘脑垂体一性腺轴系也难以与之匹配。可以说中医的肾是一个虚拟的概念。

肾虚所谓的典型症状,无非就是些说不明道不白的精神倦怠、腰膝酸软、头晕乏力、耳鸣目眩、发枯脱落等症状,严格地讲这些症状根本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也就是说看不出有任何器质性病变的可能性,那也就是说这些症状多数是一种自我感受而已,临床上是检查不出什么体征的。

中医早有同病异症、异病同症一说,肾虚也不例外。如男性功能障碍既可由。肾虚引起,也可能是湿热下注、肝气郁结、气血淤滞所致,按现代医学的观点更是有神经性、血管性、内分泌性、药物性、心理性、混合性之分。有人提出以补肾药治疗功能障碍就是通过提高雄激素水平达到治疗目的的,而功能障碍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是内分泌性的,所以补肾药治疗功能障碍的效果不理想是可以理解的。其实补肾药又谈何能提高雄激素水平呢,难道这个“鞭”、那个“肾”的就会含有更多的雄激素吗?即使果真如此,那还不如直截了当地用雄激素治疗,剂量既准确又容易掌握,而且也比较经济。

何况乱服补品还会越吃越糟,如本属湿热淤血证的若再服壮阳药甚至会出现鼻衄等症状。即使补肾也有补肾阳、滋肾阴、益肾气、填肾精之别,要经过辨证施治才能正确补肾,并收到明显改善肾虚症状和体征之效。现代观点认为补肾药物的作用应该是全方位的、多重药理机制的,但这种药物的问世恐怕还得等待一段为时不短的时间。

有些人认为,一滴精,十滴血,把男子遗精看作是肾虚,是一种病,造成许许多多年轻男子为遗精而苦恼万分。其实未婚男子哪有不遗精的呢?千万别让“肾亏”吓趴下,真的有了问题也应该到正规的泌尿男科就诊。

壮阳药不壮阳

这是男士们常常问起的一个问题,即使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也不例外,总觉得自己在性方面不过瘾,想以“补药”来达到小说或录像中描写的那种超人的能力。实际上是把性能力商品化后造成的假象,决非现实,若以他们为榜样,你就永远没有自信了。

所谓的壮阳补药都是一、二千年前开发的,那时的科学尚处于朦胧、原始阶段,古人从迷信或巫术的角度的确费尽心机来谋求改善或提高男子的性能力,从念符念咒到一些宗教仪式,从吃一些与形似的食品(如莴笋、香蕉)到吃动物的生殖器和,以后又吃鹿茸、人参、海马、蛤蚧,这些药物慢慢又增加了不少动物的、植物的、矿物的种类。虽然我们不能完全否认它们的作用,但至少还缺乏认真、系统、双盲对照的多中心的科学验证,特别是目前不少厂家只是把所谓宫廷秘方或民间验方拼凑一番拿来赚钱,他们追求是超高额的利润,利用人们的这种盲从心理,哪里关心临床药效如何呢?所以如果说成千上万的男子惊呼壮阳药不壮阳,悔不该白白花了那么多银子时也就可以理解了。从国际国内来讲,至今医学界还不承认有哪种药真的能促进、彻底改善,所以千万不要动不动就想“补一补”,它只能劳民伤财,到头来更加沮丧和失望。

有些广告号称纯中药,但掺入西地那非等成分。在中药中擅自添加枸橼酸西地那非等其他物质是绝对不安全的,必须禁止。如果真的有ED,也应该去正规的医院就诊。

过去总是错误地宣传中药没有毒副作用,现在已证实因长期服用中药而出现各种健康问题甚至肾功能衰竭的情况并非罕见。所以,没病就不要乱用所谓的补药,可以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不补”,在性问题上尤其如此。平时多注意充足的、全面的、合理的营养;积极参加适于自己身体特点的体育锻炼,在充分掌握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努力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心理健康;掌握足够的,那么还有什么性问题不能得到纠正或改善呢?!

上一篇:大脑也瑜伽 下一篇:补充叶酸降低脑卒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