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论文:浅析---兴趣·情感·意志

时间:2022-10-03 01:00:42

小学数学论文:浅析---兴趣·情感·意志

数学课堂教学要在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的原则基础上,只有根据学生的心理要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他们的情感,发展他们的个性,锻炼他们的意志,才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健康发展,达到全面素质的提高。

l.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儿童认识需要的情趣表现,是儿童主动探索知识的心理基础,更是注意的重要源泉。教师要把学生引入所提问题的情境之中,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出探索性思维活动。设计有新意、有趣味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探索的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从而促进学生的认知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和谐、稳定地发展。例如,在进行质数、合数概念教学时,我在讲概念后组织学生搞一个小游戏,让学号是质数的学生举小红旗,让学号是合数的举小黄旗,然后同学们对照概念评论对错,我又问一名学生:你为什么不举旗?”他说:“因为我的学号是‘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使学生在游戏中形象地领悟了质数、合数的概念及其区别。这样学生不但激发了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悬念,可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浓厚兴趣,启动学生思维的闸门,并且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能力和习惯。

其次,创造操作情境,形成学习乐趣。在教学中适当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学生在多种操作过程中,调动多种感官一起参加活动,使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有节奏地交替,提供充分的感性认识,促进学生把外界的运动与内隐的思维活动紧紧地联系起来,强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通过看、听、摸、折、剪、摆、画等实际活动,引导学生从直观操作到形象思维,探索规律。如教学“三角形”概念时,教师先让学生举例说明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的,学生可以答出很多;再让学生在钉板上用橡皮筋拉出多种三角形,让学生感知观察,建立三角形的概念。通过操作,能够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亲身尝试学习乐趣的同时,又激发了求知的欲望。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

第一,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师要从实际出发,要对每个学生的基础、观察、记忆和思维等特点和学习现状了如指掌,即在教学中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对一些概念、定义、难点、重点讲得慢一点,细一点,使学生当堂听懂学会。有针对性地辅导学生,采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学生的作业面批面改,对学生不懂的问题,讲解要细致。在教学中,采用全班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形式,让全体学生达到共同要求。同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有针对性的措施,有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动,使每个学生形成巨大的内动力,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第二,面向全体,让每个学生都积极思考,参与实践活动。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的思维品质、能力都处在发展之中,这不仅要做到因材施教,还要因时施教,学习兴趣是在教与学的实践中发展的。每一节课都给学困生创造发言的机会,及时鼓励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不仅在学习上有兴趣,还有求知的欲望。新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能使学生聚精会神、兴致勃勃地去学习、探索和研究。课堂上不给学生留下一个溜号的空隙,全班学生的思维都随着教与学来进行。调动学困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信心,有学好的愿望;调动学优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学起来不乏味,认真钻研、积极探求。在习题的设计上,要坚持层次原则:一是切实抓好基本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二是重视变式练习,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本质属性;三是加强综合对比练习,使学生深刻理解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四是指导好思考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探索与研究,使其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因而课堂上出现你追我赶,谁也不甘落后的局面,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3.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中,只有经过学生自己探索和概括的知识,才能真正地纳入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获得深刻的理解。由于数学自身固有的特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意志顽强的人会知难而进,而意志薄弱者会知难而退。因此必须加强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首先,用名人的事迹激励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讲爱迪生刻苦钻研,潜心发明创造的故事;讲华罗庚成为数学家的历程,培养学生刻苦学习的意志。

其次,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富于启发、严格要求。如在绘制统计图表过程中,要求学生测量长度要准确,等分线段要均匀,垂线要垂直,描点要恰当,数字要清晰,图表要美观等等。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第三,在教学时,教师要尽量有意地提供学生独立活动和克服困难的机会。适当布置一些有难度的练习题、思考题和趣味题,培养学生超越自我的进取心和主动克服困难追求成功的意志品质。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有效阵地,采用有力手段,使学生的认知活动伴随着丰富的情感,愉快的情绪,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变得感知敏锐、想象丰富、思维活跃,达到全面素质的提高。

上一篇:浅谈运用心理匹配策略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下一篇:小学数学论文:小学数学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