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渔 轻松识字

时间:2022-10-03 12:41:23

授人以渔 轻松识字

小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识字量才能比较顺利地进行阅读,写作,拓宽知识面,提高学习的能力。因此,识字教学成了小学起始阶段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总结规律,教给方法,也就是授人以渔,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认识基本笔画,总结书写规律 书写汉字是从笔画开始的,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认识笔画和写好笔画是识字、写字的基础。认识和掌握“点、横、竖、撇、捺、提”几种基本笔画又是基础之中的基础。这几种笔画的写法规律是:“点”要顿,“横”要平,“竖”要直,“撇”出尖,“捺”尾大,“提”向上。除此之外,写这些笔画时,不同的笔画下笔和起笔的轻重力度也不同等。在教学中,要将这些规律贯穿于整个识字、写字教学过程,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体现在自己的书写中。

比较易混偏旁,总结变化规律 有些偏旁部首非常相近,给孩子们书写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反复比较,注意区分,并且总结规律,帮助学生辨识。汉字的偏旁部首多数是由独体字构成,如禾、木、火、米、又、失、王、牛、几、竹、羊等。这些偏旁部首看起来很复杂,但只要我们掌握了它们的规律,就会由复杂变简单。如部分独体字做偏旁时,最后一笔要由“捺”变“点”,如“禾、木、火、米、又、失”等;也有的独体字做偏旁时,不但最后一笔由“横”变成“提”,而且笔顺也要发生变化,“王、牛、车、土、子、正、马、工、里”等。其中“牛、车”做偏旁时,不但最后一笔由“横”变成“提”,而且第三笔还变成了最后一笔;而“几、月”在汉字中处于不同位置时,笔画有变化,如果“几”在汉字的上半部时,第二笔是“横折弯”,如“沿、没”。如果它在汉字的下半部,那原来的笔画就不变,如“亮、抗、坑”。“月”字在汉字中处于左右结构时其笔画没有变化,如“朋、肚、肝”。而处于汉字的下半部时,它的第一笔由“撇”变成“竖”。如“有、青、育”。诸如此类,不一一例举。

反复比照甄别,彻底消除别字 对于一些易混字,单靠一遍又一遍的抄写,常常会徒劳无功,有时动动脑子、找找规律,识字就变得如此轻松。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既”与“即”、“拨”与“拔”、“休与“体”等字形容易发生混淆,以致于在书写时,老是把“既然”写成“即然”,把‘即使”写成“既使”;把“拔苗”写成“拨苗”,把“挑拨”写成“挑拔”;把“休息”写成“体息”。怎样才能让学生巧妙区分这几个字?通过长期教学探索,本人终于找到了医治这“疑难病症”的“妙方”:“既”的右边部首是四画,而这个字的声调是第四声;“即”的右边“卩”有两画,恰巧这个字的声调第二声。我把这个规律欣然告诉学生后,大家如获至宝。一个经常写错字而被称为“错别字大王”的学生明白这一特点后激动地说:“以后我再也不用为写错这俩字犯愁了,真是太好了!”又如,学生老是把“休息”写成“体息”,于是课堂上我启发学生:“‘体’是由‘人’和‘本’组成的,人本来就要‘身体’好才有力气。‘身体’差了,就该‘休息’”。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识字教学中,我们要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张场,创新潜能得以彻底释放,教学活动中就不能仅仅简单地把生字教给学生,而是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引领者”,积极地为学生主动识字提供条件,引领学生主动寻找识字的一些规律,支持学生的自主发展。

(作者单位: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周家地小学)

责编 / 李富霞

上一篇:谈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同生共构 下一篇:在阅读教学中生成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