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护患矛盾,加强住院病人的心理护理

时间:2022-10-03 12:22:56

调节护患矛盾,加强住院病人的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9-0229-01

随着心理学理论的普及及临床医学实践的不断深入,护理心理学由以往的如何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转到注重护士的心理素质培养上来。但由于住院病人和护士双方所处的社会地位,心理需要,心理品质不同,观察分析,处理问题的角度不同,在相互接触和交往中就会产生种种矛盾。它不仅直接影响了医患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医疗效果,而且还是护理人员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的沟通障碍。因此,研究矛盾产生的根源,寻求解决矛盾的途径是我们更好地搞好心理护理,提高护理管理的关键所在。

1 护患间的矛盾

1.1 病人情绪不佳与护士态度冷漠的矛盾 住院的病人生理,心理都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尤其危重病人,表现出更为不良的心境,如紧张,恐惧,躁动不安,术后怕伤肢不能恢复正常功能,护理人员表现若无其事,冷漠生硬的态度,这就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1.2 病人多问与护士少答的矛盾 由于病人缺乏医药卫生方面的知识,对于疾病的性质,病情病程的发展变化,治疗的动向及预后情况不甚了解,因而入院后总是喜欢围绕自己的疾病向护理人员提出许多问题,这是对其信任和依赖的反映。但是护理人员接触病人多,工作量大,时间精力有限,或由于护士的知识深度不够,从而表现出厌烦,多问少答,问而不答或搪塞病人,病人就会埋怨护士冷漠,因此就形成了矛盾。

1.3 欠款与及时用药的矛盾 病人住院后,逢开药日,计账员就把处方打回到患者手上,病情较重者就不能及时用药,因而家属牢骚不断而形成的矛盾。

1.4 要求护理与希望护理的矛盾 病人住院后轻病人生活能自理,重病人在生理上体质虚弱,心理上情感脆弱,思想依赖性强,希望得到护士的亲自护理,但由于护理人员少,工作量大,及时抽不出时间对病人进行更为细致周到的生理心理护理,希望病人及家属能自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理形成了深刻的矛盾。

1.5 不良嗜好与责任心不强的矛盾 由于住院病人职业,年龄,性别,性格,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心理需求各不相同,从而形成的一些不良嗜好,有些护理人员对其监管不严,不一视同仁,影响了医院的病房管理工作制度,就形成了这样一种特殊的矛盾。

2 产生矛盾的原因

2.1 护理人员对病人的心理特点 护理人员对病人的心理需求了解不够,只着重于生理病理上。而忽略与病人的心理沟通。

2.2缺乏同情心,责任心不强 有些护理人员因为工作中司空见惯了重病人,漠视一切疾病,缺乏因有的同情心。

2.3 护理理论知识浅薄 由于专业知识不够全面,没有更新新的护理理论,对一些突发事件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延误了病情。

2.4 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 对治疗过程负有的责任不明确,只是机械的执行医嘱,没有敏锐的观察力,和高度负责的精神。

3 解决矛盾的方法

3.1 护理人员应具有同情心,怜悯心,真诚之心,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视病人如亲人。在做好责任制护理和心理护理的基础上,主动为病人分忧解难。与病人交谈时要诚恳,注意自己的举止,言谈和行为,尊重病人的人格。对病人具有诚挚深厚的感情。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病人的心理需求和人格心理,才能解决病人出现的怪异行为特点,缓解这种矛盾的激化。

3.2 热爱岗位,不断学习掌握护理学领域中的新知识,更新护理理念。由于住院病人对陌生环境不适应,又受到病痛的折磨,由于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和依赖,就会毫无顾忌地向护士咨询和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各种问题。护士要对病人的问题耐心的解答,同时应该指导家属如何更好的照顾病人,帮助病人解除生理。心理上的痛苦。

3.3 完善财会管理制度 计帐人员应提前通知欠款的患者及时催款,护理人员协助其把好关,对拒不交款的患者要耐心劝导,解释医药的开支情况,对于家境困难的的患者帮助寻求各种社会慈善途径,解决其的医药费用,为康复计划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

3.4 高度负责的精神 对于病人的不良行为,习惯,嗜好要及时介入干预,向其及家属宣传各项住院的规章制度,讲解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对疾病治疗的影响及严重的危害,让病人深刻认识到“三分治,七分养”的重要性。帮助病人及早的恢复健康。

护理人员只有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掌握病人的心理特点,克服自身的不良情绪,增强自我的调控能力,才能正确有效地解决住院病人与护理工作者的矛盾。

作者单位:350007 福建农林大学

上一篇:延长血液透析患者动一静脉内瘘使用寿命的护理... 下一篇:介入栓塞术治疗胎盘植入疾病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