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区农田水利现状及思考

时间:2022-10-03 12:20:29

闵行区农田水利现状及思考

摘 要:随着闵行区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用地面积逐年减少,所保留的农田已逐渐成为都市中的田园,但农业在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及促进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仍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大力发展绿色、生态的都市农业和与之配套的高标准农田水利已成为必然趋势。

关键词:都市农业 农田水利 现状 思考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3-085-02

闵行区地处上海市中心城区的西南部,区域总面积372.73km2,现辖9个镇,3个街道,1个市级工业区,在水利分片上分属“淀北片”、“淀南片”、“浦东片”三个控制片,现有耕地面积约5754公顷。随着闵行区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用地面积逐年减少,所保留的农田已逐渐成为都市中的田园,但农业在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及促进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仍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大力发展绿色、生态的都市农业和与之配套的高标准农田水利已成为必然趋势。

1 农田水利现状

解放以来,闵行区围绕农田防洪、除涝、降渍、灌溉,开展的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在堤防建设和河网整治、低洼易涝地治理、水利大控制建设、农田灌溉工程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绩,基本形成了防洪、排涝、灌溉骨干工程体系,在农田水旱灾害防治和保障农业高产、稳产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促进了农业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1.1 农田灌溉工程现状

截止2010年底,全区拥有固定灌溉泵站129座,装机3030kw,控制灌溉面积1758.3公顷。全区现有大田作物大都采用低压管道输配水,还有少量农田采用明渠输配水,主要集中在浦江镇、马桥镇。全区现有灌溉管道总长267.8km,衬砌明渠24.0km,土质明渠51.6km。全区共发展设施菜地喷灌面积380.5公顷,菜地微灌面积44.2公顷。其中菜地喷灌面积:浦江镇210.3公顷、华漕镇170.2 公顷;菜地微灌面积:浦江镇30.9公顷、华漕镇13.3公顷。

1.2 全区河道现状

全区共有河道1420条段,总长1158km,其中市管河道8条段,总长70.6km;区管河道18条段,总长167.6km;镇管河道188条段,总长408.2km;村宅河道1206条段,总长512.1km。

1.3 农田排涝泵站

全区现有农田排涝泵站17座,30台套,共1090kw。

2 农田水利建设面临的问题

经过多年不断发展,全区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有了很大的完善,基本适应了防汛排涝要求,但是与闵行区现代都市农业发展需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现有工程老化失修

现有农田水利工程相当一部分已达到规定使用年限,尤其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一段时期内,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主体不明确,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逐步取消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后,农民群众的投工投劳数量大幅度减少,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呈下滑趋势,很多农田水利工程不能得到有效更新。

2.2 农田零散分布,灌区规模偏小

由于闵行区城市化进程较快,建设用地不断挤占农田,加之镇村级河道、沟塘凌乱,居民点、建设用地分散、零星分布,导致农田零散,灌区规模偏小,一方面影响了耕地规模经营和土地集约利用;另一方面,也不利于灌排系统、道路系统等农田基础设施的标准化布局,交叉建筑物偏多,泵站控制灌溉面积偏小,单位面积灌排基础设施配套投资高;同时也不利于农机耕作,影响农业生产条件。

2.3 村宅河道凌乱且淤积严重,引排水不畅

村沟宅河分布凌乱,是影响基本农田标准化、规模化的主要制约因素,而其中自然形成的断头浜、呆塘较多,加之河沟边坡坍塌淤积严重,现有村级河道普遍存在蓄水容量不高,连通性差,引排不畅,有毒物逐年积累,自净能力不高等现象,尤其是汛期,农田的河沟排水不畅是目前许多已建成的设施粮田和设施菜地存在的主要问题。

2.4 涝渍灾害防御能力不高,田间排水设施有待完善

闵行地势低平,地下水位较高,90%以上的地面高程在3.21~4.20m之间,据实测,3.40m高程的地面,地下水平均埋深只有0.60~0.80m,如加上土壤毛细管升水0.20m,则土壤中孔隙被地下水饱和的埋深只有0.40~0.60m,加之本地区多雨,春、夏、秋季的连阴雨和夏、秋季节的暴雨极易引起农田内涝和渍害。农田内部的田间排水系统不完善,根据调查,目前大多数农田内部田间沟系不配套或标准不高,每逢雨季,田面径流往往难以及时排出,地下水位居高不下,常常引起不同程度的农田涝渍灾害,对农作物尤其是旱作物和蔬菜影响较大,涝渍灾害是影响闵行区农业高产稳产的主要因素。

2.5 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对农田灌排设施配套提出新的要求

近年来,全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不断加快,传统的粮食种植面积逐年减少,特色果蔬种植面积逐年增加,随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特色高效农业、绿色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现有农田灌排基础设施已不能适应现代都市农业生产的需要。

(1)对农田除涝的标准要求提高了,如原来以种植稻麦等粮食作物为主的耕地调整为蔬菜基地后,排涝历时需要缩短一半以上,相应的排涝模数也要大幅提高;

(2)灌溉的精准化程度要求提高了,相对粮田,菜田的灌水频率较高,对灌水的及时性、灌水量控制要求也较高,需要有运行自如、管理方便的灌溉系统与之相配套;

(3)对水质和生态环境要求提高了,绿色生态农业除了要求在粮食、水果、蔬菜生长过程中严格控制化肥、农药使用外,对灌溉水质也有较高的要求,同时,良好的农田生态环境是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基础,而农田沟塘水域又是农田生态环境的主要载体,因此,灌排系统建设需要重视其生态环境功能,一方面,需要通过管理监测措施,控制各种污染排放,改善灌溉水质;另一方面,需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河沟的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

3 农田水利发展的思考

在未来构建现代生态田园化都市区,将是闵行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大力发展高标准的农田水利已成必然趋势。

3.1 大力推进农田规模化经营

农田规模化经营,有利于农田水利工程的运行、维护和管理,有利于工程效益的发挥。鉴于全区目前农村居民点分散、河网密度大、内部沟塘凌乱、灌区面积偏小的现状,在灌区范围和规模调整方面,应在水系规划框架的基础上,对灌区范围内的小河沟及坑塘进行填埋和平整,对农用地进行合理归并,通过土地整治,对现有小灌区进行整合,并对灌排设施布局和规模进行调整,根据调整控制灌溉面积进行泵站规模化改造,减少小机站的数量,降低工程运行管理费用,提高灌区建设的规模效应。

3.2 大力推进镇村级中小河道轮疏

针对灌区周边镇村级中小河道淤积严重水系连通不畅等情况,应大力开展河道轮疏工作,定期疏浚河道,沟通水系,增加灌区周边河道蓄水容量,改善灌区周边引排水条件,保证汛期农田积水能及时排出。

3.3 大力开展河道生态整治和截污纳管工作

多年来,闵行区一直重视水环境的治理和改善,但大部分河水水质仍维持在劣五类标准,特别是农村地区,由于污水配套设施不完善,很多污水直接排入河道,造成河道水质进一步恶化,为适应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要求,还需大力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和河道生态整治工作,改善河道水环境面貌,提高农田灌排水水质。

3.4 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针对闵行区农田水利工程设施老旧田间排水设施不完善等情况,政府需进一步加大投入,特别是对已形成一定规模的灌区,加快推进符合现代都市农业要求的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建设。

参考文献:

[1] 闵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S].

[2] 闵行区水务“十二五”规划[S].2011.

[3] 闵行区水务规划(水利篇([S].2005.

[4] 闵行区现代都市型生态农业发展总体规划[S].2010.

[5] 闵行区镇村级中小河道轮疏规划[S].2012.

上一篇:纤维混凝土喷浆技术在深部软岩巷道的应用 下一篇:优化配电网络以提高配网10kV线路的供电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