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上的北上广

时间:2022-10-03 11:00:49

中国正快步迈入汽车社会,截至2012年年底,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为1.2亿辆。蓬勃发展的汽车产业已成为当前扩大内需的重要阵地。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城市,汽车数量及品牌种类均首屈一指,而伴随着汽车消费量的猛增,也引发了诸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引起了市民的广泛关注。为了解北上广居民对汽车消费及其所引发社会问题的看法,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于2013年5月对北京、上海、广州共1500位市民进行了民意调查。

市民有支持国车理念,但实际多选购外国品牌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产品牌走上了历史舞台。对于本国品牌的汽车,多达66%的受访者认为“越来越好”,认为“没变化”及“越来越差”的人合计只有18%。分析亦显示,家有本国品牌车者,认为“越来越好”的人更多,高达80%,远比家有外国品牌车和无车者多出近20个百分点。调查还发现,对于“民众应买本国品牌汽车来支持民族经济发展”的说法,75%的人表示认同,不认同者仅17%。有意思的是,年龄越大者认同比例越高,60岁以上的老年人认同比例高达86%,比19~30岁的年轻人多出近20个百分点;而学历越高者认同比例越低,初中及以下低学历者认同比例达84%,本科及以上高学历者认同比例则为66%。

从受访者自身来看,如果要购买一辆汽车,近半数市民(49%)表示“本国、外国品牌都考虑”,“只考虑本国品牌”的人也不少,为28%;而“只考虑外国品牌”的人仅12%。中老年人和老年人在购车时更倾向选择本国品牌,表示“只考虑本国品牌”者分别达43%和56%,明显高出其他年龄段者10个百分点以上。

据受访者观察,较多人认为当前民众实际购车时“更多选择外国品牌”,比例为40%;而认为“更多选择本国品牌”的人不到两成;另有24%的人认为“都差不多”。据美国民调机构盖洛普2010年调查显示,美国受访者购车选择以“本国、外国品牌都考虑”为主,比例达57%;“只考虑本国品牌”的较多,为36%,而“只考虑外国品牌”甚少,为6%,可见,美国人更倾向于选择本国品牌车,而北上广市民显然更为讲求实际(见下图)。

市民多感汽车污染严重,认为影响生活和健康

在机动车总量飞速增长的同时,随之而来的城市污染问题亦受到了北上广市民的关注。调查主要围绕汽车造成的“废气”、“噪音”、“光污染”和“车内空气污染”四类污染开展,结果显示:认为本地存在这四类污染的受访者比例均超过九成。

从污染程度来看,市民对汽车废气污染的认同度最高,多达83%的受访者认为污染“严重”和“比较严重”(以下简称“严重比例”),其中明确表示“严重”的就达50%。

汽车噪音污染和车内空气污染次之,污染严重比例分别达61%和49%,远超不严重比例;车头灯、远光灯等光污染也不轻,严重比例为37%(见表1)。不同人群方面,认为汽车废气污染和车内空气污染严重比例差异不大;但对噪音污染,公交出行的人中,认为污染严重者更多,达63%,较驾车者多出9个百分点;而驾车出行的人中,认为车头灯、远光灯等光污染严重者较多,比例为40%。

调查显示,多达81%的受访者认为汽车污染已对生活造成了不良影响,其中以“有一些影响”为主,比例达53%,而“有严重影响”的比例也不低,为28%;“没有影响”的仅17%。

在生活受影响的市民看来,汽车废气污染影响最大,被选比例达92%;其次是噪音污染,比例为57%;车内空气污染和车头灯、远光灯等光污染的被选比例也较多,分别为44%和39%。

市民多认为行车礼让精神不足,常见争行抢道

文明行车是一个城市文明的重要体现。本次调查显示,高达88%的受访者认同“礼让精神是行车驾驶文明的核心”这一观点。具体来看,不论高收入还是低收入,高学历还是低学历,受访者观点普遍一致,认同的比例基本超过八成,尤其是自己驾车的市民,表示认同的更高达90%。

市民多认为司机礼让意识有所提高,但仍有近七成人认为“不足”。对于本地司机的礼让意识,有42%的市民认为有“提高”的趋势;而认为“没变化”的也较多,为39%,还有13%的人认为“降低了”。虽然呈进步趋势,但多达69%的人认为本地司机礼让精神“不足够”,远高于认为“足够”的22%。本科以上的高学历者中,最多人认为司机礼让精神“不足够”,比例高达77%,高于初中及以下学历者达25个百分点。

多数市民常见汽车争行抢道,认为车主缺乏修养和执法不严是主因。对于汽车争行抢道的现象,受访市民表示“常见”的比例多至75%,认为“不常见”的只有21%。对于汽车争行抢道的原因,市民认为主要是“车主缺乏修养”,比例达63%;其次是“执法不严”,比例为56%;而“社会急躁心理的影响”和“宣传教育不足”的比例也较高,分别为48%和39%,尤其是高学历者,持这两种看法的比例分别达63%和45%,明显高出其他学历者(见表2)。

过半市民认为开豪车是炫富行为

近年来,豪华汽车(以下简称“豪车”)引发交通事故及肇事后车主行为恶劣的事件越来越多。对此,北上广市民又有哪些具体感受呢?

五成市民不认同拥有豪车是社会地位的象征。对“拥有豪车是社会地位的象征”这一说法,半数受访者表示“不认同”,比例为51%;表示“认同”的比例也不低,为40%。对于开豪车与普通车的差别,多数市民认为“没差别”,比例达64%,认为开豪车“更受人尊敬”的只有12%,还有12%的人认为“更受人鄙视”。分析发现,本科及以上的高学历者和19~30岁的年轻人,对豪车的地位象征最不认同,比例分别为64%与60%;认为开豪车与普通车没差别的比例也更高,达70%与71%。

过半数人认为开豪车是炫耀财富和地位的行为。对“开豪车是一种炫耀财富和地位的行为”这一说法,表示“认同”的受访者比例为54%,明显多出“不认同”的比例17个百分点。尤以低收入者“认同”开豪车是炫耀的比例最高,达62%,较高收入者多出10个百分点以上。

对豪车车主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市民评价以“一般”为主。对豪车车主的行车文明修养,半数市民评价“一般”,达57%;评价“差”的比例为16%,评价“好”的比例仅为11%。

(作者单位: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

上一篇:北京进入“智慧”时刻 下一篇:文化统计的国际顶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