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县瓮溪镇水稻稻纵卷叶螟虫情监测报告与浅析

时间:2022-10-03 10:46:29

思南县瓮溪镇水稻稻纵卷叶螟虫情监测报告与浅析

[摘 要]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alis,Guenee),属鳞翅目,螟蛾科,以幼虫吐丝纵卷稻叶并匿居其中取食叶肉为害,严重影响水稻光合作用,减少干物质积累,空瘪粒增加,千粒重下降,致使水稻大幅减产。

[关键词] 思南县 稻纵卷叶螟 发生原因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4-0072-01

一、概况

瓮溪镇地处思南县东侧,位于东经107°56'30″至108°5'41″,北纬27°31'50″至27°41'17″,平均海拔787m,年均气温14.5℃,年降雨量1500~2000ml,无霜期300天左右,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水稻是我镇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常年面积1.4万亩以上,常年产量占到全镇粮食总产的45%以上。

二、全年稻纵卷叶螟发生危害实况

按贵州省测报标准(DB52/T395-2005)划分,稻纵卷叶螟在我镇年发生五代,主要以第三、四代、第五代对我镇水稻造成危害,第四代为主害代,第二代和六代在我镇水稻上零星发生或基本不造成危害。

1.成虫发生期及发生量

1.1秧田成虫始见期

中稻秧田赶蛾于5月10日始见,比去年提前1天,比10年推迟2天;始见日平均亩蛾量为7.4头,是去年的1.6倍。

1.2大田各代蛾峰期及蛾量

第三代稻纵卷叶螟在6月中旬以前没有一个明显的峰期,最高田块亩蛾量为50头,加权平均亩蛾量为26.7头。

第四代稻纵卷叶螟于6月29日~7月5日有一发蛾峰期,峰期各类型田加权平均亩蛾量为312.5头,最高田块(早栽类型田)亩蛾量为389.2头,峰日7月2日平均亩蛾量为408.51头。第二峰期于7月12日~7月16日,峰期各类型田加权平均亩蛾量为876.5头,最高田块亩蛾量为1720头,峰日7月15日平均亩蛾量为1105.6头。

第五代田间蛾峰期为8月10日~13日,期间各类型田加权平均亩蛾量为687.6头,最高田块亩蛾量达2750头,峰日12日平均亩蛾量为956.4头。

2.各代幼虫发生危害实况

今年我镇稻纵卷叶螟发生情况与去年相当,第三代中等偏轻发生(2级),第四代中等发生(3级),第五代中等偏轻发生(2级)。

2.1第三代幼虫发生概况

第三代稻纵卷叶螟二、三龄幼虫高峰期出现在6月20日~6月23日,6月20日查,各类型田加权平均百丛虫量为14.0头,是去年同期的0.59倍,最高田块为32.0头/百丛;平均卷叶率为0.45%,最高田块卷叶率为1.01%。6月23日普查,瓮溪村和桅杆村各类型田加权平均分别为百丛虫量为22.8、53.8头,最高田块为64.0、72.0头/百丛,;平均卷叶率为0.87%、18.1%,最高田块卷叶率为1.94%、2.59%。三星村各类型田加权平均分别为百丛虫量为7.6头,最高田块为18.0头/百丛,;平均卷叶率为0.37%,最高田块卷叶率为0.72%。司都坝村坝区各类型田加权平均分别为百丛虫量为42.0头,最高田块为74.0头/百丛,;平均卷叶率为1.42%,最高田块卷叶率为2.15%。25日查平均百丛残留虫量为13.6头,是去年同代残留虫量的0.56倍。

2.2第四代幼虫发生概况

表1 第四代稻纵卷叶螟幼虫盛期为害情况

第四代稻纵卷叶螟低龄幼虫高峰期为7月18日~7月23日,峰期平均百丛虫量为25.8头,是去年同代的0.45倍,虫量最高田块达46.0头/百丛;峰期内平均卷叶率为1.95%。7月28日进行残留虫量调查,平均百丛虫量为15.9头,是去年的0.56倍。

2.3第五代幼虫发生概况

第五代稻纵卷叶螟二、三龄幼虫高峰期为8月6日~10日,峰期平均幼虫量为11.9头/百丛,最高为25.8头/百丛;平均卷叶率为0.52%,最高田块卷叶率为1.92%。

表3 第五代稻纵卷叶螟幼虫为害盛期调查结果

3.卵量调查结果

于6月25日进行第四代稻纵卷叶螟卵量调查,各类型田加权平均百丛有效卵量为427粒,最高田块为662粒/百丛;7月26日对第五代卵量进行调查,平均百丛有效卵量为215.2粒,最高田块达444.3粒/百丛。

三、稻纵卷叶螟发生原因浅析

今年我镇稻纵卷叶螟中等偏重发生,与今年的异常气候有着重要的关系,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温湿度

成虫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22~28℃,卵发育的最适温度是24~30℃,幼虫生长最适温度为23~30℃。1~2月份气温正常。3月至4月上旬份比常年气温略高,4月中旬至5月上旬雨水略偏少,影响春耕延迟,不利于稻纵卷叶螟迁入与栖息繁殖。5~6月份雨水偏少,温度25℃左右,适宜第三代和第四代稻纵卷叶螟的迁入。7、8、9月份有持续干旱天气,日均温在32℃以上,不利于第五代稻纵卷叶螟的生长及发育。

2.防治技术关系

稻纵卷叶螟发生具有世代重叠现象,这增加了防治的难度,多数农户见虫施药,往往错过了最佳防治时期,且更多农户采取一次施药,防治效果较差。

参考文献

[1] 李保同,石庆华,方加海,潘晓华. 无公害水稻生产的病虫草调控技术及其效应的研究[J]. 应用生态学报. 2004(01)

[2] 范仰东,莫小平. 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幼虫的田间效果[J]. 昆虫知识. 2003(06)

上一篇:高山玉米丰产栽培技术 下一篇:浅谈伽师县温室辣椒的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