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肺结核患者中的意义

时间:2022-10-03 10:43:23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肺结核患者中的意义

【摘要】 目的 评价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和超敏C-反应蛋白(CRP)在肺结核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确诊为肺结核(TB)和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肺炎(CAP)患者各80例作为研究对象, 入院后均抽取空腹血化验血常规、超敏C-反应蛋白, 并分析在两组患者中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淋巴细胞比率(NLR)、hs-CR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结核杆菌是引起社区感染性肺炎的重要原因, 但早期诊断困难。研究表明, NLR在疟疾的诊断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CRP作为机体重要的炎症指标, 在联合检测NLR和CRP的研究文献少, 本研究在于联合检测NLR和CRP在肺结核的诊断方面中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确诊为CAP和TB患者各80例。CAP组男45例, 女35例, 平均年龄75岁, TB组男41例, 女39例, 平均年龄54岁;两组患者的持续症状、咳血、发热、咳嗽、夜间盗汗和体重减轻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治疗前抽血检验患者白细胞(WBC)、CRP、中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和计算出NLR值。肺结核诊断标准:按2000年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制定的“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 气管镜或是痰菌检测抗酸杆菌阳性;胸水中ADA>70 IU/dl, 以淋巴细胞渗出为主, 病变位于结核好发部位。细菌性肺炎诊断标准:影像学提示肺部有渗出片状影, 且经过抗生素治疗后复查肺部病变完全消失;痰菌检查和细菌培养未检出结核杆菌;排除病毒引起的肺炎。排除标准:入院前24 h内应用过抗生素治疗;长期服用小剂量激素的患者;血液系统疾病、慢性炎症状态、近1个月来有过放疗和化疗病史患者、肺栓塞、肺水肿、肺癌患者。

1. 3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持续症状>2周的CAP组为9例, TB组48例, 咳血症状CAP组为6例, TB组10例, 发热症状CAP组为72例, TB组33例, 咳嗽症状CAP组为57例, TB组68例, 夜间盗汗症状CAP组为12例, TB组25例, 体重减轻CAP组为2例, TB组24例;两组各项指标比较情况分析 TB组的WBC为(7.25±2.52)×109/L明显低于CAP组的(14.31±6.75)×109/L, TB组的中性粒细胞为(4.71± 2.25)×109/L明显低于CAP组的(12.63±6.50)×109/L;TB组的淋巴细胞为(1.62±0.68)×109/L明显高于CAP组的(1.08±0.56)×109/L;NLR在TB组(3.76±2.41)明显低于CAP组(14.68±9.81); TB组的CRP为(6.72±7.58)mg/dl明显低于CAP组的(18.35±10.62)mg/dl, 以上数据得出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由于目前肺结核的发病率逐年攀升, 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肺结核显得尤为重要[1], 然而通过病史、查体和放射影像检查等传统的手段来诊断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寻求一种快速有效的实验室检查项目。作者的研究表明, NLR在早期诊断结核性肺炎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在对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肺炎研究时发现NLR在所有肺炎患者中均有增高, 其中死亡患者中NLR值明显高于预后较好的患者, 经ROC分析表明, NLR的AUC值明显高于中性粒细胞、白细胞、淋巴细胞和CRP,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7是预测菌血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由于上述两种指标检测方便且较为经济, 因此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 黄承乐.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评价肺结核临床疗效中的价值.中国医药导报, 2011(26):212.

[收稿日期:2014-07-24]

上一篇:怎样让学生成为物理课的探究者 下一篇:阿奇霉素与匹多莫德联合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