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IM:构建智能化数据中心

时间:2022-10-03 09:08:16

DCIM:构建智能化数据中心

如今的数据中心在规模、密度和复杂性上都有所增长,企业寻找更有效的工具来降低成本,同时提高操作性能,节约能源,并最大化员工生产力。基于此,DCIM,即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Data Center Infrastructure management)的概念应运而生。

DCIM是指将IT和设备管理结合起来对数据中心关键设备进行集中监控、容量规划等进行集中管理。这个概念的提出,融合了数据中心机房与IT,原本泾渭分明两个市场。机房关注的是UPS、空调、机架、布线和柴油发电机等,而IT关注的服务器、网络和存储,以及软件平台与应用, 虽然关系极为密切,但基本上极少往来。通过软件、硬件和传感器等,DCIM提供一个独立的管理平台,对数据中心IT设备和基础设施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

根据产业分析机构Gartner估计,DCIM当前的市场规模价值为4.5亿美元,到2016年有望增长至17亿美元。可以预计,DCIM将代表IT发展的一个新时代,将成为衡量数据中心管理水平的标志。

降低能耗和运营成本

随着企业运营支出的飞速上涨,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已将数据中心视为一条同时节省资本支出和运营支出的可行途径。这其中的秘诀在于DCIM软件。先进的DCIM工具能够延长现有数据中心物理基础设施的寿命,简化规划与运营流程、降低机构与IT的能耗,并支持主动监控,从而降低成本、确保企业正常运行。

根据Gartner的报告显示,数据中心的能源消耗占总运营成本高达25%。2011年,美国数据中心的耗电量约占全国总耗电量的2%,占全世界总耗电量的1.3%。但是在我国,2011年数据中心共消耗了700亿度电,占全国总耗电量的5%,数据中心能耗情况更加严重。2011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针对数据中心的能耗问题提出明确要求:到2015年,国内数据中心PUE值需下降8%。而这8%看似是一个很小的数字,但是PUE降低1%就需要对IT设备能源消耗、UPS转化能源消耗、制冷系统能源消耗等数据中心不同层面、不同设备进行更好的节能措施。

所以是时候对数据中心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了。目前,业内普遍认为,DCIM代表了数据中心管理的发展方向。因为它能够从资产、容量、变更、电源、环境、能源等多方面对数据中心进行全面的管理。

有调查报告称,DCIM已经被证明能够降低20%的运营成本。其他研究机构数据也表明,DCIM解决方案可将部署新服务器的时间最高缩短50%,延长数据中心的寿命至少五年。DCIM的出现可以说极大地缓解了数据中心整个生命周期的运维成本,所以DCIM成为当下数据中心建设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那么DCIM到底是如何保证数据中心运行在正确的轨迹上的。

首先在设计阶段,DCIM提供了基础设施设计重要的信息。帮助在数据中心确定服务器的最佳位置。没有这些信息,数据中心管理人员必须依靠猜测作出如下关键决定:多少设备可以放置在一个机架。设备太少,则浪费了数据中心宝贵的资源(空间资源、电力资源和冷却资源);设备太多,则会由于超过可用的资源增大了关机的危险。

其次在运营阶段,DCIM可以帮助数据中心强制执行的标准流程。这些一致的,可重复的流程,可以减少操作错误,而操作错误所造成的系统停机多达80%。

在最重要的监测阶段,DCIM提供业务数据,包括环境数据、电力数据、和冷却数据。此外,DCIM也可以提供IT数据,如服务器资源。这些数据可以用来在超过阈值时,提醒管理,从而减少了维修时间,提高可用性。

最后在预测分析阶段,DCIM分析监测阶段投入到规划阶段的关键性能指标。容量规划在这一阶段进行决策。随着时间的推移,跟踪关键资源的使用情况。例如,在决定何时购买新的电力或冷却设备可以提供宝贵的借鉴。

可以说DCIM相关的解决方案可以直观地显示数据中心所有物理资产和逻辑资产的完整清单,表明机柜和数据中心的场地位置和机柜热负载。数据中心的管理人员利用DCIM,就能在实施任何可能严重影响数据中心性能变化的措施之前,建立复杂的假设场景,利用模型来模拟任何移动、添加或变化。然而DCIM并不是某一个厂商单独的概念,它是一个共同的共识,它是协助完成数据中心运行过程中的重要决策而形成的。企业只有精准地了解所拥有的资产,才能快速的制定出明智的决策,而DCIM刚好能实现这个目标。

整合IT和关键基础设施管理

在数据中心业务和设施快速发展的同时,相关的运维方式和工具却没有跟上步伐,导致诸多问题的产生,其中最常见的是IT和Facility分开管理。根据IDC 的报告,有58%的数据中心将IT设备和Facility设备的管理分成了不同的部门。这种现象在国内的三大电信运营商身上更加普遍。这种人为的组织架构划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人员管理和权责划分,但是却增加了部门之间的沟通成本,降低了数据中心运维的效率,甚至提高了数据中心发生事故的风险。

另外一个常见的问题是数据中心使用离散的管理工具。比如采用Excel进行资产和连接关系的管理,利用Visio或者AutoCAD进行数据中心的可视化建模,了解设备的存放位置,等等。这种管理方式虽然相对简单、成本低廉,但是却带来了多方面的问题。

相对于传统的数据中心,云时代的数据中心在架构设计上更加弹性化。为了满足业务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降低TCO,提高业务灵活性,云时代的数据中心采用了更多如虚拟化、模块化等技术,使得UPS和空调等基础设施和服务器、存储、网络等IT基础架构之间的匹配更加的困难。因此对数据中心管理者而言,更需要有一个统一的DCIM平台同时管理IT和基础设施,实时监控设备的容量、功耗、空间、承重等信息,从而防患于未然,提高数据中心的可靠性。

目前,随着人们逐渐认识到DCIM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厂商也开始提供DCIM的解决方案。客户在选择DCIM解决方案时除了要考察前面提到的功能价值之外,还要考虑厂商提供的是不是真正的平台化的DCIM解决方案。如果是通过集成不同的软件来达到所谓的DCIM功能,甚至不同功能软件之间还采用不同的数据库,这样的DCIM并不能为客户带来真正的价值。

另外,DCIM解决方案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靠于厂商的工程实施能力以及后期的服务能力,客户应该尽量选择一些大的知名的DCIM厂商。同时,客户还要随时关注DCIM的市场动态,了解DCIM发展趋势,比如在今年3月,艾默生宣布和IBM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将旗下DCIM解决方案Trellis和IBM的ITSM解决方案Tivoli进行深度整合,这预示着下一代数据中心管理系统中ITSM和DCIM将会更好地融合,甚至采用同一个配置管理数据库,从而最大程度提升客户价值。通过了解这样的前沿动态,客户能够做出更加科学的决策,从而选择适合于自身的DCIM方案。

声音

施耐德电气解决方案软件部副总裁 Soeren Brogaard Jensen

在兼顾效率和财务需求平衡的情况下,数据中心环境以往依赖独立的IT和基础设施管理工具,这就将IT经理、基建经理与公司高管团队隔离开来,并且令优化物理基础设施的工作变得非常困难。凭借StruxureWare数据中心管理平台2.0版,施耐德电气将提供一体化的数据中心管理方式,通过利用DCIM整合IT经理、基建经理与公司高管所需资源,从而使企业根据共享数据做出正确决策――帮助他们善用其效,尽享其能。

艾默生网络能源Trellis业务部总经理 叶雷霖

在数据中心中有基础设施厂商、中间件厂商和上层应用开发厂商,呈现多层次化的结构,他们相互之间要融合,在这过程中面临着IT厂商之间的鸿沟。DCIM能够对数据中心运营所依赖的IT基础设施(虚拟机、服务器和机架等)和设施环境(电源、制冷系统和环境等)组合提供全面的统一视图,它将硬件和软件整合于一体来管理数据中心的关键运营,从而提供高水平的决策和性能表现。

上一篇:二代身份证速印的应用突破 小处着手 提升大行... 下一篇:“营改增”后 规范化打印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