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F—1与IGFBP—3在未青春发育特发性矮小儿童生长激素治疗中的意义

时间:2022-10-03 08:55:09

IGF—1与IGFBP—3在未青春发育特发性矮小儿童生长激素治疗中的意义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在未青春发育特发性身材矮小(ISS)患儿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过程中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 观察组50例ISS患儿行国产rhGH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技术测定其治疗前及治疗7 d、1个月及6个月时的血清IGF-1和IGFBP-3水平。对照组为20例正常儿童。 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血清IGF-1、IGFBP-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 0.01或P < 0.05);观察组治疗7 d时血清IGF-1、IGFBP-3水平高于治疗前(P < 0.01);治疗1个月时接近高峰。治疗前血清IGF-1水平与治疗6个月后的GV、HtSDSCA、HtSDSBA呈负相关,治疗1个月时的IGF-1与治疗6个月后的GV、HtSDSCA、HtSDSBA呈正相关。 结论 血清IGF-1可以作为判断和预测GH对未青春发育ISS儿童疗效的指标。

[关键词] 特发性矮小;未青春发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生长激素

[中图分类号] R725.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33-0050-03

特发性身材矮小(idiopathic short stature,ISS)是指身高低于同种族、同性别、同年龄人群的平均身高-2SD或第3百分位以下,排除其他原因如慢性系统性、先天遗传代谢性、器质性、染色体异常或营养等所致的生长障碍。2003年6月美国FDA内分泌代谢委员会批准使用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ISS患儿,目前已有较多ISS患儿接受GH治疗,但由于ISS发病机制相当复杂,现有的临床试验对GH治疗ISS的疗效报道不一,且GH的费用较高,因此找到能够判断GH疗效的早期指标成为当务之急。现有研究已经表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可作为判断GH治疗GHD患儿疗效的可靠而敏感的指标[1],而其在ISS儿童的GH治疗中的意义至今少有报道。本文测定了未青春发育ISS儿童GH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的血清IGF-1和IGFBP-3水平,以探讨其在ISS患儿GH治疗疗效判断上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7月~2012年10月在我院儿童生长发育中心就诊的50例ISS患儿作为观察组,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5.0~9.9岁,平均(7.9±1.5)岁,符合如下标准:①采用我国2005年儿童身高标准[2],身高在同性别、同年龄健康儿童平均身高-2SD以下;②身材匀称;③甲状腺功能、肝肾心功能、血及尿常规均无异常;染色体检查无异常;④心理正常,无明显情感障碍,能正常摄食;⑤除外各种遗传代谢病或营养不良,除外慢性器质性疾病及宫内发育迟缓;⑥采用可乐宁或精氨酸行GH激发试验示峰值处于10 μg/L以上;⑦Tanner分期为Ⅰ期,男孩外生殖器G1期,女孩B1期,尚未进入青春发育期。随机抽取20例体检的生长发育正常的儿童作为对照组,年龄5.0~12.6岁,平均(8.4±2.3)岁,男10例,女10例。两组年龄及性别构成无显著性差异。

1.2 研究方法

对所有观察组患儿均给予国产rhGH治疗,rhGH由长春金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剂量:0.15 IU/(kg·d),睡前30 min皮下注射,疗程6个月。所有ISS患儿均于治疗前及治疗第7天、1个月及6个月时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4 mL,不抗凝,待血液充分凝固后,3000 r/min离心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技术测定血清IGF-1和IGFBP-3水平,试剂盒由美国DSL公司生产。对照组儿童亦采用上述方法测定血清IGF-1和IGFBP-3水平。另外在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分别测定其身高、体重、骨龄(BA,采用Greulich-Pyle图谱法),计算生长速度(GV)、按年龄的身高标准差积分(HtSDSCA)、按骨龄的身高标准差积分(HtSDSBA)。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所有资料进行正态分布检验(Kolmogorov-Smirnov检验和Shapiro-Wilk检验)及Levene方差齐性检验。治疗前后各项参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同时点重复测量数据采用一般线性模型的重复度量方差分析,两两间采用对比检验;两变量之间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治疗后生长效应

从表1可知,50例ISS患儿经6个月rhGH治疗后GV、HtSDSCA、HtSDSBA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均 0.05)。治疗期间及治疗6个月结束时50例患儿均未进入青春发育。

2.2 观察组血清IGF-1和IGFBP-3水平变化情况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前血清IGF-1、IGFBP-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 0.01或P < 0.05),见表2。治疗7 d、治疗1个月和治疗6个月时的血清IGF-1、IGFBP-3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 < 0.01);治疗1个月和治疗6个月时血清IGF-1、IGFBP-3水平均高于治疗7 d时(P < 0.01);治疗1个月与治疗6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2.3 观察组血清IGF-1和IGFBP-3水平与生长指标的关系

3 讨论

ISS一般是指暂无可认知的原因所致的身材矮小,也可称为正常矮小或非生长激素缺乏性矮小,其共同特点是在整个生长时期出现生长迟缓,因此在自然生长下大部分ISS儿童的最终成人身高将低于遗传靶身高,甚至未能达到正常平均身高;其相关问题已得到诸多儿科内分泌专业医师的密切关注。由于生长发育阶段儿童的生长迟缓主要表现为骨骼生长发育异常,而骨骼生长影响因素颇多,主要由甲状腺轴、性腺轴和GH-IGF-1轴调控,尤其是GH-IGF-1轴,在儿童生长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近年来国内外均有研究报道ISS患儿血GHBP水平及IGF-1水平低下[3-5]。ISS儿童存在IGF-1不足为ISS儿童的GH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但由于ISS病因各不相同,对ISS儿童采用GH治疗存在明显多样性[6]。目前国内外研究中有关ISS的GH疗效以肯定的意见居多[7-9]。本研究中未青春发育的ISS儿童GH治疗6个月后GV、HtSDSCA、HtSDSBA均得到明显改善,BA/CA改变不明显,亦无任何儿童治疗结束时提前进入青春发育,因此可以认为其疗效肯定。

ISS儿童在GH治疗后GV加快,HtSDS改善,这可能是由于治疗后超生理浓度的GH加强了对受体的刺激,促进肝脏IGF-1的合成,从而导致骨软骨细胞发育和生长。我们的资料显示未青春发育ISS儿童在GH治疗7 d时即出现血清IGF-1和IGFBP-3水平明显升高,治疗1个月时其水平明显高于治疗7 d时,而治疗6个月时与治疗1个月时的差异并不明显;由此可见,未青春发育期ISS儿童接受一定剂量的GH治疗时,血清IGF-1、IGFBP-3水平将逐渐升高,且在1个月时达到高峰,而后更长时间的治疗可维持此高水平。

目前已有较多关于rhGH治疗GHD患儿的研究,大都认为血清IGF-1、IGFBP-3水平的变化对判断GH治疗的疗效相对可靠、敏感。谢理玲等[1]观察到GHD患儿在GH治疗6个月时血IGF-1的浓度变化与GV呈显著正相关,在预测rhGH治疗GHD疗效方面有实用价值。李堂等[10]的研究发现GHD患儿在rhGH治疗前的血清IGF-1水平与治疗6个月及1年时的血清IGF-1水平呈显著负相关,治疗3个月时IGFBP-3水平变化与治疗6个月及1年时IGFBP-3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从而认为血清IGF-1和IGFBP-3水平可以预测rhGH治疗GHD的疗效。由于儿童ISS病因各异,GH治疗儿童ISS的结果亦不尽相同。Ranke等[11]对309例GHD和非GHD生长障碍患儿使用GH治疗至少1年的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发现GHD和非GHD组的基础血清IGF-1水平和治疗第一年的身高SDS变化呈显著负相关。Leschek等[12]的研究得出了一个身高增长模型,表现为较低的基础身高SDS、较低的基础IGF-1水平、较低的治疗前生长速率和骨龄明显落后的儿童,其身高在GH治疗过程中增长更多;Kamp等[13]对尚未治疗的青春期前ISS患者随机给予小剂量、中等剂量或高剂量[(17~68)μg/(kg·d)]的GH治疗,并进行比较,发现高剂量GH治疗后IGF-1的变化与第一年生长反应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显示未青春发育ISS儿童行GH治疗前的血清IGF-1水平、治疗1个月时的血清IGF-1水平变化值均与治疗6个月时的生长指标GV、HtSDSCA和HtSDSBA呈显著负相关,GH治疗7 d时的血清IGF-1水平变化值与治疗6个月时的HtSDSCA亦呈显著正相关,由此我们认为GH治疗前的血清IGF-1水平、治疗7 d及治疗1个月时的血清IGF-1水平变化值均有助于未青春发育ISS儿童GH治疗的疗效判断。虽然在GH治疗过程中,ISS儿童的血清IGFBP-3水平亦出现相应的变化,但治疗前的血清IGFBP-3水平、治疗7 d及治疗1个月时的IGFBP-3水平变化值与治疗6个月时的生长指标GV、HtSDSCA及HtSDSBA均无显著相关,说明血清IGFBP-3水平及其动态变化对判断GH治疗的疗效并无特殊价值。

综上所述,在未青春发育ISS儿童的GH治疗中,动态监测血清IGF-1水平,对判断和预测其疗效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谢理玲,柯江维,杨玉,等. 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在矮小症儿童诊断和疗效判断中的价值[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23(20):1604-1606.

[2] 李辉,季成叶,宗心南,等. 中国0~18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的标准化生长曲线[J]. 中华儿科杂志,2009,47(7):487-492.

[3] Davila N,Moreira-Andres M,Alcaniz J,et al. Serum growth hormone-binding protein is decreased in prepubertal children with idiopathic short stature[J]. J Endocrinol Invest,1996,19(6):348-352.

[4] Johnston LB,Pashankar F,Camacho-Hubner C,et al. Analysis of the intracellular signalling domain of the human growth hormone receptor in children with idiopathic short stature[J]. Clin Endocrinol (Oxf),2000, 52(4):463-469.

[5] 张艳玲. 特发性身材矮小儿童血清胰岛素生长因子-1的测定及临床意义[J].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1):2298-3000.

[6] Goddard AD,Dowd P,Chernausek S,et al. Partial growth-hormone insensitivity: the role of growth-hormone receptor mutations in idiopathic short stature[J]. J Pediatr,1997,131(S1 Pt 2):S51-S55.

[7] Hintz RL,Attie KM,Baptista J,et al. Effect of growth hormone treatment onheight of children with idiopathic short stature. Genentech Collaborative Group[J]. N Engl J Med,1999,340(7):502-507.

[8] 吴瑾,向承发,雷明雨,等. 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症疗效分析[J]. 华西医学,2009,24(4):856-857.

[9] Finkelstein BS,Imperiale TF,Speroff T,et al. Effect of growth hormone therapy on height in children with idiopathic short stature: a meta-analysis[J]. Arch Pediatr Adolesc Med,2002,156(3):230-240.

[10] 李堂,张颖,陈志红,等. IGF-1、IGFBP-3在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诊断和疗效判断中的应用[J]. 山东医药,2006,46(23):15-17.

[11] Ranke MB,Schweizer R,Elmlinger MW,et al. Relevance of IGF-I, IGFBP-3, and IGFBP-2 measurements during GH treatment of GH-deficient and non-GH-deficient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 Horm Res,2001,55(3):115-124.

[12] Leschek EW,Rose SR,Yanovski JA,et al. Effect of growth hormone treatment onheight in peripubertal children with idiopathic short stature: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J]. 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4,89(7):3140-3148.

[13] Kamp GA,Ouwens DM,Hoogerbrugge CM,et al. Skin fibroblasts of children with idiopathic short stature show an increased mitogenic response to IGF-I and secrete more IGFBP-3[J]. Clin Endocrinol (Oxf),2002,56(4):439-447.

(收稿日期:2013-09-04)

上一篇:瘢痕子宫妊娠中晚期引产方法的研究进展 下一篇:CTU在输尿管梗阻鉴别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