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出青色 鸭戏莲塘

时间:2022-10-03 08:28:56

宋代是耀州窑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青瓷是此时烧制的主要品种,造型丰富、式样精巧,被誉为“北方青瓷之冠”。此时的装饰手法以刻花、印花为主,刀锋犀利遒劲,线条流畅奔放,体现了耀瓷制作的最高水平。而其装饰题材之丰富,组合形式之多样,使得耀州青瓷名扬四海,在中国陶瓷史上谱写了辉煌的篇章。

宋代耀窑青瓷装饰纹样题材有二百余种,大致分为植物类、动物类、人物类、山石流云水波类、几何纹样类、文字类等,体现了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人文理念。其中动物类纹样更是宋代耀瓷装饰的重要题材,大至飞禽走兽,小到鸭鱼蜂蝶都有表现。鸭纹是其中颇为常见的一种。在青瓷碗、盏、盘、碟、温碗、盏托、盆、熏炉盖等器物上都有表现,有“荷塘游鸭”、“水波鸭纹”、“双鸭戏莲”、“鸭戏鸳鸯”、“鱼鸭戏莲”等。还有在盘的底心印缠枝梅花,周围印水波莲叶游鸭图案、水波博古插花及游鱼游鸭,构图形式灵活多样,寓意深刻。

以下几件器物则是鸭纹装饰的典范之作:

青釉印花莲鸭纹碗(图1)2003年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红土镇东王村窖藏出土。口径14.3厘米,足径3.3厘米,高4.3厘米。圆唇,敞口微撇,斜腹,小圆底,圈足。通体施青釉,釉色青绿,玻璃质感强,足端刮釉,露胎处呈火石红色。碗内沿下方印一周缠枝纹,腹壁印水波、莲花、莲蓬、双鸭。鸭子体态丰盈,游弋于水波之间,嬉戏玩耍,美态尽显;莲叶微卷,生动逼真;莲花与莲蓬相互致意,仿佛能够彼此交换眼色。水草丰美,水鸭恰然,一幅生动的“鸭戏莲”画面跃然于碗内。

青釉印花水波鸭戏鸳鸯纹碗(图2)1993年黄堡镇耀州窑遗址出土。口径10.5厘米,足径3.5厘米,高4.8厘米。此碗敞口,弧腹,小圆底,圈足,口沿至腹部有六条凸棱。碗内底部印折枝花卉纹,纹外刻一周弦纹,腹壁印水波莲鸭、鸳鸯、茨菰,沿下印缠枝纹,碗的外壁口沿下方也刻一周弦纹。通体施青釉,釉呈橄榄绿,釉质明亮光润。碗底的折枝花卉奔放盛开,细腻的水波呈现出平静旖旎的风光;两只水鸭恣意嬉戏,首颈相对,遥相呼应;鸳鸯的姿态也是灵动尽显;莲花、莲叶、茨菰形象丰满,细致入微。整个画面浑然一体,真切自然。

青釉印花鸭戏鹅纹盏(图3)1986年黄堡耀州窑遗址出土。口径10.8厘米,足径2.4厘米,高4.7厘米。敞口,斜腹,圜底,小圈足,青绿的釉色略带黄色。碗的外壁刻一周弦纹,碗内腹壁印荷塘游鸭、游鹅、鸳鸯,呈三分法均衡分布,以水波作底纹;尖圆形的碗底还饰有一条小鱼,鱼儿生灵活现,鸭、鹅、鸳鸯作嬉戏状,画面内容极其丰富。作者欲将浮游于水的所有吉祥动物纹饰囊括其中,却又不显得多余拥挤,反而给人协调优雅的视觉效果。

水波莲鸭纹盏内范(图4)1980年黄堡镇耀州窑遗址出土。直径17.8厘米,通高7.8厘米,壁厚1.9厘米。此范的尖圆状顶部刻一条小鱼,周壁通饰鸳鸯双鸭莲纹,呈三分法均衡分布,并辅以水波纹。这件盏内范的出土体现了鸭纹饰在宋代耀州青瓷中的盛行。

鸭是一种常见的家禽,有“入水善游,羽毛不湿”的特点。中国古代往往取其偏旁“甲”,寓意科举高中获甲,是古代吉祥纹样中常见的一种。宋代耀瓷中鸭纹饰不胜枚举,上述几件器物便是个中典范。

耀州窑青瓷器上的鸭纹装饰根据器物形体的不同而进行不同的组合布局,如散点式、平视式等,但无论鸭纹饰如何变化,它与青瓷水融后的美感确是从一而终。耀州青瓷,釉色青绿,透明度高,釉色随釉层厚薄的变化而变化,因而花纹在釉色的衬托下,益发明朗妍丽,如同浮之于水,灵气逼人。巧手的工匠刻画细腻,刀锋斗转之间,波光旖旎,熠熠生辉。旋转柔和的波纹线条仿佛要将我们卷入那如画的江南:习习夏风所经之处皆是一阵阵摄人心脾的芬芳,荷叶微微飘曳,朵朵莲花高洁玉立,鱼儿不时穿梭其中。雏鸭时而引颈高歌,时而梳理绒毛,时而隐逸于莲丛之中,时而相互依偎,嬉戏玩耍,憨态可掬。就连那象征人间爱情的鸳鸯,也在涟漪的水波莲花丛中与游鸭相互嬉戏,悠然自得,形象写实而富有情趣。

北宋中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们的心理状态和审美情趣也发生了变化,陶醉于自然风光和山水花鸟的美好境界。正是在这种思潮的支配下,珍禽瑞兽、花鸟鱼虫成为耀瓷最具特色的装饰题材。其内容大多与当时人们的思想意识、心理结构、价值取向密不可分,寄托了人们某种真切的意念或虔诚的愿望,鸭纹便是这形形华美纹饰中的沧海一粟。耀州窑青瓷中与鸭有关的纹饰都充满了吉祥与祝福,美好与富足。人们将最赤诚的一片真情都寄托在这“巧如范金,精比琢玉”的青瓷之上,所有的才思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都在这小小的转轮之上,在工匠灵巧的双手之中静静地倾泻出来,构成了一幅幅和谐的田园画卷。

(责编:雨岚)

上一篇:民国刷花瓷赏析 下一篇:浅绛彩瓷第四大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