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界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要注重类的积累

时间:2022-10-03 08:21:48

【前言】临界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要注重类的积累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下面以议论文的阅读为例:譬如议论文的举例论证及作用,先向学生明确一些知识的储备:①举例论证:所举的能证明论点的具体事例、概括事实、各种现象、统计数据,及作者对此所做的分析,合为举例论证。(摆事实、事例论证);②答题技巧: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

临界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要注重类的积累

摘 要 对优秀临界生来说,我们应该还要注重学生的参与体会过程,真正让学生动手动脑,通过这个过程把教条变成体验,这样才会变成自己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讲完,再找一些相似的内容来训练,甚至不断的训练,这就是类的积累,在这个过程中就是给学生一个触类旁通的机会,这一点也关系到我们临界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上的进与退。因为学得让学生有点成就感,而类的训练可以满足临界生的这种要求。为优秀临界生明确了这一题型的阅读思路,也让学生感受到一课一收获的兴趣,化阅读的繁为简,征对性强,能有效进行阅读。长期下来,逐步攻破阅读的各种难题,学生阅读不再迷茫而无所得。这也一定程度上体现兴发教学的有效性。就此而言,有效教学就是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临界生类的积累恰恰体现了这一点:给学生逐步成功的幸福感。

关键词 临界生;阅读能力;类的积累

经常会在办公室听到同事们说:“我都已经讲过了,考起试来还是不会”,也因为遇到这种情况太多,大家也只能自嘲说:“如果说了就会的话,这些就不是学生了,是天才啦!”其实,这问题在我们老师心中是个纠结,有时候,开卷看到试卷的题目是平时讲过的,心中正暗暗窃喜,心想,这次学生应该可以考好了,甚至我班拿第一也没问题吧。结果一出来,学生的情况和自己的预想完全不一样,特别是讲过的难题,会觉得别人的学生做不出,自己的学生能做出,最终还是好不到哪去,这种反差在中考特别明显,心里多难过、多纠结就别说了。其中原因是学生当时听讲的时候懂了,但没有复习,考试还是不会。我在想,作为学生的层面,不记得复习或没时间复习,甚至是因为内容多不知道选择复习哪些,那也是常有的事,尤其是那些成绩不是很优秀的临界生。但作为老师的层面,是否讲过就完美了呢?类的积累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就是给学生一个触类旁通的机会,这一点对于临界生来说特别重要,也是他们能否成为优生的关键。

关于类的积累,这一点在我小儿身上体会特别深。小儿读三年级第一个学期的时候,有一天,他拿一道数学附加题来问我,为了体现长者优势,我立马条理清楚地把最正确的思路、答案给儿子讲清楚了。最后,我问他懂了没有,他很自信的说懂了。恰好,第二天数学测验,儿子回来告诉我,今天数学测验的附加题就是昨晚我问你的那一题,我高兴的说:那你可以拿第一名啦!儿子郁闷地说,可惜只做对了一半。当时我真的有点难以接受。为什么讲过的题第二天考试都不能完整解答呢?后来试卷发下来,除了讲解,我还把题目里的名字、数据,错误上的位数进行更换,变成另一道题:让他继续做,通过类的积累,到期末考他也没有忘记。从此后他再问我难题,我除了帮他讲解,都会找些类似的题目来做或变通些题目来巩固,有了类的积累,讲过的题目他都能掌握。从而我大受启发:教师的教固然重要,然而学生学、体验才是最重要的,老师教得怎么样,学生是检验的标准,所以学得好才是最重要的。

有时候,老师以为讲过了学生就掌握了,忽视了同类环节的巩固,也就是类的积累,结果是水过鸭背。类的积累体现的是学生的自我检验,参与体验的自主学习,这一点也关系到我们临界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上的进与退。因为学得让学生有点成就感,而类的训练可以满足临界生的这种要求。基于这种想法,我把它运用到语文阅读上去,因为作文和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两大难题,也是令语文老师头痛的两大块,通常都觉得很难提高,而要提高语文成绩,优秀临界生的阅读水平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对于中考的优生率的提升,也是他们质变成优生的关键,具体做法是:先向学生明确各种文体的阅读方法,重点是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以及答题技巧,然后用实例解答,最后用相似的题目进行触类旁通,其中一定要注意临界生类的积累,指导掌握。大量、大范围做不同的阅读,以致造成学生广而无底,总觉得阅读了很多,却没有掌握阅读方法、解题思路不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因为没有方法的指导,学生就没有明确的阅读目标,更不知道自己掌握了多少,再加上临界生阅读能力相对薄弱些,动手体验的反应滞后,所以在阅读中指导后的类的积累就显得特别重要,也特别有效。

下面以议论文的阅读为例:譬如议论文的举例论证及作用,先向学生明确一些知识的储备:①举例论证:所举的能证明论点的具体事例、概括事实、各种现象、统计数据,及作者对此所做的分析,合为举例论证。(摆事实、事例论证);②答题技巧: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的例子(概括事例)证明了……的观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在明确这些内涵和解题思路、答题技巧后,以下面文段进行阅读讲解,明晰细微处。例文:

(1)我的书房里悬挂着一个条幅,上面是我自己书写的四个字――“心系一处”。最初知道这句话,是在作家贾平凹的一篇文章里:“一个和尚曾给我传授过成就大事的秘诀:心系一处,守口如瓶。”我之所以单取“心系一处”为座右铭,是因为我觉得,对我而言,“守口如瓶”并不重要,能做到“心系一处”才难能可贵。

(2)做到“心系一处”需要有坚强的毅力、持久地韧性。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仅用五年多时间就获得了物理、数学双学士和物理学博士学位,并在40岁时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有人问他成功的原因,丁先生说:“与物理无关的事情我从来不参与。”事实的确如此,他是麻省理工学院咨询委员会成员,但几十年来他仅参加过三次咨询会议,他把精力主要集中在科学上,集中在探索宇宙的奥秘上。他在实验室里做实验,有时候连续四五天不睡觉,他的专心致志使得他的实验获得成功。很多人都认为他是一个天才,但丁先生却说:“绝对不是,我的最大特点是比较专心。”

(3)做到“心系一处”需要守住内心的一片宁静。在这个越来越繁华的世界,我们的目光能够不被五光十色的景色所吸引,的确不易。作家苏童自他的作品《妻妾成群》被改编成电影后名声大振,上门的采访者、崇拜者络绎不绝,但是苏童很冷静,他对记者说:“门外的繁华不是我的繁华,我是过室内生活的人,一直很安静,现在更安静。”另一个作家张炜则奉行“三不主义”――不看热闹的书,不去热闹的地方,不交热闹的朋友。对于许许多多的成功者而言,其实没有多少秘诀,无非就是他们比平常人更能“心系一处”而已。

(4)“心系一处”是一种智慧。这种智慧不是一意孤行的固执,而是繁华过后的觉醒;不是缺乏思想的单纯,而是一种去繁就简的境界。倘若一个人懂得了“心系一处”,那么,可以说他已经找到了通向成功的大门。

(5)愚公移山得天帝相助;达摩参禅,石壁为之感化。在这里,“心系一处”变为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任何艰难困苦,在它面前都会变得微不足道。是的,当你处在人生的低谷,“心系一处”会让你学会坚持,要给你重振雄风的希望。

问题:文章例文第(3)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其答案的基本要点是: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了苏童、张炜成功后仍能“心系一处”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做到“心系一处”需要守住内心的一片宁静。

这道题里,需要强调的是答题的思路和概括事例的的方法,答案里有变和不变的成分,不变的是答题的思路,变的是文章的观点和内容。在完成这个文段分析讲解后,学生已基本掌握论证方法及作用的阅读,是否能用自己的笔流畅表达,还需要类的积累,有待进一步体验,于是再设计以下题目让学生积累生发。

例文:资讯时代是为能运用资讯的人而预备的。那些把一切资料的碎片都当做资讯的人不可能正确的运用资讯;那些把一切有用和无用的东西都往脑袋里塞的人也不可能成功运用资讯。只有对你真正有意义的资料才称得上资讯,其他的都是垃圾,只会让你更加无知。也许我们都有过这样的“超载健忘症”,听完一场毫无意义的演讲,我们不仅没有记住一个字,反而连车停在什么地方都忘了。

问题:文中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其答案的基本要点是:举例论证法,其作用是:举了“超载健忘症“的例子。证明了滥取资讯的严重后果。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累的积累本身就是“兴”和“发”的过程,只是“发”的过程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也达到了初步的类的积累,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为优秀临界生明确了这一题型的阅读思路,也让学生感受到一课一收获的兴趣,化阅读的繁为简,针对性强,能有效进行阅读。长期下来,逐步攻破阅读的各种难题,学生阅读不再迷茫而无所得。这也体现兴发教学的有效性。就此而言,有效教学就是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教是为了不教,临界生类的积累恰恰体现了这一点,给学生逐步成功的幸福感,优秀临界生的阅读能力的提升不能脱离类的积累。

作者简介:陈玉红(1969-),男,广东佛山人,金沙中学教师。

上一篇:以生为本 营造生动数学课堂 下一篇:新课程新理念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