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药细菌知识问答系列(三)

时间:2022-10-03 08:17:11

耐药细菌知识问答系列(三)

什么是NDM-1?

2010年8月11日《柳叶刀》杂志一篇文献报道,发现“产NDM-1的肠杆菌科细菌对绝大多数常用抗生素耐药”。该报道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媒体称之为“超级细菌”。研究发现,该细菌内存在一种β-内酰胺酶基因,该基因发现者认为其起源于印度新德里,因此将其命名为“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NDM-1)基因。带有NDM-1基因的细菌,能水解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如青霉素G、氨苄西林、甲氧西林、头孢类等抗生素),因而对这些广谱抗生素具有耐药性。

哪些细菌带有NDM-1基因?

目前,发现带有NDM-1的细菌主要为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阴沟肠杆菌、摩氏摩根菌、鲍曼不动杆菌、屎肠球菌等。这些细菌有的是条件致病菌,有的属于人体正常菌群成员,其本身通常不致病或致病性不强。

带有NDM-1基因细菌对所有抗生素都耐药吗?

带有NDM-1基因的细菌对临床常用的大多数抗生素都耐药,如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氧哌嗪青霉素-他唑巴坦、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匹罗、氨曲南、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米诺四环素等,但对多黏菌素E和替加环素这2种抗生素敏感。

哪些人群容易感染带有NDM-1基因的细菌?

该类耐药细菌感染主要发生在医疗机构的住院病人中,特别是机体免疫力低下、正常菌群失调的病人,感染部位通常为血液、尿道、肺部和伤口等。

带有NDM-1基因的细菌能在人群中引起广泛传播吗?

目前研究发现,带有NDM-1基因的细菌主要在住院病人中引起感染,不会在社区的普通人群中广泛传播。

感染带有NDM-1基因的细菌后的症状和后果如何?

目前发现带有NDM-1基因的细菌多为致病力弱的条件致病菌或人体正常菌群,这类细菌带有NDM-1基因后,其致病性和传播能力并无改变,但患者感染带有NDM-1基因的细菌后,会使治疗变得更加困难。感染该类细菌的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疾病的严重性,主要取决于感染部位、感染的细菌种类以及感染者自身的健康状况等因素。

目前哪些国家和地区发现了携带NDM-1基因的细菌感染者?

目前,报道发现,带有NDM-1基因细菌的有印度、巴基斯坦、英国、比利时、荷兰、奥地利、法国、德国、肯尼亚、澳大利亚、日本、美国、我国香港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世界卫生组织对NDM-1的评估与建议是什么?

2010年8月20日,针对携带NDM-1基因的细菌问题,世界卫生组织作出以下评估和建议:虽然多重耐药细菌并不属于一个新问题,并且今后也还会继续出现,但携带NDM-1基因的细菌的出现,表明细菌耐药性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各国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严格执行预防和控制措施,实施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控制多重耐药菌株的传播,同时,强化医务工作者和公众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相关政策,严格执行有关停止无处方销售抗生素的法规,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我国应对措施有哪些?

密切关注国际上NDM-1耐药基因的研究报道,及时获取信息,评估其对我国的影响。

开展NDM-1耐药基因的监测与研究,了解我国携带NDM-1基因的细菌种类与数量,研究评估其对医疗服务以及公共卫生造成的影响。

进一步强化各级医疗机构临床抗生素药物的规范使用,减少耐药细菌的产生。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减少患者医院感染的风险。

公众应该怎么做才能减少耐药细菌的产生?

公众要慎重使用抗生素,对抗生素的使用要坚持“四不”原则。

不随意买药:多数抗生素是处方药物,不能到药店随便购买,而应凭处方购药。

不自行选药:抗生素是对抗细菌的,需对症方有疗效,选择哪类药物,需专业医师或临床检验后作出判断,不宜根据广告自行选药。

不任意服药:对于家庭小药箱中储备的抗生素类药物,要谨慎使用,最好到医院确诊后,根据医嘱服用,千万不要乱用。类似感冒等日常小病,不要动辄就服用抗菌药物。

不随便停药:一旦使用抗生素治疗,就要按时按量服药,以维持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

上一篇:七大原因致医患“失和” 下一篇:儿童安全用药认知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