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小麦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时间:2022-10-03 07:51:58

淮北市小麦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摘 要】随着气候条件、耕作栽培制度、小麦品种更新、农药使用等新情况的出现,麦田病虫草害危害特点和发生趋势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本文根据淮北市当地小麦生产实际,就小麦病虫草害危害特点和发生趋势作一简述,并提出防治措施。

【关键词】小麦;病虫草害;防治;淮北市

淮北市是黄淮海地区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小麦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230万亩左右。近年来,随着气候条件、耕作栽培制度、小麦品种更新等,麦田病虫草害危害特点和发生趋势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现根据当地生产实际,就小麦病虫草害发生情况和防治技术作一简述。

1.播种前

我市土壤类型主要是砂姜黑土,土壤保水性较差,适耕期较短,要大力推广机械秸秆还田和土壤深耕深松技术,打破犁底层,扩大耕系营养范围,并及时耙碎、耙平,为种子发芽出土创造良好条件;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采用农家肥和化肥结合,做到氮、磷、钾、微肥配合;要因地制宜,选择多抗优质品种,如:烟农19、良星66、洛麦23等。

2.播种期

播种期是小麦病虫害防治的基础,种子药剂处理不仅可以有效防治蛴螬、蝼蛄、金针虫、地老虎、吸浆虫等地下害虫,还可以有效防治赤霉病、纹枯病、白粉病、锈病等多种病害的为害, 保证齐苗壮苗。具体办法是①使用小麦包衣种子,②选用小麦专用拌种剂,③选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按种子量的0.1%-0.2%,加种子量6%的水拌种,边喷边拌,晾干后再干拌种子量0.2%的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④选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或3%辛硫磷颗粒剂3-4kg/亩,在犁地前均匀的撒施地面,随犁地翻入土中。

3.播种期至返青期

3.1麦田除草

近年来,由于良种补贴项目的实施,避免大量调进良种,使得我市草相发生变化。杂草种类以猪殃殃、播娘蒿、荠菜、泽漆为主,禾本科杂草很少。其中,南部乡镇发生稍重,以猪殃殃、荠菜为主,北部及市郊周边乡镇以泽漆,猪殃殃、播娘蒿为主。

春季化除宜早不宜迟,当日均温度回升到5℃以上时即可开始,严格按照推荐药量使用,防止产生药害,掌握在拔节前结束。以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用20%氯氟吡氧乙酸(使它隆、麦彪)乳油50~60毫升/亩或5.8%双氟·唑嘧胺(麦喜)悬浮剂10毫升/亩对水喷雾;以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混生的麦田,可同时加混6.9%精恶唑禾草灵(骠马)100毫升/亩对水喷雾。

3.2纹枯病

我市小麦以烟农19为主,该品种不抗纹枯病,再加上农民播种量、氮肥使用量偏大,致使纹枯病是我市小麦的一项重要病害,麦田发病率在40-80%。纹枯病是一种土传病害,在小麦的各个生育期均有发生,其主要特征是“花秆烂茎”。田间群体大、湿度高,可造成纹枯病的大发生。化学防治可在小麦拔节初期病株率达20%的田块及时喷药,亩用有效成份井冈·蜡芽菌可湿性粉剂(4%+16亿个/克)20克,或烯唑醇6克,或苯甲·丙环唑6-9克或井冈霉素10克,或丙环唑10克。选择上午有露水时施药,适当增加用水量,使药液能流到麦株基部。重病区首次喷雾后10天左右再喷一次。遇涝时及时清沟沥水,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病害发生程度。

3.3红蜘蛛

主要以成、若虫吸食麦叶汁液,受害叶上出现细小白点,后麦叶变黄,生长发育不良,植株矮小,严重的全株干枯死亡。其主要以卵和成虫在土块、地缝处越冬,翌年2、3月份,当平均气温达到8℃左右时,越冬成虫开始活动为害,越冬卵开始孵化。农业防治可采取轮作换茬,清除田边地头杂草,麦收后深耕灭茬等措施;化学防治可采用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10-20g/亩,或5%阿维菌素乳油30毫升/亩喷雾防治。

4.穗期

小麦抽穗至灌浆期是多种病虫害的高发期,主要有穗蚜、吸浆虫、赤霉病、白粉病、锈病等。

4.1穗蚜

小麦抽穗灌浆后,麦蚜繁殖量大增,集中为害穗部,致使小麦千粒重下降。其防治可采取调整布局,利用天敌繁衍和转移,控制和改变麦田蚜虫生长环境;也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3%啶虫脒乳油1500-3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2000-4000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500-3000倍液均匀喷施。

4.2吸浆虫

为小麦毁灭性害虫,其初孵幼虫从小麦内外颖合缝处侵入,附于子房或刚灌浆的麦粒上,危害小麦花器和乳熟籽粒,吸食浆液,造成瘪粒而减产。一般被害麦田减产30%-40%,严重的减产70%-80%,甚至绝收。其防治可采取轮作倒茬,选用穗形紧密,内外颖毛长而密,麦粒皮厚浆液不易外流的抗虫品种;也可在小麦孕穗期,用2%甲基异柳磷粉剂、4.5%甲敌粉,亩用2~3千克,或80%敌敌畏乳油50~100毫升加水1~2千克,拌匀制成毒土施用,边撒边耕,翻入土中;在小麦抽穗至开花前,每亩用80%敌敌畏150毫升,加水4千克稀释,喷洒在25千克麦糠上拌匀,隔行每亩撒一堆,此法残效期长,防治效果好,或2.5%溴氰菊酯3000倍、40%杀螟松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等喷雾。

4.3赤霉病

是一种典型的气候性病害,主要为害穗部,侵染初期在小穗和颖片上出现水渍状褐斑,后逐渐扩展到整个小穗,病小穗随即枯黄,发病后期在小穗基部出现粉红色胶质霉层。其发生轻重主要取决于抽穗扬花期的降水情况,关键是做好小麦抽穗至扬花期药剂预防。在小麦扬花初期(扬花10%)及时喷药预防,选择渗透性、耐雨水冲刷性和持效性较好的农药防治。亩用25%氰烯菌酯150毫升或70%甲基硫菌灵100克或80%多菌灵超微粉100克或36%多菌灵·三唑酮悬浮剂100克,机动喷雾器对水15公斤、手动喷雾器对水30~40公斤均匀喷雾。若花期遇多阴雨或多雾霾天气,应在药后7天左右,再施药防治一次。

4.4白粉病

主要为害小麦叶片和叶鞘。发病初期,叶面出现1-2mm的白色霉点,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至椭圆形白色霉斑,霉斑表面有一层白粉,遇有外力或振动立即飞散。受害植株生长衰弱,光合效能降低,呼吸作用增强,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其防治可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2-48g/亩、45%硫胶悬浮剂300倍液、20%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均匀喷施。

4.5锈病

可分为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以条锈病发生最为普遍和严重。小麦感染锈病后,初期在麦叶或麦秆表面出现褪绿斑点,后长出黄色或红褐色的粉疱,叫做夏孢子堆。后期又长出黑色的疱斑或粉疱,叫作冬孢子堆。植株受害严重时大量失水,光合作用减弱,叶片早衰,影响灌浆,籽粒瘪小,减产严重。三种锈病的通常症状是“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防治参照白粉病的防治方法。

【参考文献】

[1]刘华林.淮北地区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简述[J].安徽农学通报,2009(13):148-149.

[2]张周.淮北地区小麦病虫草害的发生及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09(13):167-169.

[3]马自法.小麦病虫草害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21):95.

[4]安徽省农业厅.安徽小麦[M].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256-307.

上一篇:解析农作物栽培管理的现状与提高产量的技术措... 下一篇:子长县利用废弃桑枝栽培袋料香菇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