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拉纳西:印度人最向往的朝圣地和死亡地

时间:2022-10-03 07:37:55

瓦拉纳西位于恒河中游西岸,是印度多个宗教的圣地,也是印度人最向往的朝圣之地和死亡之地。相传释迦牟尼在悟道成佛之后,曾在瓦拉纳西的鹿野苑讲解佛法,他的5个随从顿悟之后,成为了世界上最早的佛教教徒,而有一种说法是,鹿野苑是唐玄奘西天取经的最终目的地。

瓦拉纳西位于印度北方邦的东南部,坐落在印度圣河——恒河中游新月形曲流段的西岸。作为恒河沿岸最大的历史名城,瓦拉纳西有着悠久而神圣的历史,这里不仅是印度教的圣地,也是世界著名的历史古城。在印度人古老的传说中,这座圣城是由印度教主神之一的湿婆在6000年前建立的。

历史上,这里也一直是印度的学术中心,从释迦牟尼第一次在瓦拉纳西的鹿野苑讲解佛法开始,这里就聚集了无数充满智慧的宗教导师和圣人,教导人们修行。瓦拉纳西没有绝美的风景,却有着丰富而独特的人文风情,城市里林立着众多风格各异的寺庙,其中一座寺庙内有耗费了880公斤黄金修建的金塔。在恒河边,每天清晨可以看见上万人在恒河中沐浴的壮观场景,而在河岸台阶的码头上,有人24小时不间断地将死去的教徒火化,并将骨灰撒入恒河,让灵魂得到超生……

宗教圣地

“佛教第一批信众”诞生记

瓦拉纳西也许是世界上各种宗教寺庙最多的城市。瓦拉纳西的人口约为100万——在印度属于“小城”,但这里三步一寺,五步一庙,大大小小的庙宇竟有2000余座。中国唐朝诗人杜牧曾用“南朝四百八十寺”来慨叹佛教在中国的兴盛,而在印度,仅仅瓦拉纳西一座城市,寺庙的数量就超过了当年佛教兴盛的江南。难怪当地人说,在瓦拉纳西,你所看到的每一座建筑物都可能是寺庙。

瓦拉纳西的寺庙建筑风格各异,形态多姿多彩,有的雄伟壮观,金碧辉煌;有的小巧别致、精雕细刻,建筑风格各异也表现着各种独特的宗教特色。马克·吐温曾这样描写这座城市:“整座城市就像一个大教堂,是一个宗教的蜂巢,每个蜂眼都是一座寺庙、神龛”。

对于佛教徒来说,瓦拉纳西是一个神圣的地方。相传释迦牟尼在菩提伽耶悟道成佛之后,西行200公里,来到了瓦拉纳西的鹿野苑,在这里向照顾他的5名随从讲解佛法,阐述人生轮回、苦海无边、善恶因果、修行超脱之道。5人顿悟之后,披上袈裟成为了世界上最早的佛教僧侣。有一种说法认为唐玄奘西天取经,最终要到达的西方极乐净土就是这里。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纪录这里的佛教情形:“鹿野苑有僧徒1500人……石阶砖龛层级百数。皆隐起黄金佛像……精舍东南有石窣堵波。无忧王所建。高百余尺。前有石柱。高七十余尺。是佛初转处。”

而瓦拉纳西最著名的建筑无疑是供奉湿婆神的维什瓦纳特金庙,这里不仅是瓦拉纳西城市的灵魂,更是约10亿印度教徒心中至高无上的圣地。

维什瓦纳特金庙藏身在一条细窄狭长的偏僻小巷里,但却并不难找,因为那里总是排着长长的朝拜队伍。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寺庙,建成于公元5世纪。14世纪,成吉思汗建立的大蒙古帝国分裂后,一个军事贵族帖木儿建立了帖木儿帝国。16世纪,帖木儿的后裔巴卑尔南下入侵印度建立了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封建王朝——莫卧儿王朝。在莫卧儿王朝的300多年里,维什瓦纳特金庙不断迁移地址,最终还是被皇帝彻底破坏,改建为清真寺。

现在的维什瓦纳特金庙是18世纪莫卧儿王朝覆灭之后,在清真寺的一角重建的,因寺庙内那座耗费了880公斤的金塔而成名。金庙规模并不大,完全没有想象的气派和神奇,但排成长龙的虔诚教徒给这里带来了难以言喻的神圣。维什瓦纳特金庙也是印度教寺庙中少有的向异教人士开放的寺庙。

当然,今天的瓦拉纳西不光是佛教徒的乐土,也是多种宗教和谐共存的圣地。在恒河河畔,有虔诚祈祷的印度教徒,也有登台远眺的穆斯林,还有打坐修行的佛教僧侣。因为宗教林立,瓦拉纳西每年的宗教节日竟多达400多个,几乎每一天都能在恒河边看见各种宗教仪式或活动。

上万人的恒河浴

印度教徒四大乐趣都能在此实现

在瓦拉纳西,最浓厚的宗教气氛或许并不在林立的庙宇,而在不舍昼夜流淌的恒河。这条印度的母亲河,是多个宗教信徒心中的圣河,不仅养育了印度人民,还滋润着他们的精神与信仰。

正如圣地麦加在穆斯林心中的地位一样,每个印度人一生中一定要去的地方就是瓦拉纳西,他们坚信,圣洁的恒河水会洗清他们所有的罪孽,每天在恒河的晨浴,就是对过去人生罪孽的了结,也是全新人生的开始。

每日清晨,天色放亮之前,瓦拉纳西的人们便开始了忙碌。恒河西岸的数十个码头灯火通明,晨浴的人们带着装饰或敬奉用的鲜花,步入河水之中,开启了瓦拉纳西一天的喧嚣。虔诚的印度教徒把恒河水捧过头顶,让水漏过双手的缝隙浇在头上,洗去一身的罪孽。沐浴之后,虔诚礼拜,敬奉鲜花,然后披上在河水中清洗过的纱丽或笼基,带上一壶壶恒河的圣水,满意离去。

虽然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在《千年一叹》中,给了恒河晨浴负面的评价。但无论如何,这荡气回肠的万人同浴景象在地球上是找不到第二个的。上千年的时光流逝,经历了无数次朝代的更替、战火的洗礼,这里的宗教生活和文化生活几乎没有改变。城内的人依旧做着千百年前的人们做的事情。这座活化石一般的城市仍然像是一个智慧的老者,尽管年华不再,但被一股神圣的精气神提着,焕发出独特的印度魅力。

在慕名来到这里的游客看来,恒河水实在算不上清澈,还漂浮着各种垃圾,甚至尸体。但是,清晨河雾与朝阳交缠的朦胧和祭祀、敬奉的各色鲜花掩盖了这一切。这里的清晨,的确是虔诚而圣洁的。

在瓦拉纳西,印度教徒的人生四大乐趣——敬湿婆神、饮恒河水、结交圣人和住瓦拉纳西,都可以顺利达成。而最让人震撼的是这里的人们对死亡的坦然。能够死在瓦拉纳西并且葬入恒河是印度人一生最大的愿望,因此,不少即将死亡的人都会尽力来到此处,等待神灵最后的召唤。当然,并非所有躺在路边、衣衫褴褛的老人都是来此等死之人,他们很可能是严格修行的圣人——他们相信这里是修道者最容易悟道的地方。

看完晨浴,乘船游览恒河是许多游客的最佳选择。乘一叶小舟,漂浮在恒河之上,东西两岸入眼的景观截然不同。东岸,是一片没有建筑的不毛之地;西岸则是巨大的岩石、彩绘的台阶、各式建筑与熙攘的人群。河岸台阶码头上升起几缕黑烟,那是24小时不间断的焚尸台——印度教认为火能够洗清人生的罪孽,死在瓦拉纳西,然后在恒河畔火化,将骨灰撒入恒河,能让灵魂得到超生。

繁华与混乱并存的城市

蛛网一般的小巷和沿袭千年的夜祭

从旅行的角度来看,瓦拉纳西并不是一个理想的目的地,它远离印度几大都市圈,也没有绝美的自然风景,城内的规划杂乱无章,尤其是混乱的交通简直让人绝望。这里绝不适合游客租车自驾游,狭窄的道路上,汽车、摩托车、三轮车、自行车、人群乃至各种动物熙熙攘攘挤满整个街道。

甚至这里可以称为动物的天堂,神牛在街上悠闲漫步,随处可见,偶尔还拦下汽车,用眼神向司机打招呼——牛在印度是圣物,印度教典籍明确规定,教徒不仅禁止杀牛和食牛肉,还要对牛顶礼膜拜。印度人对牛的态度很友善,牛能随意地进入街边的店铺,向店主讨食;牛走累了,就地卧倒,睡上一觉,绝没有人惊扰它的美梦。而所谓爱屋及乌,托神牛的福,羊、狗、猴子等所谓有“灵性”的动物,在瓦拉纳西也都活得悠闲自在。

无处不在的小巷也是瓦拉纳西的一大特色。大点的巷子勉强能挤进一辆汽车,但大多数小巷都仅能容两、三人并行。四通八达的小巷将瓦拉纳西织成一张巨大的蜘蛛网,很多小巷只能用脏乱差来形容,但小巷的尽头或许会带来惊喜,那里可能会有一个著名的寺庙或神龛。行走在瓦拉纳西,常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一条繁华热闹的街上,两边是鳞次栉比出售各种纪念品和小饰物的店铺,小贩推着三轮一路叫卖,小火炉上,飘香的印度奶茶刚刚沸腾,但是一转身,便走进一条僻静的小巷,周围空无一人,鸦雀无声,房屋也从五彩斑斓变成了黑白灰色调,好像突然进入另一个世界。

每天晚上七点的夜祭是瓦拉纳西沿袭了上千年的传统。印度教徒感恩于湿婆神和恒河所给予的全部恩惠,每天晚上都会在恒河边最大的码头举行拜祭河神的仪式,显示对神灵和恒河的感恩。这一盛大的祭祀起始于几千年前,沿袭至今,不曾有一天间断。

夜幕降临的时候,祭祀的歌声在恒河岸边响起。在印度传统音乐和鼓声的伴奏下,穿着金色华丽神服的祭司们点燃火苗,在无数信众的虔诚祷告中开始了当晚的祭祀。这些出身高贵、年轻英俊的男子手执蛇灯、拂尘翩然起舞,用耀眼的火、装满恒河水的法螺和成筐的鲜花来表达对恒河的崇敬和赞美,他们吟唱的圣歌,在夜晚宁静的恒河上飘出很远……

上一篇:鸡蛋果 12期 下一篇:坚持才是我们不变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