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经济学”已经失败

时间:2022-10-03 07:29:41

“安倍经济学”已经失败

2014年12月8日,日本公开的修正数据显示,日本经济第三季度按年率计算萎缩1.9%。这一数据比此前日本政府公布的初值(萎缩1.6%)更差。而第二季度日本经济下滑6.7%。连续两个季度的萎缩表明日本经济已经陷入衰退。

在10月末,美国宣布退出“量化宽松政策(QE)”后,日本央行意外扩大其“量化质化宽松政策(QQE)”规模,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宣布推迟上调消费税等一系列举措后,日本经济仍未展现出明显的复苏势头。市场对于“安倍经济学”的耐心似乎快要消磨殆尽,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将日本的评级连降两级,对日本的担忧不言而喻。12月1日,穆迪宣布将日本的评级从AA3下调到A1,展望稳定。其实早在2012年,世界三大评级机构的惠誉国际信用评级已经率先将日本币国债评级从AA-下调一级至A+,日本外币国债下调两级至A+,并将评级展望定为“负面”。

给日本政府首相安倍晋三及其“安倍经济学”开出的收据是冷酷无情的,但却是符合市场的,是公正的。日本股市和外汇市场经过两年虚火燎乱的狂欢之后,现在的日本又处于2012年12月安倍开始任期之前的状态:衰退。在承受着来自日本国内以及全球投资者质疑的同时,安倍政府也如热锅中的蚂蚁一般积极寻求出路。安倍2014年11月18日宣布将提高增值税从2015年10月推迟到2017年4月,以此取代了两周前还被当做是日本预算整顿计划的关键组成部分的“节流和加税”。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悖论:尽管眼下日本的国债相当于经济总量的240%,市场仍反应镇定。经济学家们虽然普遍认为日本整顿预算的忧虑增大是个风险,但负债会是一个缓慢释放的毒素,会逐步变得越来越糟,久病难愈的可能性大于顷刻崩溃。日本央行实际接管了借贷市场以便维持低利率,从2002年购买日本国债开始,在安倍的新央行行长黑田东彦执掌下发展成了克鲁格曼式的协定。就像这位美国经济学家要求的那样,政府和央行在财政和货币政策上大幅加力,目的是令日本在10多年后摆脱通货紧缩。央行承诺在两年内通过购买更多的日本国债让货币量翻一番,使日本走上通货膨胀和增长之路,但这须有一前提,日本政府必须贯彻改革和认真对待预算整顿。黑田甚至在10月份宣布将日本国债购买规模由此前的60~70万亿日元扩大至80万亿日元,因为价格没有像计划的那样增长,之后,市场预计安倍将会加税。然而,日本央行现在感到的只能是:上当了。日本央行无可奈何,上周市场动荡时,日本央行只能买入国债。传递出的信息是:不能容忍利率快速上升。对安倍和日本的投资者来说,搁置结构改革,推迟提高增值税是第一次成了好消息。在安倍的算盘中,更少的增值税意味着更大的增长以及由此而来的更高的税收收入。日本只能通过增长才能走出债务泥潭。而且借助日本央行的QQE广发货币,股票市场上的狂欢无论如何都可以持续一阵子。实际上,日本经济和日本人民并未跟着他一起黄粱梦笑。虽然在“安倍经济学”下2015年日本人民经历了工资大幅缩水之后口袋里的钱数可能会多起来,很多出口商的盈利也会多起来,但是就业者和不断增大的退休者群体看到了自己和经济上方的国债乌云,而自己还估计要被继续拔毛,既高兴不起来,也不敢多消费。安倍在如此不利的形势下,防止明年形势更不利时大选会丧失政权,提前宣布大选,利用其一党独大之强势先要把权抓到手,于是日本释放增长力量需要的大量结构性改革被搁置了。现在更有可能出现的将是“安倍经济学”推出之初日本经济领袖们就曾经称作“恐怖”的情景:正在逼近的停滞,也就是低增长、高通胀。大选过关无忧,经济危难无解。如果“安倍经济学”再不汤药都换,就将失败无疑。

问题在于安倍晋三依然在顽固执守着他的“安倍经济学”。安倍11月18日曾强调:“只有这一条路。”将原封不动继续推进所谓“安倍经济学”的经济政策!若果真如此,“安倍经济学”就注定要失败,或已经失败了。

对此,有报道称采访日本经济学界泰斗京都大学名誉教授伊东光晴。伊东先生一开口就给了结论:“安倍经济学”就是场骗局!伊东先生指出,提出“摆脱通缩”目标的“安倍经济学”由“三支箭”组成。第一箭是“大胆的金融缓和政策”,目标是将消费品价格上升率提高2%,通过增加市场资金,降低贷款利率,企业或个人将更易于获得融资,从而促进设备投资和消费。伊东先生断言,不能只期待通过利率下降增加投资。即使在泡沫经济时代进行的企业问卷调查也显示,利率低下也可能降低投资意愿。企业投资伴随着不确定性,其决定的因素不是利率,而是是否存在可预期的利润。如果物价上升,存款的价值就会相对下降。“安倍经济学”是想通过金融缓和提升手头资产的价值,从而促进消费支出。但是没有人会因为房产价值上升1%就去增加消费。将金融缓和与促进设备投资和消费支出联系起来的想法太过于武断和幼稚。伊东先生进一步分析指出:那又是为什么这种理论能在安倍政权内畅通无阻?理由很简单:“一群根本不懂什么是经济学的人担任了首相的智囊,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第一支箭压根没法射出去。”日经平均指数已经从安倍第二次上任伊始的10000点上升了16000点,并被称作“安倍经济学”的成效,大肆宣扬。但伊东先生解释说,指数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外国资本的流入。外国资本为了分散风险,将资金投向了美国、欧洲以及其他地区。因2008年经济危机遭受重挫的美国和欧洲股市是出现了复苏,但投资收益下降,因而2012年6月左右开始转投日本股市。与“安倍经济学”没有任何关系。“安倍经济学”的第二支箭是以国土强韧化政策为中心的“积极财政政策”。谋求在公共事业领域刺激出更大的需求。按照国土强韧化政策的设想,为应对南海巨大地震和首都直下型地震,将在10年间投资200万亿日元提高建筑和防波堤的抗震性能,修建避难路径。对此伊东先生表示:2014年的公共事业相关预算为6万亿日元。看看国家的财政状况,超过1000万亿的负债,一年拿出20万亿根本不可能。土木工程不仅人手不足,今后的维护、管理、更新等等都要钱,但是已经没有余地追加新的投资了。第二支箭其实已经断了。第三支箭是“唤起民间投资的增长战略”。伊东先生认为,当某一行业出产的产品预计将出现需求增长时才能引发对该行业的追加投资。如果企业的生产效率高并有望维持下去,就会增加设备投资,但在劳动年龄人口持续下降的日本,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伊东先生判断:“第三支箭只是一个不知何时才能实现的计划,很可能是雷声大雨点小。”伊东先生认为,安倍政权的问题除了上述三支箭无效之外,还存在“第四支箭”的危险性。伊东先生所说的“第四支箭”指的就是安倍首相提出的“摆脱战后体制”。安倍通过解释性修宪解禁了集体自卫权,“武力不能解决国际纷争,只要看看中东就能明白,在日中之间制造紧张,无疑是南辕北辙的做法”。

其实,“安倍经济学”本质上就是政权经济学,前三支箭是其打好经济仗,讨好国民,以支持其实现政治目的,即第四支箭,修宪、摆脱战后体制,恢复正常国家地位,实现右倾化,重走军国主义道路,充当美国在亚洲的人。我们关注“安倍经济学”的成败,是关注其采用的经济政策,尤其是日元加速对人民币贬值可能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我们关注“安倍经济学”潜藏的政治目的,是关注亚太,尤其是东北亚地区安全,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确保我国疆海安全。一个国家再强大,好武必衰,久战必败。美国明白了,日本何时明白?拭目以待。

上一篇:盘点那些奇怪的经济学规律 下一篇:顺风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