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昌县大干镇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取得的成效

时间:2022-10-03 06:24:27

顺昌县大干镇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取得的成效

摘要 提高农业机械水平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介绍了大干镇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总结了该镇依靠农业机械化取得的成效,以期为该镇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现状;成效;福建顺昌;大干镇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7-0215-01

农业机械化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是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解放农村劳动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可缺少的关键元素,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化农业转变的重要手段。发展农业机械化,可以使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提高农业生产劳动强度,降低成本,增加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全方位地促进农民增收。同时也要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发展农业机械化,再以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民增收。

1 大干镇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大干镇地处顺昌县西北部,316国道穿境而过,交通便利,距离县城21 km,属三县交界之地。全镇土地面积为29.42 km2,耕地面积1 200 hm2,人口约1.84万人。截至2012年度,全镇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2 652 kW,其中柴油发动机动力9 428 kW、汽油发动机动力1 438 kW、电动发动机动力1 786 kW。其中小型拖拉机356台、耕整机358台、旋耕机153台、变型拖拉机132台、农用运输车60台、联合收割机19台、水稻插秧机7台、植保机械560台。

2 依靠农业机械化取得的成效

2.1 靠政策拉动,促进农民增收

自从2007年国家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来,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积极性高涨,随着补贴额度和补贴资金逐年增加,全镇农机数量逐渐增多,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及农民增收。几年来,全镇总购机补贴221.31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贴194.76万元,省级财政补贴26.55万元。随着购机补贴力度的加大,农民拥用农业机械逐年增多,农机装备结构也进一步优化,基本上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需求相适应,农民的收入也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

2.2 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生产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农民的收入。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中,大部分是依靠人工耕作,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生产效率低、成本高。据统计,主要农作物生产成本中,人工费占45%左右,而发达国家仅占15%左右。农业生产过程中,采用新型农业机械代替人力、畜力,就可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农民增收。如:用联合收割机收割稻谷与人工收割相比较,不但收割成本减少了约1 350元/hm2,而且稻谷的遗漏等损失也减少了,与手工收割相比可增收稻谷1.035 t元/hm2,且秸杆还田,肥效增强,也降低了化肥的成本支出。用水稻插秧机机械插秧比人工插秧成本节约1 200元元/hm2左右。推广各种类型的植保机械喷药也可节省35%农药。以上数据表明,农业机械化作业是有节本增效的作用,促进了农民增收。

2.3 提高农产品品质

农产品的质量好坏对农民增收起着关键性因素。如用柑橘鲜果机选果为例,该机可进行洗果、烘干、分级筛选,1 h可处理鲜果2.5 t,效率高,质量好。通过机械化的分级筛选再分级定价,提高了柑橘的收购价格。因此,采用农业机械化作业,能够有效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价格,从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1-2]。

2.4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农业机械化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灌溉机械的应用,增强了抗御灾旱的能力;植保机械的应用增强了农作物抗御病虫害的能力;保护性耕作机械的应用,减少了水土流失;推土机、挖掘机等农业工程机械的应用,在改造中低产田发挥了巨大作用。因此,各种不同的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综合应用,使农业生产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增加了农业产出率,达到促进农业增效的目的,促进了农民增收。如联合收割机收割水稻比人工收割作业效率提高了80倍,且集机割、脱粒、清选、装袋为一体。每合收割机每年可创收达2.4万元左右。机械插秧的工效是人工插秧的16倍。且机械插秧比人工插秧增产约750 kg/hm2。机耕的工效是畜力耕作的12倍。因此,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前提。

2.5 加速农业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农业机械化的重要功能就是替代农村劳动力,促使大

量劳动力解放出来,农村要发展,农民要增收,就要减少农民从事农田的劳力,将剩余农村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以创造更多的财富。近年来,由于机械化的快速发展,不仅提升了农业生产力水平,还促进了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增加了农民在其他产业收入。以1合收割机为例,每年机割约200 hm2,可为第二、三产业输送劳动力达6 000人次。只有充分实现了农业机械化的基础上,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农村劳动力才会从土地束缚中转移出来,去寻找新的就业机会和拓展增收渠道[3-6]。

2.6 开展优质服务

发展农业机械化,开展优质服务,增加农机专业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数量,组织农机跨区作业,充分发挥现有农机资源利用率,促进农民增收。农机专业合作社将分散的机械组织起来,为农业生产提供全方位、系列化服务,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能力,实现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农机服务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农机专业合作社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增收节支[7-9]。据统计,加入农机合作社成员与未入社的农机相比,年收入提高1倍左右。农机专业合作社有完善的基础设施、良好的运行机制、有健全的财务制度、有较大的服务规模、有显著的综合效益的“五有”标准,实行订单作业,开展水稻“软盘育秧、机械插秧、田间管理、机械收获”一条龙服务,解放农村劳动力,促进劳动力转移,开辟致富新途径;组织农机跨区作业,组建“跨区作业服务队”,拓宽农民致富路;承包流转土地,实行统一耕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农民增收。

3 参考文献

[1] 姜力群.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评价方法及其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用的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8.

[2] 刘育杰.关于农机专业合作社功能的思考[J].吉林农业,2011(5):177.

[3] 徐柏春,吴仁水,李鉴方.加大农机化投入力度足进萧山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J].农业机械,2013(7):98-100.

[4] 王智才.建设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J].农业机械学报,2004, 35(3):154-158.

[5] 杨敏丽,白人朴,刘敏,等.建设现代农业与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05,36(7):68-72.

[6] 高焕文,李问盈,李洪文.我国农业机械化的跨世纪展望[J].农业工程学报,2000,16(2):9-12.

[7] 涂志强,杨敏丽.关于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的思考[J].中国农机化,2005(5):1.

[8] 朱启湖.衢州市农业机械化工作取得的成效与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11):237-239.

[9] 李士杰,王志明.发展农业机械化 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J].吉林农业,2010(11):134.

上一篇:吐鲁番地区日光温室扣棚及防风技术 下一篇:宁夏冷凉区设施园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