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流行歌曲进课堂

时间:2022-10-03 06:05:13

优选流行歌曲进课堂

面对铺天盖地的流行歌曲,许多音乐教师经常会发出这样感叹:现在的学生对课本上的歌曲没有一点兴趣,他们的心思完全都在流行歌曲上。作为多年从事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我,也曾为此困惑和苦恼过,音乐课上时常会有学生对我理直气壮的说:“老师,教些流行歌曲吧,课本的歌曲太老土了。”学生的话语中透露出对流行音乐极大的兴趣!而对那些中外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则一听就烦。那么为什么把流行歌曲引进课堂?什么样的流行歌曲能引进来?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流行歌曲?这是我们每位音乐教师深思的问题。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更新观念、与时俱进

传统音乐教育注重以音乐知识为核心,教材中多数是艺术歌曲和内涵较深的古典音乐,加之教材的更新很难及时的加入最为时尚的流行元素,所以几乎没有出现最为流行的音乐,这就意味着教材与学生实际需要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及时的把流行歌曲引进课堂,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为更好的诠释新课标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教师在教学理念上完全坚持只渗透民族、美声、童声三种唱法,这种意识的本身就存在着极大的误区,单纯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教师成了无人喝彩的演员,整个课堂只是老师在唱“独角戏,这种现象难道不可悲吗?学生被动接受,也没有他们的参与,更谈不上实践与创新,因而整堂课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新课标提倡是“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这种没有师生互动,学生体验,死板教条的教学方式,很难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新课标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需要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把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作为教学宗旨,将时下最为流行并且思想健康向上的歌曲有机地渗透到音乐课堂中,学生就会受到音乐艺术的熏陶,激发起他们的求知欲和表现欲。

二、找准流行歌曲与课堂教学的切入点

1、大部分流行歌曲都具有音域窄,旋律简单,易传唱等特点。流行歌曲源于生活,扎根于青少年,加之易学唱,不同于民族、美声那样高难度的演唱技巧,为同学们的歌唱提供了方便,是学生首选的演唱方法。

2、流行歌曲风格较多样,大致可分为舒缓轻柔的、爵士风格的、民谣风格的、高亢有力的、进行曲式和说唱音乐等。为同学们学习音乐、追求个性的音乐风格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为表现音乐提供了平台,从而在演唱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最终让更多的学生能够表现和创造音乐。

3、通俗音乐娱乐性强。将有益于学生的通俗音乐引入课堂,能增强学生的节奏感、旋律感和律动感,学生从经常的表演实践中获得表演经验。

三、有机地将通俗音乐渗透到音乐课堂教学

流行歌曲发展良莠不齐,并不是所有的歌曲内容都适合学生,那么如何将流行歌曲有机的渗透到音乐课堂中,本人认为应具备以下几点:

1、流行歌曲要适合学生的演唱能力。由于此时的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一二年级中生正处于变声期,教师应提供给学生一些音域不宽,音调不高,作品难度较低,容易学会的歌曲来演唱。而对于那些难度较大,不容易演唱的而又深受学生喜爱的歌曲可采取多听少唱的方式,让学生充分的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和理解音乐。教师要切忌让学生喊唱大作品,倘若反其道而行之,会对正处于变声期的学生来说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2、流行歌曲的选曲要有艺术性和教育意义。费提斯曾说过:“音乐不只是表达的艺术,它还是能引起激动的艺术。”这句名言揭示出音乐艺术性的本质。让学生从音乐中领悟艺术,从艺术中感悟音乐。通过理解音乐,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让学生获得真正的艺术享受,从中受到深切的启发。例如:王铮亮深情演唱的《时间都去哪了》,用音乐着这一特殊的语言告诉学生,要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学会关爱父母,体贴父母,进而关爱身边的其他人。总之,有效地结合流行歌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等素质教育是非常好的契机。

3、流行歌曲教学要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音乐认知的发展规律。中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日趋成熟,他们对音乐的认知水平已逐渐形成。音乐教学应选择一些适合他们学段特点的歌曲,可适当选取一些诸如奥运歌曲、题材健康向上的影视歌曲等,这样即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又能起到良好教育教学效果。而不是个别同学唱情爱歌曲,如果他们过早的将这些情感挂在嘴边,把蒙胧的爱意散发出来,与学习混为一谈,势必会影响自己的学业,甚至耽误了自己的前程。因此,教师需要正确的引导。

四、流行歌曲教学体现“审美”

《新课标》明确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以情感人,以美育人。我们在选择流行歌曲时,要充分考虑到音乐在立意、情景、音韵、曲调、配器、伴奏等方面的特点,以此来感受音乐的美感,让学生受到美的陶冶。例如:欣赏《真心英雄》,通过歌曲的欣赏,让学生明白歌词中所唱到的“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的道理。因此,音乐课中的流行歌曲应具有审美要素,在潜移默化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发现美和创造美。

上一篇:小学低年级作文教学新方法 下一篇: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写话训练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