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栏圈丐”中的权利启蒙

时间:2022-10-03 06:04:52

“铁栏圈丐”中的权利启蒙

“弱者正确”应该被理性地扬弃,取而代之的应是基于个体权利的不断启蒙。

9月15日,几张关于南昌市新建县西山镇庙会的照片刺激了公众的神经,引起了轩然大波。从照片上可看到,很多行乞者蹲坐在一排“铁笼”内。据西山镇政府澄清,这是因为庙会游客多,为避免发生踩踏事故,所以将乞讨者用铁栅栏圈了起来,但来去自由,并无限制人身自由。从随后更全面的照片中可以看出,乞讨人员神情轻松、甚至面带笑容,前几张相片难免有挑动情绪的嫌疑。

关于此事,舆论观点多在卑微的行乞者和强势的政府之间做议论,认为政府的做法带有侮辱的意味。但判断侮辱的界限到底在哪里?即使老百姓用直觉、情感去直接把握表象,得出简单的结论,但媒体却不可以一种“天真的幼稚”态度去简单判断,而应该成熟而世故的看待这个现实中的故事。更重要的是,要进行基于价值观、个人权利、契约的逻辑推导,冷静、客观地得出结论。

先假设一下,没有这种限制会出现怎样的场面,或者说,原本是个怎样的场面。任何一个有着被纠缠乞讨经验的人都不难得到结论:围、抱、拦,甚至浑水摸鱼、引致犯罪。乞讨者绝非温顺恭良,当地管理者如果仅仅在地上划线,或用一条尼龙绳,决不可拦住他们。据网友称,当地去年就曾发生过乞讨事故。

其次,用铁栏的形式划定乞讨区域,不过是双方认可的一种约定形式,这种形式似乎带有侮辱的意象,但生活中、职场中,这种意象和限制何尝不是无处不在呢?只要按契约行事,有着来去的自由,这就仍是双方的自由权利,不能加以干涉。

这种安排其实各方均相对满意:香客不受打扰,乞讨者也可得到香客慷慨的施舍。不过,旁观者却不满意了,因为他们柔软的心被触动了。他们要求乞丐更多的尊严,更自由的行乞,不过,这些高喊平等、尊严的旁观者,这些以“我们”二字唤起阶级情感的人,实际并不付出代价。

需要深思的是,如果在一个崇高的理由下,人没有放弃自尊的权利,没有处置自己的权利,铺就的不会是预想中通向人人平等的天堂的道路,而是一条通向奴役之路——三年自然灾害中的农民“被尊严”,无法外出逃荒,等待的他们的就是倒毙道旁的命运。而这里,非得要求乞讨者的尊严,换来的却是几方的双输,背离美好的愿望。

现实一次次的证明着基于权利的逻辑推导的精准和重要:看似无情的遵守基本权利以及逻辑衍生,才会带来公民权利、福利的提升,而看似热情似火,充满友爱的直接用情感和崇高去判断现实,最终会带我们走向反面。

往深层次想,这种全民乃至媒体对庙会管理者的责问,反映的不过是历史深处灌输的观点:“贫贱者最高贵、贫下中农天然的占有道德高点,离真理和高尚更近”。当一个天然的弱者形象“乞丐”和一个天然的强者符号“政府设下的铁栏”同时出现时,就立即触发了旧时意识形态灌输下的这些观念,轻而易举地冲破艰难启蒙得来的那一点点可怜的权利、契约观念和冷静的逻辑。

就现代社会的观察而言,良好的经济基础和良好的教育是更高尚的条件。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看,安全需求层次并无多少道德的空间,但人到了自我实现需求阶段,高尚不但是能力所及,更成为一种精神需求——比如自愿的慈善。

当冲突发生时,人们不是去探寻事实如何,而是用感情去寻求谁是弱者。这种逆向的拼爹,不仅在“铁栏圈丐”上,在药家鑫事件上也演绎得淋漓尽致,在方大国和空姐的冲突中也若隐若现。但今天,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中产阶级不断壮大的今天,已不是流氓无产者横行的时代。“弱者正确”应该被理性地扬弃,取而代之的应是基于个体权利的不断启蒙。

本文作者为专栏作家,其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刊立场。

上一篇:百度加大内容投入 从门户网站挖人 下一篇:为存款上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