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沟里的“雪仗”

时间:2022-10-03 05:57:47

从2005年到2014年,从最先出现的九龙、五龙到后来的曦岭、采薇庄园,龙城滑雪场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近十年的摸索后,逐步探索出一条“山沟沟”里的冰雪产业。

谁也不会想到,在一个本身自然降雪就少、地理区位不健全、大众对其认知度较低的太原,东山沟里的冰雪天地给寒冷的冬季旅游增添了无限活力。但是,随着一个个滑雪场的建成使用,也使得“滑雪”市场这块蛋糕越分越少,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如何能够让冰雪产业长久良性的发展下去,这是摆在每一个滑雪场经营者面前的课题。

滑雪场之间的价格战

“滑雪票好便宜,团购一张去滑雪吧!”正值春节及寒假放假期间,许多市民考虑着去体验一下滑雪的乐趣。随着太原周边近六七家滑雪场的建成运营,滑雪这项曾经只属于东北地区的冬季运动越来越深入到太原百姓的生活,为寒冷的冬季增添了新的活力与激情。

记者在某团购网上注意到,太原周边的滑雪场团购票价基本在30到50元之间,且基本上除节假日外全天不限时滑雪,谁也不会想到,从滑雪场刚出现时动辄一小时就需要近百元的消费发展到今天仅仅三五十元就可以畅玩一整天。

滑雪,起初应该算是一项高端运动,就算在东北等滑雪产业发展较成熟地区,滑雪的单次成本也在百元以上,但作为一个天然降雪少,温度不稳定,地理位置不优越的太原来说,三四十元的价格不影响雪场正常运营吗?这样的价格比拼之下,滑雪场靠什么来盈利?

九龙国际滑雪场总经理常凯介绍,“太原的滑雪市场基本上从 2005年开始,因为是个新兴产业,那时候从事滑雪场经营的人并不多,九龙滑雪场算是早的。之后的一两年内又出现了五龙、曦岭、龙山等三四家滑雪场。滑雪场的前期投入成本非常大,比如雪场造雪、牵引设施、雪具投入等方面的投资动辄都在几百万元以上。可以说,投资一个滑雪场花费一两千万元是正常的。正因为雪场投入的成本因素以及当初对太原滑雪消费人群没有很好的评估,刚投入运营时在价格方面就偏高,基本都是按小时收费。”

2005年,滑雪场进入了太原消费者的视野里,但去尝试滑雪的人并不多,一方面因为人们对滑雪这项从来没有接触过的运动感觉比较陌生,另外一方面也是由于当时的消费价格偏高而挡住了人们去体验的冲动。记者也很清楚的记得,在2008年同一个朋友滑了一次雪两人共消费了近400元,可以说,在当时老百姓的生活娱乐消费中,滑雪运动可以算是“高消费”了。

“滑雪场的买卖并不是一锤子买卖,前期的投资只是个开始。由于太原地区冬季常常降雪不足等因素,在雪场营业期间,每天歇业后雪道都需要重新进行人工造雪及整理,光每日造雪的投入,抛去设备,只水、电加起来就近五千元。再加之雪具的消耗程度很大,经常都需要维修以及更换。这些雪具基本都是进口来的,一套下来成本最低也在两千元左右。滑雪场最关键的还是雪,而雪的好坏、维持时间的长短,这是要看天气的,尤其气温对雪道的影响非常大,而太原地区冬季气温也常在0℃以上,可以想象,后期维护的成本也是非常巨大的。”面对滑雪场运营的这些困难,是常凯经营滑雪场几年来最头疼的问题。

面对高额的投资,在太原滑雪场刚开始经营的几年里,作为消费者或游客并不买账,“当初游客真的很少,价格高再加上交通不方便,更重要的是人们对滑雪这项运动的认知度低,基本上在前几年雪场都是赔本的。”太原曦岭滑雪场的总经理张月同样跟记者感慨到。

在滑雪场发展了四五个年头后,伴随着团购网站的兴起,滑雪场也在开始转变。变化最大的就是价格。

今天在各团购网站上可以看到各雪场采取了分时分价的消费方式,改变了曾经不变的按小时计费的模式,大部分雪场采取周一至周五按团购价全天不限时滑雪,到了周末或节假日则是在团购价上上调10-30元不等的价格,滑雪的时间限制在4小时。而从近几年太原周边滑雪市场团购价的观察看,从两年前团购价40-70元的价格区间降到了今天的20-50元的价格区间,可以说逐年都有小幅度下调。

“周一到周五因为工作等因素制约,游客人数不多,基本上在几十人左右,周末客流要好许多。”但面对现在的经营状况,太原曦岭国际滑雪场总经理张月表示现在的经营状况也不是非常乐观。

张月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以曦岭滑雪场为例,平均每日消耗成本(包括硬件和软件)大致在3000元左右,一张团购价滑雪票在30元左右,也就是说,每天要维持有100人的客流量才能基本满足正常运营。但就目前状况看,很难满足每天都有100人的客流量。太原采薇庄园滑雪场李建君总经理也表示,现在的滑雪价格跟每天的成本消耗基本上不成正比。

低价滑雪确实让更多的人们开始接触滑雪,对市场的开拓和培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长期来看,“低价牌”给行业自身带来的负面影响却是不可预测的。据了解,在东北、北京等地已有部分滑雪场因经营困难陆续倒闭或转行。

据了解,近两年太原周边几家滑雪场先后都进行了扩建及设备升级:九龙滑雪场改建了雪具大厅,装备了全新进口压雪机以及高空缆车;五龙滑雪场扩建了儿童游乐区;曦岭滑雪场也扩建了雪具大厅等,而且基本上大部分雪场已经淘汰了曾经的挂钩式牵引,新引进了更为效率及安全的“魔毯”。

可见,在大环境下,各个雪场都在不断地投入人力物力,为的就是把服务和质量做好,但价格却在近几年持续走低,本着以低价格来吸引客流回收成本的策略,但如此长期下去,必然将影响整个行业。

九龙滑雪场经理常凯认为:“如果一味的追求低价格,而保障不了雪场的品质以及服务,降低了游客的体验度,甚至打消了游客对滑雪的兴趣,那最终受伤的将是整个行业。”

“做活”滑雪场不容易

“过了冬季,就停业,等来年冬天再开。”当记者问及过了冬天滑雪场怎么办这个问题,五龙滑雪场的一名工作人员这样回答。

滑雪是项冬季体育运动,受季节限制很大,据记者了解,太原周边几家雪场一般每年只能经营3-4个月,而其中大部分雪场用地在其余时间都是空置状态。

常凯的规划是,为了改变经营单一的问题,在雪场刚启动建设时就已有整体规划,目的就是打造一处综合性旅游度假区,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现在已建成了九龙山庄、九龙野外生存拓展基地、九龙农家乐、九龙国际休闲养生温泉酒店等十几个项目同滑雪场组成九龙国际生态旅游园区。常凯充满信心地谈到:“我们现在在学习国内或国际上成熟雪场的经营模式,努力把滑雪和餐饮、酒店、温泉等融合起来,让游客来了这里,不光可以滑雪,而且可以泡温泉,住酒店,打高尔夫,打CS,让这里真正成为一个度假区,一个让游客真正放松心情,锻炼健身的好去处。”

相比九龙生态旅游园区,2013年新开业的太原采薇庄园滑雪场出发点则不同。太原采薇庄园的定位在努力打造一处农业生态旅游园区,在雪场建成前已形成秋季采摘节、住窑洞、睡土炕、吃农家饭等项目,而滑雪场的建成则恰好弥补了冬季旅游淡季娱乐项目少的问题。至于到了夏季,李建君经理表示在今年就会在雪道上尝试滑草等娱乐项目,来充分利用雪道闲置的时间。

“很多时候有些来这里的游客也许并不是专门来滑雪的,而是选择这么一个地方来放松心情,缓解工作压力,那么滑雪场周边的配套设施就必不可少,而现在滑雪场周边的饭店还是比较少的,基本上游客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游客张女士向记者说道。

要想把滑雪场“做活”,这需要长期的经营和规划,正像常凯说的,“我们现在是在培养更多的滑雪爱好者,因为只有他有好的体验才会喜欢。喜欢了,他才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再去更深层的学习。这项工程不能急功近利,而要长远规划,我们要走的路还有很长。”

未来仍需努力

“就现在太原周边滑雪场的发展现状,不应注重数量的多少,而应该注重质量的优劣。质量从何做起,一方面需要不断提高雪场的装备设施等硬件投入,另一方面更应该提高服务质量,滑雪场也是一个服务场所,那么服务就应该占较大的比重。”常凯这样表示。

虽然前期的经营状况不是很乐观,但培养一个市场,开拓一个新产业,必须要经历一个过程,可以说,只有从“滑”开始,让游客有来想体验滑雪的意愿,才能逐步让游客认识滑雪,感受滑雪带来的乐趣,最后热爱上这项运动。

就目前现状来看,太原周边滑雪市场现在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交通问题。从目前滑雪场现状看,普遍都存在“交通难”的问题,虽然一些雪场自己投入购买数辆大型客车来免费进行游客接送,但接送时间、接送地点都是较为固定的,所以仍不能做到让游客“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很多滑雪场经营者提议希望政府可以规划一些公交线路到各大滑雪场,但还需要各方长期的努力。

其次行业内还存在恶性竞争。业内人士表示,根据滑雪旅游的“漏斗模型”理论,即增长=尝试+转化,滑雪者的第一次经历至关重要,它直接决定了其今后是否成为滑雪爱好者。雪场首次体验效果不佳,已经成为制约滑雪场市场开拓的主要障碍之一。而一些滑雪场虽然票价便宜,但不注重游客的体验度,给游客造成首次体验不佳的感觉,必然会加剧滑雪场市场挖掘的恶性循环。

“我们知道这个行业存在投入成本大而回收周期长的特点,所以我建议所有的滑雪场经营者从游客的体验上出发,注重服务以及配套设施建设,让人们热爱上滑雪,而不是去讨厌它,畏惧它。关键目光要长远,要真正投身到滑雪这份产业上,千万不能急功近利,那样的结果只会两败俱伤。”常凯这样建议。

“你是把滑雪场当作一个赚钱工具,还是把滑雪这项运动当成一份爱好,想做好滑雪场的经营,这是经营者需要考虑清楚的。”李建君给出雪场经营者同样的建议。

可以看到,国内现在越来越多的滑雪市场开始走品牌路线,在转型中形成品牌优势;越来越多的旅游地产、旅游经济公司开始投入到滑雪场的开发和建设中。

或许,滑雪场市场即将面临行业洗牌的转折期,那么,如何在洗牌中脱颖而出,需要每一个滑雪场经营者做好功课。

上一篇:浅谈高校健美操教学中“艺术化”的渗透 下一篇:沙盘上的餐饮界“军演”